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12.5%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1)或溶媒,每日一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并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计数α-SMA阳性细胞数、对TGF-β1及TβRⅠ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活化的HSC(即α-SMA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可能是护肝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52.
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肠功能紊乱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肝硬化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保肝治疗加金双歧(4粒/次,2次/d);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腹胀、腹泻、腹部不适症状明显改善,血氨水平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下降,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对于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有肯定的价值,并可降低血氨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有效的观察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52例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观察方法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2例患者通过治疗及护理配合,治愈好转129例,死亡和自动出院23例。结论加强病情观察及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微生态干预法预防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培菲康对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预防效果。方法对3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用培菲康(生态干预组)口服半年,观察SBP的发生率,并与诺氟沙星(药物预防组)口服预防的36例和未作预防用药(对照组)的32例进行预防效果的比较。结果干预组SBP的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为25.00%,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和药物预防组预防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ALT和A lb得到显著改善,与药物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25)。结论培菲康对肝硬化腹水并SBP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且能显著改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旨在降低死亡率的二甲基亚硝胺(DMN)肝纤维化改良造模方法及其病理特点。方法大鼠分为常规方法造模组(常规组)与改良方法造模组(改良组),每组再分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均设染毒后4周和8周共2个时间观察点。常规组造模以DMN10μL/kg大鼠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每周连续3d,连续4周,共12次;改良组同上剂量的DMN腹腔注射,每2d一次,连续4周,共14次。观察大鼠体重、肝体比与脾体比,试剂盒测定血清肝功能,HE染色与天狼猩红染色分别观察肝组织炎症与胶原沉积,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2种造模方法均在造模4周时形成典型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体重、肝体比、脾体比、血清肝功能等均有相应的变化趋势。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模型大鼠造模8周后死亡率显著降低,肝细胞炎症坏死稍轻,而肝窦毛细血管化明显。结论隔日1次腹腔注射较之连续3d腹腔注射DMN是一种较为稳定的肝纤维化改良造模方法,具有肝窦毛细血管化与小叶内纤维化的肝纤维化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56.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又称SCID,是一种因机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同时缺陷导致的严重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可出现多种病原体的反复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多种免疫相关基因的突变和异常均可能导致SCID的发生,主要遗传方式包括X连锁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CID患者预后较差,但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对SCID的含义和分类等基本概念及相关进展进行简要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常规保肝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再发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微生态治疗组及对照组,微生态治疗组行常规保肝治疗并加用微生态制剂,对照组仅行常规保肝治疗,比较1年内两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再发情况及再发时各症状缓解时间的变化,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微生态治疗组再发率明显低于与对照组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态治疗组的各项症状的缓解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保肝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地预防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再发,并能显著缩短再发时各症状的缓解时间。同时,护理人员的正确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并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徐浩  梁雪松  范文翰  万谟 《生物磁学》2011,(12):2276-227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46例HBV DNA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在保肝等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22例患者联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对照组24例患者予阿德福韦酯,总疗程均为48周。结果:在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4.5%、20.8%(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63.6%、33.3%(P〈0.05)。治疗24周、48周后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起效快,降低病毒载量疗效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模型大鼠中的表达情况,以探求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分析各组在2、4、6、8周4个时间点血清ALT、AST、TG、TC的变化及肝组织RBP4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造模时间延长,造模组大鼠肝脏脂肪变越来越明显,血清ALT、AST、TG、TC逐渐升高(p〈0.05)。造模组肝组织RBP4的mRNA的表达随造模时间逐渐增强;造模组免疫组化结果发现,RBP4的表达随造模时间逐渐增强(p〈0.05)。结论: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RBP4的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加,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因此RBP4可能作为一个敏感的指标反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已确诊49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空腹测血常规、血生化、肝纤维化、血凝分析、微量元素测定、尿常规,及人体测量学指标:身高、体重(weight)、上臂围(Mid-upperarmcir cumference,AC)、上臂肌围(Mid-upper 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 fold thickness,TSF)、髂骨上皮褶厚度(Ilium skin fold thickness,ISF)、腓肠肌围((Gastrocnemius muscle circumference,GC),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Pignete指数、比胸围(Ratio of Chest circumference and body Height,C/H)、Rohrer指数、Vervaeck指数等指标110项,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进行营养评估。结果: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肝硬化营养不良有关的因素26项,纳入Logistic回归向前逐步选择法(似然比)行多因素分析,GC、AC、ISF、阴离子间隙(AG)4项指标的降低与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有关系。结论:在采用SGA法评估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时,应注意GC、AC、ISF及AG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