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34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6 毫秒
41.
Hippo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肝脏发育、动态平衡、再生和疾病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大肿瘤抑制基因1/2(large tumor suppressor 1/2, LATS1/2)激酶是Hippo信号通路的关键激酶,可以磷酸化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从而调节YAP的核质定位和降解。本文采用CRISPR/Cas9方法构建慢病毒介导的Last1/2基因敲除的载体,通过包装、感染和嘌呤霉素筛选,获得LATS1/2部分敲除的人卵巢癌ES-2和H08910细胞,免疫印迹方法检测LATS1/2表达明显减少。细胞增殖实验检测LATS1/2缺失明显抑制ES-2和HO8910细胞增殖。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表明,LATS1/2缺失抑制卵巢癌ES-2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证明,LATS1/2缺失明显抑制卵巢癌ES-2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检测发现,LATS1/2敲除促进卵巢癌ES-2细胞凋亡并影响细胞周期。裸鼠成瘤实验表明,LATS1/2缺失明显抑制体内肿瘤组织增殖。分子机制研究表明, LATS1/2敲除促进卵巢癌ES-2细胞中胶原I型α1(collagen type I α1,ColIα1)基因表达量增加,在卵巢癌ES-2细胞中同时敲除LATS1/2和COL1A1,可以促进细胞克隆形成。综上结果,人卵巢癌ES-2细胞中LATS1/2缺失能促进COL1A1表达增加, 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转移和克隆形成,并影响细胞周期和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2.
细虫草胞外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在体外条件下,以人工发酵培养的细虫草胞外多糖OgE、OgE-F1和OgE-F2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测定其对巨噬细胞的增殖率、代谢MTT活力、NO分泌和吞噬能力的影响,评价细虫草胞外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细虫草多糖对巨噬细胞无细胞毒性,且能促进巨噬细胞代谢MTT活力;在0.2mg/mL^1.0mg/mL浓度范围内,多糖呈剂量依赖性的促进巨噬细胞分泌NO水平和吞噬能力。本研究表明,细虫草多糖能有效地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活性,潜在地可改善小鼠的先天性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43.
以福建省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内8种壳斗科树种为研究对象,对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性状的序级和种间变异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8个壳斗科树种直径、组织密度、比根长、N含量以及C/N在1~5序级间呈现出规律的变化;直径、组织密度、C/N随序级的增大而增大,比根长和N含量随序级的增大而降低,C含量没有随序级呈现出明显变化趋势;影响树种间比根长变异的因素随序级而异,低级细根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直径引起,较高级细根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组织密度引起。此外,壳斗科树种细根并不符合单一轴的“根经济谱”,而与全球尺度上发现的两个变异维度类似,即“自己动手vs.菌根依赖”维度和“资源获取vs.保存”维度;不同壳斗科树种细根生态策略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4.
采用组织学方法比较研究细尾高原鳅和东方高原鳅组织器官的黑色素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两种高原鳅头部皮肤、背部皮肤、体侧皮肤、腹膜肾脏层、脊髓腔壁层、腹膜壁层、围心腔壁层、脑颅腔壁层和眼睛均分布有黑色素;腹部皮肤、肝脏浆膜、脾脏被膜和性腺被膜未发现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分布在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其他组织器官中黑色素分布在内膜层或壁层。黑色素主要分布在背侧,体侧则分布稀疏,呈现对称分布。背部和体侧皮肤有斑块处较无斑块处黑色素数量多,分布密集;无斑块处仅是部分聚集,或形成间断分布的黑色素块。同一种高原鳅不同组织器官黑色素分布不同,分布面积百分比和黑色素层厚度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种高原鳅同一组织器官黑色素分布特征相似。两种高原鳅组织器官中黑色素的分布与其接受的紫外辐射强度有关,是对高原强紫外辐射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45.
为揭示全球变暖和降水格局改变对我国中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树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双因子试验,研究增温和隔离降水在夏季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形态及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5℃,W)、隔离降水(–50%,P)和增温+隔离降水(WP)处理的细根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CT)显著降低35.7%、51.7%和59.1%,P和WP处理的细根总生物量分别比W处理显著降低24.9%和36.4%;W、P和WP处理的0~1 mm细根比根长(specific root length,SRL)比对照均显著增加,而0~1和1~2 mm细根比表面积(specific root area,SRA)均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相比,W处理的细根N含量、C/N和δ15N均无显著变化,P处理的细根N含量和C/N分别显著增加和下降,WP处理的细根N含量和δ15N显著增加,而C/N显著降低。因此,未来在全球变暖和降水减少的双重环境胁迫下,调整表层细根形态特征可能不是杉木幼树的主要应对策略;而相较于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可能是影响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及表层化学元素分配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6.
长期以来,细石叶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是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初期文化传播、人群迁徙和生态适应研究领域探讨的重要课题。20世纪50年代,发现于广东西樵山石器制造场的大批细石叶技术产品,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对细石叶技术流行、传播范围的认识。早期研究中不少学者就西樵山细石叶制品的形态特征、分布情况进行了介绍,随后鲜见后续研究,缺乏对技术内涵、石核开发策略的深入解析,亦未开展对其所指示的文化传播与人口迁徙问题的探讨。本文选取收藏于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的343件细石叶石核,通过对石料、毛坯类型、台面类型和数量、剥片面等多方位观察以及对相关技术数值的测量统计,建构西樵山细石叶石核开发策略的模式。这项工作总结了西樵山细石叶技术的特点,并与其他区域的细石叶技术进行对比,加深了对出现在亚热带地区的细石叶技术的认识,为尝试进一步讨论其可能的技术源流和指示人口迁徙与文化传播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颗粒物(PM)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均有损害,但目前关于吸入颗粒物对生殖损伤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细颗粒物(PM2.5)短期暴露对大鼠子宫炎症损伤及其作用机制。PM2.5暴露30 d后,高剂量组大鼠的子宫脏器系数、内膜上皮细胞厚度和腺上皮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抑制剂MCC950则能明显降低PM2.5对子宫的影响。子宫组织免疫荧光双染色结果显示,PM2.5暴露组子宫内CD45白细胞和CD11b巨噬细胞均明显增加(P<0.05)。Elisa法检测子宫组织和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暴露组子宫组织和血清中IL-1β和TGF-β1含量明显升高(P<0.05)。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PM2.5上调核苷酸结合低聚体结构域样受体3 (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质(ASC)、pro-IL-1β、pro-Caspase-1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蛋白质表达量(P<0.05)。与高剂量组相比,NLRP3抑制剂MCC950能明显降低NLRP3/Caspase-1通路中关键蛋白质表达水平(P<0.05)。综上,PM2.5通过激活NLRP3/ Caspase-1信号,诱导大鼠子宫炎症反应,为PM2.5生殖毒性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8.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卵巢癌治疗后的复发和耐药是临床难以攻克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体内共生菌的变化和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女性内生殖器和肠道共生菌的改变可能导致卵巢癌的易感性或发展,而卵巢癌的进展又可能反过来影响内生殖器各部位菌群的组成。另外,共生菌对卵巢癌相关化疗药物的抗肿瘤疗效也有重要影响。一方面,部分共生菌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增强药物的疗效;另一方面,共生菌的存在可能促进肿瘤的耐药。本文就女性内生殖器和共生菌的改变与卵巢癌的关系以及共生菌对卵巢癌相关化疗药物抗肿瘤疗效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对卵巢癌的筛查、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9.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陕西省肿瘤医院120例择期行卵巢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60,术后镇痛药物选用舒芬太尼)和研究组(n=60,术后镇痛药物选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比两组镇静(Ramsay镇静评分)、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镇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不良反应、炎症应激反应[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术后6 h、12 h、24 h、48 h 相比,研究组同时间点VAS评分更低,Ramsay镇静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术后24 h相比,研究组同时间点CD3+、CD4+、CD4+/CD8+更高,CD8+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与对照组术后24 h相比,研究组同时间点IL-6、TNF-α、Cor、NE更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卵巢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镇静、镇痛效果显著,同时还可减轻机体炎症应激反应,缓解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CCR9和CCL25蛋白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CR9和CCL25表达水平,结合上皮性卵巢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CR9和CCL2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低表达,二者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组织类型、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CR9与CCL25表达相关(P0.05)。结论:CCR9和CCL25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二者可能是上皮性卵巢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