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渤海海域渤中34-A地区东营组二段下部,发现了以渤海地方属种具棘绍曾介Shaozengia echinata、腹瘤绍曾介S.ventrinodosa、鼓包绍曾介S.gibbosa等为主的大量介形类化石,指示沉积水体环境为淡水-微咸水的滨湖-浅湖;在沙河街组一段上部发现了指示沙河街组一段上亚段存在的李家广北介Guangbeinia lijiaensis亚组合,亚组合发育有椭圆西营介Xiyingia elliptica、高西营介X.alta等大个体、高梯形的介形类,反映当时浅湖-半深湖的沉积环境。通过东营组二段下部与沙河街组一段上部两个介形类发育段的追踪,重新厘定了研究区东营组的地层界面,并确定了沙河街组一段的连续存在。  相似文献   
42.
唐尚书  郑炳林 《生态学报》2019,39(14):5157-5165
随着近期我国"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实施,生态类型丰富但自然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再度引发学界关注。历史上罗布泊地区作为陆上丝绸之路交通重要节点,在中外文明交往与民族融合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如今罗布泊干涸以及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促使学界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演变历史进行反思。为进一步了解当前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研究的整体概况、热点议题及学术前沿趋势,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大方面对近二十年来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研究做出阶段性总结,以期为后续深入探讨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社会文明演进互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万里洋  吴和成 《生态学报》2019,39(17):6557-6566
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挖掘脆弱性本质,提出普遍适用于生态系统脆弱性的PIR理论框架,并从人-环境耦合角度构建演化模型探究石化基地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演化机理。研究发现:生态系统脆弱性来源于压力扰动,体现在暴露性与敏感性的联合效应,而最终取决于弹性应对影响的状态。石化基地是一个多层次闭环系统,在压力影响下,暴露性、敏感性及弹性彼此间的双重导向作用决定着脆弱性的演化进程;内外部人文与环境因素变化是脆弱性的潜在驱动力,而压力源增多、暴露比例扩大、敏感性上升、弹性退化以及缺乏环境治理能力是加剧脆弱性的具体表征。以欠发达地区连云港石化基地为例,模拟其系统脆弱性演化过程,并从压力、暴露性、敏感性、自我恢复能力和人工修复能力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论与建议不仅对石化基地所在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意义,还为其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的进一步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杜文鹏  闫慧敏  甄霖  胡云锋 《生态学报》2019,39(16):5798-5808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是人地矛盾作用下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或结果,石漠化不仅带来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还会带来贫困落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的石漠化治理工作已经成为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与必由之路,通过近40年来的石漠化治理使得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恶化的趋势开始得到扭转。面向生态文明新时期的建设目标,石漠化脆弱区仍存在人地矛盾难以全面消除、治理成果可持续性亟待提升等问题,石漠化防治需要从多年来石漠化治理研究与实践探索积累中汲取有益于促进人地和谐、提升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治理经验与做法。因此,本文以石漠化治理典型区域调研资料与文献资料为数据基础,从石漠化治理目标、技术、措施和模式四个层面梳理石漠化治理经验与做法,归纳总结出石漠化综合治理四点配置原则:(1)以治理目标与预期周期为导向,确立石漠化治理采取的措施;(2)针对解决的关键生态退化问题,结合区域特征遴选石漠化治理技术;(3)针对石漠化退化阶段的差异,确定石漠化治理途径措施;(4)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共性特征,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因地制宜的选择与构建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以期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选择具备区位适宜性和机理明晰性的生态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The survival of overwintering boll weevil, Anthonomus grandis grandis (Boheman), adults on non-cotton hosts in the Lower Rio Grande Valley (LRGV) of Texas was examined from 2001 to 2006. The success of the Boll Weevil Eradication Program, which was reintroduced into the LRGV in 2005, depends on controlling overwintering boll weevil populations. Laboratory studies were conducted using boll weevil adults that were captured in pheromone traps from September through March. The number of adults captured per trap declined significantly in the field from fall to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3.5-7.0-fold). The proportion of trapped males and femal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The mean weight of boll weevil adults captured in September was 13.3 mg, while those of captured adults from November to Februar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ranged from 6.7 to 7.8 mg. Our results show that boll weevil adults can feed on different plant pollens. The highest longevity occurred when adults were fed almond pollen or mixed pollens (72.6 days and 69.2 days, respectively) and the lowest when they fed on citrus pollen or a non-food source (9.7 days or 7.4 days,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adult survival occurred on almond and mixed pollens [88.0%-97. 6% after 1st feeding period (10 days), 78.0%-90.8% after 3rd feeding period (10 days), 55. 0%-83.6% after 5th feeding period (10 days), and 15.2%-32.4% after lOth feeding period (10 days)]. The lowest adult survival occurred on citrus pollen [52.0%-56.0% after 1st feeding period (10 days), 13.3% after 3rd and 5th feeding periods (10 days), and 0 after 6th feeding period (10 days)]. Pollen feeding is not a behavior restricted to adult boll weevils of a specific sex or physiological state. Understanding how boll weevil adults survive in the absence of cotton is important to ensure ultimate success of eradicating this pest in the subtropics.  相似文献   
46.
黎明 《生命世界》2007,(5):38-39
云南资源的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少,具有共生性。例如,在三江并流地区既有丰富的地下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又有地面丰富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还有奔腾的水资源。这些资源在同一个时空中存在,如何确定开发的时序是一个战略问题,最近有的科学家提出要尽快开发三并并流地区的地下矿产资源,有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要尽快开发三江并流地区的水电资源,而这一地区又是目前地球生物多样性得以保存的一个非常宝贵的地区。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如何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如何能体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这是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7.
目的:调查白内障的手术情况并评估其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黑龙江省南部农村人口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抽样单位,两组人员通过预实验统一标准后对年龄(?)50岁共5058人(受检率91%)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先后在其中的两个抽样单位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高年龄组、女性和低教育程度者的白内障患病率较高。在所有调查的68只白内障手术眼,最佳矫正视力(?)20/60的占51.5%(35/68)。结论:白内障是50及50岁以上农村人口的主要致盲眼病,迫切需要提高手术质量是关键,特别是高龄和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48.
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是引起人类伤寒的病原体,人类是其唯一宿主.伤寒是一种严重的侵袭性细菌性疾病,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为多,在不发达国家常引起流行.全球每年有约2 160万人感染伤寒,其中死亡人数超过21万,且所有年龄段人群均可罹患[1].伤寒沙门菌是革兰阴性兼性胞内菌,有菌毛和周身鞭毛,有较强的内毒素,并有一定的侵袭力.现将近年来其重要的致病物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9.
为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西部地区和全国各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部共同主办、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前沿研讨会”将于2007年8月25日-29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行。大会主题:加快知识更新、促进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森林可燃物载量分布格局是植被与地形等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通过野外实测赣南地区主要7种森林类型地表死可燃物载量数据,依据时滞可燃物分类标准,构建了地表可燃物载量与地形、植被等环境因子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分析了各因子的影响路径及其直接、间接和总效应。结果表明: 7种不同森林类型中,1、10和100 h时滞可燃物载量均是针阔混交林内最高,毛竹林内最低。对1 h时滞载量影响最大的变量依次为:坡度(影响系数为0.40)>树冠高度(0.07)>树种(-0.03)>郁闭度(0.01);对10 h时滞载量影响最大的变量依次为:胸径(0.15)>树种(-0.09)>坡向(-0.08)>郁闭度(-0.06);对100 h时滞载量影响最大的变量依次为:坡向(0.25)>胸径(0.19)>郁闭度(-0.08)>树种(0.02);对可燃物总载量影响最大的变量依次为:坡度(0.22)>树种(-0.04)、郁闭度(-0.04)>树冠高度(-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