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中国翼手类新记录——小蹄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6年9月7日在广西宁明县明江镇峙东村防空洞捕捉到21只蝙蝠(其中做成2号泡制标本),体型小,前臂长32.4—36.0 mm,体重3.7—4.5 g。马蹄叶相对较简单,前叶前端无缺刻,无附小叶,中叶几乎均等横向排列4个圆形突起腺体,后叶被3个纵隔几近均等地分为4个室;鼻尖隔膜略微膨胀形成肾形肉垂。耳相对较大,往前折略微超出吻端。经鉴定为中国新记录——小蹄蝠(Hipposideros cineraceus)。标本保存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2.
河南省马铁菊头蝠肠道寄生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对河南省7个产地35只马铁菊头蝠肠道检查, 发现吸虫5种, 隶属于3科4属.即:软体肠前腺吸虫、长形肠前腺吸虫、软体亚睾吸虫、朝鲜斜睾吸虫和中孔吸虫未定种.马铁菊头蝠是软体亚睾吸虫的新宿主.软体肠前腺吸虫、长形肠前腺吸虫、软体亚睾吸虫是河南省蝙蝠寄生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3.
蝠蛾属Hepialus一新种记述(鳞翅目:蝙蝠蛾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蝙蝠蛾科Hepialidae蝠蛾属Hepialus 1新种:小金蝠蛾Hepialus xiaojinensis, sp. nov.,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西南大学和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相似文献   
164.
对林龄为25 a的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 ) Burtt et Hill]纯林、南酸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 )混交林和南酸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 Hook. ]混交林中南酸枣木材的解剖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25 a的树龄内,南酸枣-马尾松混交林、南酸枣-杉木混交林和南酸枣纯林中南酸枣木材纤维的长度分别为0.843~1.401、0.858~1.489和0.873~1.347 mm,宽度分别为19.28~23.58、19.34~22.34和19.76~25.26 μm,长宽比分别为39.70~62.04、39.20~63.96和40.60~59.34;随树龄的增加,纯林和混交林中南酸枣木材纤维的长度、宽度及长宽比均逐渐增加,且不同林分间的差异逐渐达到显著水平,并以南酸枣-杉木混交林中南酸枣木材纤维的长度和长宽比最大、宽度最小.3种林分中南酸枣木材的导管组织比量、纤维组织比量和木射线组织比量分别为16.1%~16.7%、64.7%~65.2%和12.9%~13.4%,以南酸枣-杉木混交林中南酸枣木材导管组织比量和纤维组织比量最大,但差异均不显著;仅纯林的木材轴向薄壁组织比量(5.8%)显著高于混交林(5.1%和5.2%).随树龄的增加,3种林分中南酸枣木材微纤丝角均逐渐减小,南酸枣-马尾松混交林、南酸枣-杉木混交林和南酸枣纯林中南酸枣木材微纤丝角分别为23.33°~16.82°、 23.20°~16.36°和23.34°~17.41°, 且仅在树龄16~25 a阶段,混交林中的南酸枣木材微纤丝角显著小于纯林, 其中又以南酸枣-杉木混交林中的南酸枣木材微纤丝角最小.研究结果显示,南酸枣-杉木混交林中南酸枣木材的解剖特性总体上最优,在南酸枣木材品质定向培育过程中宜选择杉木作为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65.
在自建网室(9 m×4 m×4 m)内驯养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利用超声波探测仪录制蝙蝠不同状态下回声定位声波,声波录制与红外摄像保持同步。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为调频(FM)/恒频(CF)/调频(FM)型;在蝙蝠接近猎物过程中,声脉冲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显著变短,下调FM(即tFM)组分变得愈为显著,捕捉猎物瞬间,产生捕食蜂鸣;飞行与悬挂状态相比,声脉冲重复率、主频率、声脉冲时间、声脉冲间隔和能率环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6.
为了研究地标(landmarks)是否影响犬蝠(Cynopterus sphinx)的空间记忆,我们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犬蝠和地标在觅食过程中空间记忆形成的关系。实验组按照每天地标数分别为0、2、4、8、0的数目连续进行5天实验,对照组不设地标进行相同条件的实验。结果显示,两组犬蝠第一次取食所用的时间与实验天数之间极显著相关(Pearson Correlations: 实验组r=-0.593, P<0.01;对照组r=-0.581, P<0.01);实验组取食成功率与实验天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 Correlations: r=0.177, P>0.05);对照组取食成功率与实验天数之间显著相关(Pearson Correlations: r=0.445, 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犬蝠第一次取食的时间差异不显著(GLM: F0.05,1=4.703, P>0.05),两组间取食的成功率差异也不显著(GLM: F0.05,1=0.849, P>0.05)。这些结果说明了随着时间增加,犬蝠对取食地的空间记忆逐渐形成,放置地标在犬蝠对取食地空间记忆形成的过程中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7.
目的: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广东不同产地(广东高要、广东罗定、广东罗浮、广东鼎湖)南板蓝根药材及常用伪品(爵床科植物广西马蓝)的主要成分靛蓝、靛玉红进行含量测定,对比不同产地南板蓝根药材靛蓝、靛玉红含量的差别.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南板蓝根药材中靛蓝与靛玉红的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0nm;流速:1.0ml/min.柱温:40℃.结果:①靛玉红、靛蓝线性范围分别为1.652~33.04μg/ml、1.284~25.68μg/ml.回收率分别为98.92%,RSD=1.52%,N=5(靛玉红);102.61%,RSD=1.28%,N=5(靛蓝);②广西马蓝中未检测出靛玉红、靛蓝.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完善现行的南板蓝根的药材质量标准,有效控制南板蓝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8.
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研究对了解物种捕食行为及种群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采用Avisoft Bioacoustics超声波仪录制马铁菊头蝠自然状态下的声波以确定其捕食活动强度,用灯诱法、扫网法和飞行阻隔法相结合采集昆虫,搜集蝙蝠粪便并分析其食物组成。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在8月份活动最频繁,昆虫丰富度在8月份最丰富,马铁菊头蝠捕食活动与鳞翅目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马铁菊头蝠主要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食,但食性存在明显的月份变化。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捕食的猎物与环境中可利用的昆虫猎物存在显著差异。在食物资源丰富时,马铁菊头蝠选择性地捕食营养丰富的鞘翅目昆虫。  相似文献   
169.
During a survey of bat species diversity from July 2008 to February 2009 in Songtao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one specimen of Rhinolophus was collected from Guizhou. It was identified as a Formosan lesser horseshoe bat, based on the following features: small body size, forearm length of 36. 3mm, the greatest length of skull was 15.16 mm, the cells of lancet were shorter and appeared triangular and showed an acute angle, and forward bending, the lancet was shorter and approximately triangular and had a narrow top, the anterior median swellings of the skull were higher and more vertical, the rear of the sagittal crest was thin, the upper molars were shorter and the length of C~1 - M~3 was 5. 36 mm, the width of M~3 M~3 was 5.24 mm. Rhinolophus monoceros, which is new record in Guizhou and the first found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supports Simmons' prediction that Rhinolophus monoceros may occur in the south of China.  相似文献   
170.
绯鼠耳蝠Myotis formosus又称丽鼠耳蝠、红黑鼠耳蝠等,隶属于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蝙蝠亚科Vespertilioninae鼠耳蝠属Myotis.2006年12月20日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熊洞(2°62′N,113°68′E,海拔301 m)发现一冬眠群共31只色彩鲜艳的蝙蝠,仅采集5只,外形测量后分离头骨,毛皮做成剥制标本保存于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经进一步鉴定,确定为绯鼠耳蝠华南亚种Myotis formous rufoniger,为河南省蝙蝠新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