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银缕梅属(Parrotia C.A.Mey.)仅包含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H.T.Chang)R.M.Hao&H.T.Wei)和波斯铁木(Parrotia persica(DC.)C.A.Mey.)两种落叶阔叶乔木,其中银缕梅是我国华东地区特有的Ⅰ级濒危珍稀保护植物,属东亚第三纪孑遗成分;其姊妹种波斯铁木则间断分布于伊朗北部,属北极第三纪孑遗植物类群。本研究首次利用流式细胞术和K-mer分析方法对银缕梅属两姊妹种的基因组大小进行了测定,建立和优化了以萝卜(Raphanus sativus L.‘Saxa’)为内标、WPB(Woody plant buffer)为细胞核解离液的两种植物单倍体基因组的DNA含量(DNA C值)流式测定的适宜体系,旨在为金缕梅科银缕梅属植物的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学研究、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物种保育等提供前期基础数据参考;同时也可为金缕梅科其他属、种的基因组大小测定提供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流式测定银缕梅基因组大小约为971.45±13.91 Mb,波斯铁木基因组大小约为890.52±24.69 Mb;(2)K-mer分析估测银缕梅基因组大小为951.70 Mb,杂合率为1.740%,重复序列比例为77.50%;波斯铁木基因组大小为858.50 Mb,杂合率为0.695%,重复序列占74.30%;(3)银缕梅属于高杂合和高重复基因组,波斯铁木则属于微杂合和高重复基因组。本研究的结果为银缕梅属植物后续基于DNA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及去冗余处理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染色体分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样品处理的基本流程,对根尖分生区采用同步化处理,制备染色体悬浮液,最后通过流式细胞仪的分析与收集获得纯度高、数量多的目标染色体。综述了染色体分选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包括物理图谱的构建、DNA分子标记的开发、以及复杂多倍体植物的基因组测序等。通过染色体分选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应用于染色体分选的探针标记不断开发,以及分选后的染色体DNA纯化和扩增技术的优化,将为多倍体植物如甘蔗等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73.
目的:在体内,相对分子质量为26×103的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α(mTNF-α)可被TNF转化酶(TACE)酶解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7×103的游离型TNF-α(sTNF-α)。为评价新研发的TNF-α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与mTNF-α的结合能力,以及该单抗的ADCC作用,须构建只能稳定表达mTNF-α而不受TACE影响的Sp2/0细胞株。方法:PCR扩增缺失了TACE酶切位点的人TNF-α野生型基因序列,构建pcDNA3.1(+)-dTNF-α重组质粒并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转染Sp2/0细胞,构建只能稳定表达mTNF-α的细胞株,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pcDNA3.1(+)-dTNF-α重组质粒测序结果与设计缺失基因的碱基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染的阳性细胞株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有表达,其中Clone11、15、16的表达量最高。结论:跨膜型TNF-α稳定表达细胞株构建成功,可用于TNF-α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体外药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74.
姜彩霞  麻莉  丁晓萍  海宁  隋东强 《生物磁学》2013,(35):6956-6959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采用序贯式止血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双极电凝治疗,观察组采取序贯式止血法,靠近卵巢门的髓质出血镜下缝合,远离卵巢门行皮质渗血电凝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c,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及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E2、FSH及L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前后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术后与对照组术后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后月经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分别为14.00%与12.00%,观察组为2.00%及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序贯式止血法应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影响卵巢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75.
李发成  李夏玄  王岩  王燕  于瑾 《生物磁学》2013,(25):4936-4939,4916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麻醉)和对照组35例(单用丙泊酚麻醉)。观察分析各时点心率、呼吸次数、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镇静效果评分、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Ramsay评分:对照组6分的例数为22例(62.9%),观察组为32(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总用量:观察组为(334.5±54.6)mg,对照组为(463.2±60.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生满意度:观察组为92.1%,对照组为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靶控静脉麻醉安全有效,效果显著,适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76.
叶红  张云安  崔敏  吴进荣  刘德胜 《生物磁学》2013,(34):6757-676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ASAI.II级、年龄18~60岁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地佐辛0.1mg/kg开皮前15rain静脉注射;B组给予地佐辛0.15mg/kg开皮前15min静脉注射;C组给予地佐辛0.2mg/kg开皮前15min静脉注射,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镇痛效果并观察术后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c组术后2、4、6、8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C组术后2、4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A组术后辅助镇痛药的使用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皮前15rain静注地佐辛0.15mg/kg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镇痛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ASAⅠ~Ⅱ级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均以静脉自控镇痛(PCIA),其中A组(34例)用地佐辛,B组(30例)用舒芬太尼,观察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 h、8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Ramsay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在临床上对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收治的切口妊娠患者53例.并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28例、保守治疗组25例,介入治疗组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进行刮宫术的治疗,保守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以及肌内注射MTX后进行刮宫术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出血量,住院时间,降血HCG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降血HCG时间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患者的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介入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子宫动脉介入对剖宫产切口妊娠进行治疗的方式,可以对切口妊娠大出血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可以对妊娠物进行有效的杀死.  相似文献   
79.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的变化,评估患者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是否有所影响,及机体的免疫系统有何变化.方法:选择择期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的肝硬化患者20名,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前(T1)、脾切除即刻(T2)、脾切除后1h(T3)、手术完毕(T4)、手术后1d(T5)、手术后7d(T6)时抽取病人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19+B细胞、CD3-56+(NK细胞)绝对数量.结果:与麻醉前相比,切皮前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9+B细胞、NK细胞均明显的降低,而在脾脏切除即刻各系细胞又明显恢复,基本与麻醉前水平相当.然而随着手术继续,在脾脏切除后1h,仅B细胞低于术前,一直持续到手术完毕,但是,此时B细胞与麻醉前比已没有统计学差异.手术完毕时T、B细胞和NK细胞再次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切皮前水平.手术后1d时,CD4+T细胞与NK细胞仍然低于麻醉前,CD3T细胞、CD3+CD8+T细胞和B细胞已经恢复到麻醉前水平.术后7d时,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B细胞不仅得到恢复,而且还比麻醉前明显升高,但是NK细胞仍与麻醉前的水平相当.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门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患者的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有快速、短期的降低作用,术后7d人体淋巴细胞数量不仅得到恢复,并且反馈性地升高,提示脾脏切除手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免疫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80.
旨在研究单纯疱疹病毒2型潜伏相关转录体 (LAT) 开放读码框1 (ORF1) 对放线菌素D诱导的凋亡作用的影响。以HSV-2 333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ORF1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EGFP-ORF1,转染Vero细胞,RT-PCR鉴定ORF1的表达。放线菌素D诱导Vero细胞凋亡,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小体,Hoche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双酶切和测序确认pEGFP-ORF1构建成功,RT-PCR表明该真核表达载体能在Vero细胞中高效表达。转染了pEGFP-ORF1的Vero细胞经放线菌素D凋亡诱导后,Hochest33258染色显示细胞形态正常。MTT结果表明转染了重组质粒pEGFP-ORF1的Vero细胞经放线菌素D凋亡诱导后Vero细胞活性与未经任何处理的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但高于放线菌素D诱导凋亡的Vero细胞组及与转染空质粒pEGFP-C2且放线菌素D诱导凋亡的Vero细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流式结果表明,转染重组质粒pEGFP-ORF1且经放线菌素D诱导凋亡组与正常对照组凋亡率差异不显著 (P>0.05),而显著低于放线菌素D诱导凋亡组和转染空质粒pEGFP-C2且经放线菌素D诱导凋亡组 (P<0.05)。HSV-2 LAT ORF1具有抗放线菌素D诱导的Vero细胞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