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7篇
  免费   648篇
  国内免费   106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神经节苷脂对6-OHDA损毁交感神经末梢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次6-OHDA (15mg/kg.i.p.)注射后24h,可使雌性成年小鼠颌下腺内儿茶酚胺荧光神经末梢几乎完全消失;同时用 HPLC 测得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下降至正常值的3—4%以下。随着受损交感神经末梢再生过程,NA 和 DA 水平有缓慢的恢复。在损毁2周时 NA 和 DA 含量分别达到正常水平的50%和28%,且在4周时完全恢复。在注射6-OHDA 的同时,和在损伤后12h 内给动物注射4次神经节苷脂(每次50mg/kg.i.p.)并在其后的一周內每天注射一次,可使颌下腺内 NA 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在损毁后4h 及损毁前4d 开始施用神经节苷脂,也可不同程度地对抗交感神经末梢损伤,但作用强度不如前者。实验结果提示:(1)神经节苷脂通过减弱6-OHDA 及其代谢产物的损伤效应能够保护交感神经末梢膜,它可能还有促损伤末梢再生性长芽的作用;(2)损伤后神经节苷脂处理得越早,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从臭味假单胞菌中提纯了β-酮己二酸单酰辅酶A硫解酶,在聚丙烯酰胺凝腋电泳上是均一的,比活力提高113倍。该酶分子量为1 52000,每个酶分子包含4个相同的亚基,亚基分子量为40000。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得该酶的等电点pI为6.5。  相似文献   
13.
在麻醉猫,经推动脉注入梭曼、VX,沙林及乙酰甲胆碱引起呼吸中枢严重抑制的剂量分别为0.5—1、3、15、2001μg/头;但在无麻醉、箭毒麻痹、人工呼吸并用药物保护循环的清醒猫,VX用量要增加十多倍,沙林用量增加2~8倍,棱曼用量不变。在严重抑制剂量的给药早期,梭曼使34.8%动物较早地出现膈神经单纤维放电加强,其每次吸气放电的冲动频率由20~30Hz增至50~80Hz,冲动个数由15~25个/每次放电增至40~60个/每次放电,兴奋持续短、迅速转入抑制且不易自动恢复;VX和乙酰甲胆碱使100%动物出现显著的放电加强,其冲动频率由20~30Hz增至70~130Hz、冲动个数由15~25个/每次放电增至60~80个/第次放电,兴奋持续时间较长、转入抑制慢但自动恢复较快;沙林使76.9%动物出现放电加强,其他表现类似VX。三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和乙酰甲胆碱共使33/52根单纤维放电发生时相变化。结果表明:梭曼对呼吸中枢作用最强、沙林次之、VX最弱且更似乙酰甲胆碱。  相似文献   
14.
用逆行溃变(Kohnstamm,1902;Yagita,et al.,1909;Torvik,1957)局部电刺激中枢(Chatfield,1942;Magoun et al.,1942;Wang,1943)等方法进行唾液中枢的定位,所得到结果很不一致。近年Satomi(1979)等用辣根过氧化酶(HRP)浸泡猫中间一面神经或鼓索神经,观察了脑干中逆行标记细胞的分布。但用HRP直接浸泡支配猫颌下腺的神经分支尚未见报道。此外,只见到关于鼓索神经纤维类别和数量的分析的光学显微镜研究(Foley,1945),用光镜和电镜相结合分析颌下腺神经支中的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在我国菊科植物上寄生的5种单轴霉。其中采自云南的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r.)上的云南单轴霉(Plasmopara yunnanensis sp. Nov.)为一新种。 稀莶单轴霉 (Plasmoparu siegesbeckiac comb.Nov.)和蜡菊单轴霉(Plasmopara helichrysi comb.nov.)为二 个新组合。对新种作了汉文及拉丁文描述,并附有形态图,还讨论了新种、新组合与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17.
用庆大霉素产生菌——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echinospora 814(Gm~r,Km~r)和链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griseus No. 45(Sm~r,Lm~r)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以抗性为选择标记,选出了融合体。其融合频率在10~(-3)—10~(-4)之间。在电镜条件下,观察了原生质体融合的详细过程,测定了融合体的产抗生素能力,其中一株融合体F106的抗生素产量比亲本菌株814高58%。用羧甲基纤维素薄层对发酵液层析表明,有一个融合体的发酵液比亲本菌株814多一个组份,但没有测出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单囊壳属Sphaerotheca的一新种:乌蔹莓单囊壳Sphaerotheca cayratiae Z.Q.Yuan et A.Q.Wang sp.nov.。新种寄生于葡萄科Vitaceae植物角花乌蔹莓Cayratia corniculata(Benth.)Gagnep上,为单囊壳属的寄主科世界新记录。文中对该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并讨论了新种与本属内相似种的区别。模式标本存于新疆八一农学院植保系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谷粹芝   《广西植物》1989,(4):285-288
<正> 灌木,高约2米。小枝微弯曲,黑褐色,无毛。冬芽长卵圆形。叶片呈不等的五角形,长7—13匣米,宽8—1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有不等重锯齿,上面深绿色,散生硬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短柔毛,主脉和侧脉均突起;叶柄长5—9.5厘米,近无毛。总状花序,下垂,花梗长3—4毫米,和总花梗均被短柔毛,常混生星状毛。果实长圆形,红色,直径约6毫米;萼片宿存,反折,近无毛。  相似文献   
20.
泥鳅精子入卵的动力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扫描电镜下,泥鳅成熟卵卵膜孔外围呈现完整的左涡旋状结构,受精时精子是顺着涡旋的流线进入卵膜孔。涡旋纹理接近对数螺线。本文分析了真骨鱼类的受精因素,除已知的化学因素外,还存在物理因素。也讨论了泥鳅成熟卵卵膜孔形态形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