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64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由于其高传染性已造成全球大流行。目前关于SARS-CoV-2依赖内吞途径进入细胞的研究偏向于药物抑制实验或固定样品的蛋白共定位实验,而对于其入胞时与细胞内吞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首先基于慢病毒系统包装出可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BSL-2)进行操作的SARS-CoV-2假病毒,之后利用膜染料对假病毒的囊膜进行荧光标记,并进行鉴定。通过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到假病毒与网格蛋白包被的内吞结构共定位,进一步在网格蛋白敲低的Caco-2细胞系上进行假病毒感染,检测到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这些结果确定了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参与假病毒感染。最后基于单病毒示踪技术,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对假病毒入胞过程进行活细胞实时拍摄,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假病毒粒子依赖网格途径入胞的典型视野,并对假病毒动力学进行分析。本研究成功建立了SARS-CoV-2假病毒入胞活细胞示踪平台,可应用于研究单个假病毒粒子入胞过程动力学机制。该平台对SARS-CoV-2入胞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2.
冬眠初期中国林蛙肝脏和脂肪体重量与身体大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欣 《四川动物》1993,12(1):41-42
作为营养器官,肝脏和脂肪体在温带无尾类冬眠期间的新陈代谢及生殖腺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欧洲林蛙(Rana temporaria)肝和脂肪体重量的季节变化报道颇多,但很少涉及它们与身体大小的关系。作者以中国林蛙(R.chensinensis)为材料,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3.
为了评估法医学DNA数据库建设中涉及的59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和法医学应用效能,通过AGCU Y SUPP PLUS试剂盒和AGCU Y37试剂盒检测374个广东汉族无关男性个体,将检测出的59个Y-STR基因座按照突变率的高低进行分类组合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9个Y-STR基因座联合运用在374个无关男性个体中检出了374个单倍型,其中44个中低突变Y-STR组合、15个高快突变Y-STR组合分别检出373和372个单倍型。59个Y-STR的基因多态性数值分布在0.055 1 (DYS645)~0.958 0 (DYF387S1 a/b)之间。结果表明,这59个Y-STR在广东汉族群体中均具有良好的多态性,按中低突变Y-STR组合和高快突变Y-STR组合研发新的检测体系可更好地满足法医实践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44.
单甲脒农药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3m×1m×1m(V=3m3)含有底泥的模型池塘生态系统中研究单脒农药对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影晌。规定实验浓度力0、1.5、3.0、6.0和12.0mg/L,每15d加入1次25%单甲脒农药水剂,连续加入4次,实验进行2个多月。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童甲脒农药对水生生物群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浮游生物比较敏感:加药后头几天内,种类、数量及多样性指数下降,浓度越大,影响越明显;大约1周以后,各处理组浮游生物群落逐步得到恢复,实验后期其数量甚至可超过对照水平,但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敏感种类少或消失,耐污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底栖生物比较耐污:处理槽大型水生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有所减少,但其种类和生物量未见明显差异;底栖动物种类、数量也未见明显变化。微生物最耐污,在处理槽水层及沉积物中好氧异养菌数量有所增加,沉积物中厌气菌数量也有增加的趋势。青鱼对单甲脒农药较敏感,在1.5mg/L以下浓度尚能正常存活和繁殖。单甲脒农药水剂明显增加水体氮、磷含量,尤其磷酸盐含量高,使水体氮、磷比例失调,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根据综合指标分析,在规定单甲脒盆酸盐浓度<1.5mg/L的实验条件下,水生生物群落结构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5.
达斡尔族成人的体格,体型及半个多世纪来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朱钦  张威 《人类学学报》1996,15(2):119-126
对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族353名(男187,女166)20-60岁达斡尔族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测量,总结了达斡尔族的体格特征和类型。并在城乡之间和与半个世纪以前同一地区达斡尔族的体质资料之间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6.
单爪螯蜂属二新种:膜翅目:螯蜂科;单爪螯蜂亚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记述单爪螯蜂属二新种;梳垫单瓜螯蜂Anteon pectinarolium,sp.nov。和滑盾单爪螯蜂Anteon blanduscutum,sp.nov。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47.
叶荣  于善谦 《病毒学报》1996,12(1):62-68
用芜菁花叶病毒辽宁分离物(TuMV-LN),山东分离物(TuMV-SD)和榨菜分离物(TuMV-ZC)作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经脾细胞与SP2/O-Ag14骨髓细胞融合,共获得7个单克隆抗体分泌细胞株,为研究3个分离物的抗原差异,用胰蛋白酶消化TuMV的外壳蛋白(CP)。分别形成4、2和1条降解带,经SDS-15%PAGE后,转移至硝酸纤维薄膜上,用3个分离物的抗血清和7种单隆抗体分别做  相似文献   
48.
薛景珍  沈音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1):60-60
一种观察小单孢菌的制片方法薛景珍,沈音(沈阳农业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沈阳110161)小单孢菌在放线菌中是菌丝纤细、大部分无气生菌丝,菌落湿润的一群。用一般印片法制片,往往印不上或印上很少的孢子和菌丝片断;用涂抹法,虽然可以涂上较多量的孢子和菌丝,但菌...  相似文献   
49.
正常人各年龄组染色体着丝粒点(Cd)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运用本室改良的Cd-NOR银染技术对80例4个年龄组的正常中国人的Cd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1)正常人随年龄增加,Cd消失的频率、Cd变异及Cd-NOR融合频率也相应增加,特别是Ⅲ、Ⅳ组(中、老年组)增加的频率尤为显著;(2)首次对Cd消失的过程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即Cd消失首先表现为Cd变小, 随着变小程度的加大,最终导致Cd消失;(3)在本研究中首次观察到单个Cd的现象,作者认为是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一分为二的延迟现象。各年龄组间单Cd出现频率无统计学差异,同一年龄组中,2号染色体和1号染色体上单Cd出现频率显著高于理论值;(4)随年龄增高,Cd各项观察值的增高在男性与女性间未见明显的差异。 Abstract:The Cd variation of human chromosome in four groups of different age has been investigat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Cd disappearing,size variation and Cd-NOR fusion increased with the age rising,especially in the group of aged people.We suggest that the variation of Cd shows the size changes first,and then disappears completely.We also observed some cells in which a few chromosomes shows only a single Cd in centromeric region.Cd variation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相似文献   
50.
本文报道采自广东阳江闸坡中华海鲶鳃上的锚首虫科四个虫种。包括一新种瘤钩小沙汉虫Chauhanellustuberhamatussp.nov.。它以背中央大钩钩尖基部内侧具瘤状结构而区别于本属已记述的21个种。其余为弯曲小沙汉虫C.flexiosus、海鲶血梗虫Hamatopedunculariaarii、和简单血梗虫H.simpl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