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对束缚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束缚模型组、低浓度半夏泻心汤组、中浓度半夏泻心汤组和高浓度半夏泻心汤组5组,束缚7 d后测定各组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和抗体生成细胞IgM的分泌量.结果束缚模型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半夏泻心汤各浓度组均可显著升...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姜半夏乙醇提取物(终浓度为1mg/ml,0.5mg/ml,0.25mg/ml,0.125mg/ml)处理SGC7901细胞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通过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描绘生长曲线,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观察药物干预后细胞ATP酶活力;AnnexinV.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对SGC7901细胞诱导凋亡的情况。结果:不同浓度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在姜半夏乙醇提取物诱导细胞后细胞发生了边缘毛刺、体积缩小等形态学变化,同时可见细胞折光度和贴壁能力下降;Annexin V-F/TC/PI双标记法检测显示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细胞总ATP酶活力在药物干预72小时后出现明显下降;并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细胞形态异常改变以及ATP酶活力抑制作用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姜半夏乙醇提取物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抑制细胞ATP酶活力。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90例IBS-C和FD重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莫沙必利片5mg/次,3次/d,餐前30min口服。观察组患者加用加味半夏泻心汤,1剂/d。两组患者均连用8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肠道微生态变化,并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增加,大肠埃希菌数量不同程度减少(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6.67%)和5例(11.11%),症状较轻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IBS-C和FD重叠患者效果肯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机制可能与其能纠正肠道微生态紊乱,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胃肠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半夏厚朴汤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小鼠肾脏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是正常对照组(Control)、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半夏厚朴汤治疗组(BHD)。CIH组与BHD组小鼠置于低氧舱内,先充入氮气,使氧气浓度在90 s内从21%下降到9%,后充入氧气,使氧气浓度在90 s内逐渐上升到21%,Control组小鼠置于舱内,充入正常空气,每天处理8 h,持续21 d。BHD组于每日入舱前灌胃给予半夏厚朴汤,Control组和CIH组同时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结束检测各组小鼠肾功能变化和观察肾脏病理情况;通过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OD样受体3(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1(Caspase-1)、白介素 (IL-1β) 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CIH组小鼠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及肌酐(SCr)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CIH组比较,BHD组均显著下降(P<0.01)。病理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IH组肾小管管腔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少量细胞脱落、坏死;BHD组有少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IH组肾小球周围出现明显的纤维化, BHD组纤维化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IH组肾组织NLRP3、caspase-1、IL-1β及IL-18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与CIH组比较,BHD组显著下降(P<0.01,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IH组NLRP3、caspase-1和IL-1β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且NLRP3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巨噬细胞内表达最多,caspase-1和IL-1β主要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经BHD治疗后,与CIH组比较,BHD组NLRP3、caspase-1和IL-1β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半夏厚朴汤可通过抑制NLRP3/Casapse-1/IL-1β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减轻肾脏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75.
76.
半夏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半夏的大小孢子发育均属正常类型。只是种子成熟时没有胚的分化,而是形成一个原球茎。生长点的分化过程类似于珠芽的形成。种子发芽时原球茎突出种皮,在生长点下面的细胞,经过分裂,形成一个膨大的结构。根、叶原基的分化是在发芽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相似文献   
77.
半夏居群遗传分化的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分析了安徽产7个半夏(PinelliaternataBreit)居群的4种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谱带。根据其中的PER、EST和可溶性蛋白谱带的分布特征,用Forguson和Aquado&Avise的公式分别计算其谱带的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以类平均法(UPGMA)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半夏居群间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分化;鹞落坪半夏半夏的黄山、九华山、大别山万佛寺居群间的遗传距离较小(D≤0.214),结合形态变异,笔者认为鹞落坪半夏只能是半夏居群中形态上较为特殊的地方宗,而不是一新种;狭叶半夏与其它6个居群的遗传距离较大(D=0.416),是半夏居群中种系分化较为强烈的一个居群。文中还讨论了半夏的遗传分化与形态变异、生境等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8.
半夏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对“泰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和珠芽栽培观察结果表明:(1)不同繁殖体的叶形和珠芽所发生的变化与实验用的播种材料有关,珠芽发生频率与叶形变化呈正相关;(2)半夏倒苗既是对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也是一种有效的无性繁殖方式;(3)半夏有性繁殖是属于同株异花传粉类型,但与无性繁殖相比,有性繁殖在种质繁衍上仅起着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半夏茎尖培养及块茎的品质改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离体培养半夏Pinellia ternata 茎尖获得小植株。用其叶柄作外植体在MS添加2,4-D 和KT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挑选出一种表面呈颗粒状、易分散、生长快的愈伤组织。在MS添加KT0.5 m g/L, NAA 0.2 m g/L的培养基上,叶柄可直接分化形成小植株,愈伤组织通过形成小块茎的途径产生完整植株。块茎顶端芽分化过程中,先形成的叶原基或幼叶总是覆盖着后面的叶原基而出现一种依次叠套的特殊结构。液体浅层培养对试管苗的增殖速率比固体培养快1 倍。叶柄和愈伤组织的小植株分化率均在70% 以上,移栽成活率为100% 。试管苗的块茎产量(鲜重)比对照(用小块茎繁殖)的净块茎产量(鲜重)高103% 。试管苗块茎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344% ,野生和人工栽培半夏块茎的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264% 和0.203% 。  相似文献   
80.
随着市场上半夏混淆品的盛行及半夏本身形态学的某些改变,使传统的形态学鉴别方法难度增加,必须结合其他方法才能准确鉴定。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其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日渐突显,本文就目前常用于中药鉴别的生物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可概括为色谱、分子生物学和电泳三大类,以期广泛应用于半夏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