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1.
温度对棉蚜繁殖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1—1983年在棉花苗龄一致、棉蚜试验基数一致、隔离天敌动物及有翅蚜条件下,利用4—7月份的棉田不同温、湿度条件,研究了棉田温度对棉蚜繁殖速度的影响。结果证明:棉田五日平均温度(以下简称温度)17.6—24.0℃,棉蚜繁殖速度最快,五日内繁殖21.9—46.0倍;温度低于和高于此范围,达12.7℃和25.0—31.2℃时,棉蚜繁殖速度减慢,同期分别繁殖4.2倍和6.3—19.2倍。同时证明:在伏期7月份当温度在上述适温范围内时,棉蚜繁殖速度快,而当温度高至26.7—30.9℃处于适温范围以外时,其繁殖速度同样减慢,同期繁殖4.5—19.2倍。由此说明,确利于棉蚜繁殖的适温范围大体为17—24℃;棉蚜繁殖在5月份苗期和7月份伏期的适温范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12.
用静式染毒室,以1 600-1 900mg/m~3浓度的CS_2将19只大白鼠染毒,每天6小时,每周六天,历时八周。用Fullerton法测定大白鼠坐骨神经MCV,染毒前为50.91+8.45m/s,染毒3周时,减慢到41.63+6.83m/s,相当于同期对照组的75.8%(P<0.001);停止染毒后,经过12周的恢复,达到51.60+9.92m/s,已恢复到染毒前水平。用Seppülüinen法测定大白鼠坐骨神经MCV,染毒前为25.51+3.72m/s,在染毒期间,仅有轻微减慢,停止染毒后的第7周,减慢到20.71+2.65m/s,相当于同期对照组的75.4%(P<0.001)。经过18周的恢复,达到24.43+3.54m/s,相当于同期对照组的88.1%(P<0.05)。 比较两种测定MCV的结果可看出,CS_2不仅能损伤脊髓前角细胞和轴突,还损伤运动终板和肌肉。 用标准MCV测定技术测定MCV对早期诊断CS_2神经病是个有用的指标。测定CS_2接触者的末端潜伏期,对了解治疗期间和恢复期间病人的情况也许是更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13.
李智  何瑞荣 《生理学报》1989,41(4):328-337
对81只麻醉兔,在静脉注射新福林和硝普钠升降血压而改变动脉压力感受器活动的条件下,观察心率,后肢血管阻力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性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 由新福林升高血压时,心率减慢、后肢血管阻力降低和肾交感神经活动抑制;硝普钠降低血压时引起相反效应。各指标的反射性变化有良好的可重复性。(2) 切断两侧减压神经或切断两侧窦神经后,静注新福林和硝普钠诱发的心率反射性变化均显著减弱(P<0.01);切断两侧减压神经较切断两侧窦神经后减弱得更为明显,其中对于新福林升压时的心率减慢反应差异显著(P<(0.05)。相反,对于新福林和硝普钠引起的后肢血管阻力反射性变化,与缓冲神经部分切断之前相比无明显差异;在对照肾交感神经活动已增高的基础上,硝普钠降压时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性兴奋效应降低,而新福林升压时的肾交感神经活动反射性抑制效应与神经切断前相比无明显差异。(3) 缓冲神经全部切断(SAD)后,新福林和硝普钠引起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变动幅度显著增大(P<0.05)。此时心率、后肢血管阻力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调节效应均明显减弱(P<0.001)。(4) 进一步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后,残留的反射效应即行消失。 以上结果表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以单纯相加的方式对心率进行反射性调节,以主  相似文献   
914.
动脉壁脑啡肽的含量,存在部位及作用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树新  范谨之 《生理学报》1989,41(3):241-248
用放射免疫法测得兔动脉的亮氨酸脑啡肽(L-ENK)和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样免疫活性物的含量(pg/mg组织湿重)分别为耳动脉38.99±17.29,134.67±8.11;肾动脉31.10±7.76,93.60±18.22,肠系膜动脉25.70 13.60,88.43±18.16。动物经注射交感神经末梢化学切割剂6-OHDA后,这三种动脉中L-ENK样免疫活性物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0.001);切除颈上神经节使支配耳动脉的交感神经溃变后,或离体耳动脉条受电场刺激后,脑啡肽(ENK)样免疫活性物的含量也都显著下降(P<0.001);但注射利血平则无明显影响,用荧光法测定培育动脉条的浴槽液中NE的含量,观察到ENK可抑制电场刺激所引起的NE的释放。结果提示,动脉壁的L-ENK和M-ENK存在于交感神经末梢中,它可因受电场刺激而释放,可能通过激活突触前膜阿片受体,减少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E,从而抑制动脉的收缩活动。  相似文献   
915.
本文采用二维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记录了100例健康人由平原陆运到高原前后心脏各瓣口血流变化。其结果,进藏后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比进藏前显著增快,而射血时间缩短;计算其每搏流速 积分无显著差异;由于进藏后心率明显增快,故每分输出量明显增加,二尖瓣口和三尖瓣口血流E峰速 进藏后明显减低,A/E比值明显增大,表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此外,肺动脉瓣口血流进藏后比进藏前加速时间明显缩短,减速 时间明显,证明初到高原即可出现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916.
在17只麻醉开胸犬,观察局部充胀胸部降主动脉(TDA)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充胀 TDA 引起心率、心肌收缩力、肾及股薄肌灌注压和全身动脉血压增加;TDA 局部去神经后反应消失,表明上述心血管效应系 TDA 受牵张刺激引起的正反馈性神经反射现象。2.切断动物两侧颈迷走神经和窦神经后,充胀 TDA 引起的心血管效应增大。3.用心得安(1mg/kg)消除心脏的β-效应后,充胀 TDA 引起的升压反应有所减小;用酚妥拉明(3mg/kg)阻断血管的α-受体效应后,多数动物即不再出现血压增高,从而提示充胀TDA 时的血压升高主要是反射性外周阻力增加所致。在缓冲神经完整的条件下,上述 TDA加压效应是存在的,但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缓冲反射对其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917.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TACE治疗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于介入前、介入后1月,行上腹部CT检查以及测定患者血清AFP水平,观察其疗效和AFP值变化。结果有效组(包括PR组和SD组)44例介入前后AFP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D组20例介入前后AFP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R组(22例)和SD组(22例)介入前后AFP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0)。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的变化对评价TACE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18.
目的:观察对比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AELE)与急性血栓(AAT)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75例AAELE或者AA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影结果分为AAELE组53例和AAT组22例。对比两组患者梗阻部位及发病位置,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合并症和既往疾病史情况,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缺血程度分级。结果:AAELE组在髂股动脉梗阻发生率为54.72%,显著高于AAT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ELE组的房颤和既往栓塞史的比例为67.92%、24.53%,均分别显著高于AAT组的22.73%、0.00%,伴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史的比例为50.94%、28.30%、35.85%,均分别显著低于AAT组的86.36%、72.73%、7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AELE组的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对侧动脉搏动及缺血程度Ⅱb级的比例为86.79%、64.15%、81.13%及54.72%,均分别显著高于AAT组的63.64%、27.27%、31.82%及27.27%,而间歇性跛行及缺血程度Ⅱa级的比例为24.53%、33.96%,均分别显著低于AAT组的63.64%、6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AELE与AAT在临床症状、梗塞部位、合并症及既往疾病史、缺血程度方面表现均具有差异,临床掌握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辅助判断患者的病情症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19.
目的:评价常规剂量乌司他丁联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的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及观察组23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乌司他丁20万单位/次,2次/天,连续应用7天)。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乳酸值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同时记录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28天患者住院死亡率。结果:47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在治疗后的6、12、24、48、72小时动脉压上升、血乳酸值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在治疗后的24,48,72小时患者的心率减慢,更加趋于稳定(P0.05)。实验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较对照组减少,但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的第3、5、7天观察组较对照组SOFA评分降低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PACHE-II评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者28天住院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别(P0.05)。结论:常规剂量乌司他丁联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缩短其在ICU的住院天数,降低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2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对肺癌切除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术后观察组患者接受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对照组接受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观察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镇痛1 d后,观察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RAI)和毛细血管血浆粘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CD4+T细胞、IL-2含量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IL-6、IL-10含量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可显著调节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可推广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