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文特利亚(Ventria)是美国加州一家规模不大的生物技术公司,只有16名员工,但它最近成了美国农民和环保人士关注的焦点,并引起了生物科学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72.
为了探究高温逆境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的生存特性对其种群发育的影响,利用短时高温刺激试验,研究加州新小绥螨卵、幼螨、雌成螨在35、38、42、45 ℃等4个温度下、处理1~8 h后的孵化率、存活率、后期发育历期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卵和幼螨的存活率越低,其后续发育历期随处理温度升高和时间增加先缩短后延长.当温度为38 ℃,处理8 h后,卵的后续发育历期最短,为4.1 d.卵在45 ℃下处理2 h以上将不能正常孵化,而幼螨在45 ℃下处理8 h后不能存活;雌成螨产卵期和产卵量基本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35 ℃处理8 h后,单雌产卵量最高,为38.9粒;38 ℃处理8 h后,单雌产卵量为36.7粒;45 ℃处理8 h后,单雌产卵量仅为14.5粒.短时高温主要影响加州新小绥螨的孵化率、存活率和后续发育历期,对雌成螨的产卵前期和存活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3.
盐度对花鲈幼鱼消化酶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盐度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水平的影响,经过30 d养殖,应用试剂盒检测了盐度0、10、20、30条件下胃、幽门盲囊及肠道中胃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活力,肝和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结果显示,胃蛋白酶活力在0盐度组最高,4个盐度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同一盐度组,胃蛋白酶活性在胃组织中高于幽门盲囊和肠道。随着盐度的增加,胃组织的α-淀粉酶活力呈逐渐降低趋势,幽门盲囊和肠道的α-淀粉酶活力则逐渐升高。胃组织中,0盐度组脂肪酶有较高活性,10盐度组脂肪酶活性最低,20和30盐度组酶活性逐渐升高,并在30盐度组达最大值,4个盐度组之间差异显著(P < 0.05);幽门盲囊中,脂肪酶活力随盐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肠组织中,0盐度和10盐度组脂肪酶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 > 0.05),20盐度和30盐度组增加显著(P < 0.05)。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0盐度组活性最高,随盐度变化,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上随盐度增高有上升趋势。0盐度组和30盐度组肝组织丙二醛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观测值都较高。在肌肉中,丙二醛含量在10盐度组达到较高值,随后盐度增加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显著(P > 0.05);总抗氧化能力含量也在10盐度组时达到最高值,其余组均下降。本研究认为,花鲈幼鱼不同消化酶活性所需的盐度条件各有差异,同时抗氧化系统能够响应不同的盐度条件。  相似文献   
74.
An outbreak of the sweetpotato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biotype B occurred in the Imperial Valley, California in 1991. The insects destroyed melon crops and seriously damaged other vegetables, ornamentals and row crops. As a result of the need for sampling technology, we developed a whitefly trap (named the CC trap) that could be left in the field for extended time periods. We used the traps to monitor populations ofB. tabaci adults during year-round samplings from 1996 to 2002 to study variations in the weekly trap catches of the insect. The greatest number ofB. tabaci adults was recorded in 1996, followed by a continuing annual decrease in trap catches each year through 2002. The overall decline of B. tabaci is attributed in part to the adoption of a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program initiated in 1992 and reduced melon hectares from 1996 to 2002. Other factors may also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population reductions. Seasonally, B. tabaci trap catches decreased during the late summer and fall concurrent with decreasing minimum tempera- tares that are suggested to be a significant factor affecting seasonal activity and reproduction.  相似文献   
75.
鲤科鱼类鲈鲤的亚种分化和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鲈鲤属过去只记载1种、2亚种;整理后增加一新亚种,命名为后背鲈鲤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lis subsp. nov. 本新亚种主要特征是背鳍后位,吻部及口裂较宽,触须发达,体色和斑纹较淡。健游和肉食是本属分化的主要倾向。性状—功能—适应三位一体,互相联系。其性状分化表现在:背鳍起点位置,体色花纹,触须长短,比例性状的差别,前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形态等。综合比较结果:不同类群因适应不同环境,而形态产生不同;再从分布图可看出在水系和地域的联合上,牠们各占一方。鲈鲤占领金沙江水系,分布面最大;后背鲈鲤占领澜沧江和怒江部分上游干支流,次于鲈鲤;花鲈鲤见于抚仙湖和南盘江的个别地方,面积最小。物种分化是适应和占领环境的结果,各占一方是物种分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76.
豹纹鳃棘鲈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77.
美国加州Illumina生物技术公司近日宣布,他们首次对一位非洲男子进行了完整的基因组测序,该男子为匿名的尼日利亚约鲁巴人男性。此前,科学家已经对两位白人男性(James Watson和Craig Venter)和一位中国男性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Illumina公司在宣布这一消息两天后,就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次会议上公开了他们的数据。从理论上而言,如果能够对这四个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8.
鳜鳃部寄生河鲈锚首吸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鲈锚首吸虫头器表面分布着形状各异的孔状结构,每个中央头瓣上有两个随着器囊,而每个外侧头瓣上只有一个。口腔位于头器下方的腹面中线上,口腔表皮与周围的表皮无异。生殖孔在口腔正下方,阴道开口于虫体背侧面,周围有微纤毛的分布。交接器位于生殖孔左下方,交接管表面波纹状,辅助交配器表面布满疣状突起,后随着器的中央锚钩上具一凹槽,边缘小钩的钩尖弯向基部。虫体表面至少分布着两类可能的感受器末端,一类呈单纤毛状散布于体表,纤毛从体表凹坑中伸出,或在其基部围一环状领襟;另一类呈乳突状,位于外侧头瓣的顶部。在部分河鲈锚首吸虫体表可见车轮虫的超寄生。  相似文献   
79.
为了揭示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体色变异机制, 研究选取了不同体色个体的样本, 利用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及体视显微镜观察等方法揭示不同皮肤部位色素细胞的类型、分布和数量的差异, 并对应激和非应激状态下色素细胞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黑色素细胞在背部和尾部分布比较密集, 在腹部较为稀疏, 黑色个体的黑色素细胞数量较红色个体多; 在应激状态下个体能迅速发生体色变化, 主要由于色素细胞快速扩张和收缩导致。研究为进一步揭示豹纹鳃棘鲈体色变异的分子机制和优良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为研究鲈鲤早期鱼苗耳石标记的可行性, 先采用高温水(20.8±0.3)℃和低温水(10.8±1.2)℃交替饲养对20日龄鲈鲤进行热标记, 然后将经热标记的35和45日龄鲈鲤浸泡在50—200 mg/L的茜素络合物(AC)或茜素红S(ARS)溶液中进行荧光标记。热标记的耳石生长轮清晰可见, 明显区别于其他轮纹, 微耳石热标记轮轮纹宽度(IW)和高温期持续时间(T)的线性回归方程为IW=0.16462+0.24762T。经荧光物质浸泡后鲈鲤耳石在绿光下均能检测到橘红色标记; AC标记质量受溶液浓度影响显著(P<0.05), 受全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 微耳石、矢耳石和星耳石间的标记质量差异显著(P<0.05); ARS标记质量受全长和溶液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 微耳石、矢耳石和星耳石间的标记质量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 耳石热标记、荧光标记及两者结合使用均可用于大规模标记鲈鲤早期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