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9篇
  免费   1363篇
  国内免费   3304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455篇
  2022年   459篇
  2021年   472篇
  2020年   458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328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43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凝溶胶蛋白(gelsolin,GSN)是机体内重要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对肌动蛋白的聚合/解聚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生理效应不仅在于维持细胞结构稳定,而且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节过程,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功能调节蛋白。血浆型GSN是血浆肌动蛋白清除系统主要成员之一,对维持内环境稳定非常重要。严重创伤后血浆中GSN水平显著而持续降低,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综述GSN与创伤后炎症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2.
张俊芬 《植物杂志》2010,(12):86-86
模型是指模拟原型的形式。模型方法是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在教学中,老师经常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生物感觉不难,可不知道怎么学好。""生物学知识琐碎、零乱,不像数学、物理等理科科目有律可循。""我上课全听懂,知识点全会背,可做题就不会。”  相似文献   
943.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目前,学校德育不同程度上都有“犬而空。之嫌,缺少具体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显然,这样的教育也只能是生硬的说教,没有实效性。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相似文献   
944.
基于源-库互反馈的温室青椒坐果时空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源-库互反馈的温室青椒坐果时空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945.
AM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岩  焦惠  徐丽娟  赵洪海  刘润进 《生态学报》2010,30(4):1089-1096
在总结最近10 a来有关丛枝菌根(AM)真菌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AM真菌群落结构的概念、特征、功能以及寄主植物、土壤条件、其他土壤微生物、农业技术等因素对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调控途径;介绍了研究AM真菌群落结构的方法;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946.
中美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小银  周启星  于宏兵  孟伟 《生态学报》2010,30(11):3010-3017
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越来越多地用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决策,尤其是在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和评价方面。目前世界上有许多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不同的生态分区与分级体系使用不同的生态分区方法和各种指标。如何正确评价和选择这些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进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决策,已经成为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一个难题。概述了近20a来生态分区分级研究现状与国际进展,重点比较、分析了美国主要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与中国生态功能分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生态分区的分区单元内涵、侧重点以及分区角度3个方面,中美之间有显著的不同。美国的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多注重自然生态系统,尤其在其评价指标中,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生态系统内其他生物相平等。而中国的生态功能分区,则更加突出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体系各有优点和缺陷。通过这些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为中国后续水生态分区研究和改进中国生态功能分区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7.
红树林水生动物栖息地功能及其渔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陆交界的生态敏感带,其根系为生活于潮间带高度异质环境下的生物提供了适宜生境:藻类、双壳类、甲壳类等大量附生于红树根部;红树的呼吸根、支柱根、树干、倒落的枝条和残骸等,与沉积物形成的松软基质为大量底栖动物提供栖息地,根部结构间的空隙成为虾类、蟹类和鱼类等游泳动物的优良避难所和索饵场。红树林凋落物以碎屑形式进入食物网,连同浮游植物、附生藻类和底栖微藻等,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重要组成部分,为红树林区水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可见,食物来源丰富、隐蔽性强、捕食压力低等特点使得红树林成为水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许多水生动物选择在其中度过部分或完整生活史。另外,红树林也是重要经济动物(鱼、虾、蟹类)的育苗场,为近岸鱼类种群的补充和渔业活动提供支持。为合理开发红树林区渔业和有效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从生境价值、凋落物在红树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贡献等方面总结了红树林栖息地功能及其渔业价值,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将红树林的栖息地功能从其它河口、近岸栖息地中分离出来,甄别不同栖息地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对渔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8.
孙君帅  黄寿山 《生态学报》2010,30(6):1494-1499
为评价幼虫寄生蜂马尼拉陡胸茧蜂对甜菜夜蛾的控害潜能,编制了寄主和寄生蜂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测定了马尼拉陡胸茧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年龄特征生命表参数为:净生殖力(种群趋势指数)R0(I)=122.0172,内禀增长率rm=0.1522,世代平均历期T=40.8556(d),周限增长率λ=1.1644;马尼拉陡胸茧蜂寄生甜菜夜蛾幼虫的生殖力表参数为:R0(I)=20.2479,rm=0.3045,T=9.8788,λ=1.3559。马尼拉陡胸茧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a=0.8952,Th=0.0205,Namax=48.78(头)。通过生命表参数比较和功能反应模型分析,可见马尼拉陡胸茧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寄生能力强,繁殖速率高,对甜菜夜蛾种群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从世代平均历期T的比较可知,在甜菜夜蛾繁殖1代的时间内,马尼拉陡胸茧蜂可以繁殖4个世代,在时间上天敌对害虫的发生是"超前的"而不是"跟随的"。因此在放蜂技术上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949.
中国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动态的区域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当前,国际学术界针对土地利用的研究正由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向土地空间多功能变化及其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其宗旨是确定和度量土地多元化利用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和功能,及其带来的环境和社会经济效应,实现对土地利用的科学管理。基于可持续发展三维度的理念及其指标体系,界定并定量评价了我国区域土地利用的10项功能,深入研究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随的过去20a间,各项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土地多功能性的10项功能中,就业支持功能表现出区域增减不一的特点,生态过程维持功能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健康保障、交通功能、居住家园、生物性土地生产、人工化土地生产、资源供给与维持、污染接收器、景观与文化支持功能在各个区域得到了不断改善与提高,但各个功能变化的强势区和弱势区在时空分布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区域性特点。区域自然条件禀赋、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政策在功能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结果揭出中国区域土地多功能性尚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土地政策应具有系统性、功能针对性和时空针对性,并应关注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的链发效应。  相似文献   
950.
官昭瑛  何莹  安玉蓉  蔡吉花  童晓立 《生态学报》2010,30(11):2828-2835
在亚热带地区一条2级溪流中比较了本地植物(红锥和薏米)和外来植物(托里桉和马缨丹)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底栖动物定殖及其摄食功能群的组成。结果显示,本地植物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为:0.020 d-1(红锥)和0.056 d-1(薏米),外来树叶的分解速率则为:0.038 d-1(托里桉)和0.041 d-1(马缨丹),它们均属于快速分解组。定殖在外来和本地树叶凋落物上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分别为21种和24种。在外来和本地树叶上定殖的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从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的比例来看,定殖在本地凋落物上的集食者的比例最高(73.5%),其次是撕食者(10.9%)和捕食者(8.7%),刮食者(6.8%)的比例最低,在外来凋落物上,摄食功能群的比例分别为集食者(67.6%)、撕食者(13.9%)、刮食者(12.1%)和捕食者(6.1%),两者相比,底栖动物的摄食功能群均以集食者和撕食者为主,在组成比例上并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2种外来植物凋落物分解对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摄食功能群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