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AM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岩  焦惠  徐丽娟  赵洪海  刘润进 《生态学报》2010,30(4):1089-1096
在总结最近10 a来有关丛枝菌根(AM)真菌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AM真菌群落结构的概念、特征、功能以及寄主植物、土壤条件、其他土壤微生物、农业技术等因素对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调控途径;介绍了研究AM真菌群落结构的方法;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凉需谷子Setaria italica根部的线虫一新种,即细尾盘旋线虫Rotylenchus tenericaudatus sp.nov.。新种主要的鉴定特征是食道腺覆盖肠很短,尾细长,明显弯曲,有一个腹突。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采自山东省沂水县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inn.根围土的中国线虫1新纪录种,钝尾小无环咽线虫Aporcelaimellus obtusicaudatus(Bastian,1865)Altherr,1968。该种主要的鉴别特征是雌虫虫体中等到大型,角质层由明显的2层组成;唇区角状,明显缢缩,唇瓣彼此分离;齿针强壮,长22.1(19.9~27.1)μm,其开口占齿针长的一半;食道矛线型,贲门圆锥形;雌虫双生殖腺,阴门通常位于体中部,内阴唇骨化明显,呈心形;内阴唇和阴道总长约占阴门处体宽的2/5;尾长31.9(23.2~37.3)μm,是肛门处体宽的0.7(0.6~0.8)倍,尾呈钝圆锥形到半球形,末端圆,有厚的肌肉层,肛门后有粗糙的放射状条纹。它与A.faridpuriensis的主要区别在于:齿针较短(19.9~27.1μm vs.35~39μm),前直肠较短(96.2μm vs.145μm)。它与A.krygeri的主要区别在于:齿针较短(22.1μm vs.25μm),尾较长(23.2~37.3μm vs.20~25μm),c’值大(0.6~0.8vs.0.2~0.3),尾呈钝圆锥形到半球形,A.krygeri尾非常短,半球形且背凹,具钉状末端(Singh,Sharma&Khatoon,2002;T horne,1974)。讨论了钝尾小无环咽线虫的已有报道和国内分布,对Aporcelaimellus属及相关属科的中文译名进行了厘订。  相似文献   
4.
土壤强还原处理是指高温条件下向土壤中施加大量有机物料并淹水覆膜,是一种防控土传病害的高效、环保、广谱的方法,但在防治根结线虫上的应用很少。本试验研究强还原处理对番茄上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20天后,强还原处理土壤中根结线虫2龄幼虫数量与阿维菌素处理效果相当,与CK和淹水覆膜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强还原处理2龄幼虫数量比CK下降了58.8%~97.2%,比淹水覆膜处理下降了50.1%~96.6%;有机物料添加量为4.16 g·kg~(-1)时,强还原处理能够显著促进番茄根系伸长,增加根表面积,提高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强还原处理土壤p H比CK平均提高了5.1%,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2.8%和3.4%。表明淹水添加有机物料创造强还原环境可以有效抑制根结线虫的繁殖,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5.
盘旋线虫属-新种--细尾盘旋线虫(线虫纲:垫刃目:纽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凉城谷子Setariaitalica根部的线虫一新种,即细尾盘旋线虫Rotylenchustenericaudatussp.nov.。新种主要的鉴定特征是食道腺覆盖肠很短,尾细长,明显弯曲,有一个腹突。其近缘种是非同盘旋线虫R.aliusVandenBerg,1986,区别在于新种唇区为半球状;侧区上没有发现不完全网格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泰山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2007年对泰山植被根围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泰山傲徕峰、黑龙潭库区等样地共分离出4属16种AM真菌:球囊霉属Glomus 9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4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2种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及聚球囊霉Glomus fasciculatum的孢子密度、相对多度、分布频度和重要值均最高,分别为泰山植被区根围内AM真菌优势属和优势种。各样地之间Sorenson相似系数在0.60和0.85之间。植被数量与孢子密度(r=0.80,p0.01)、植物种的丰富度与AM真菌种的丰富度(r=0.77,p0.01)以及与孢子密度(r=0.59,p0.01)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多样性对于提高AM真菌多样性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蓝莓拟盘多毛孢枝枯病的病原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洪海  岳清华  梁晨 《菌物学报》2014,33(3):577-583
近期在山东省蓝莓种植区发现1种枝枯病害。为明确该致病菌,通过病原菌组织分离和接种试验获得2个致病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这是棒状拟盘多毛孢所致蓝莓枝枯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蓝莓Vaccinium uliginosum是欧石南菌根(ericoid mycorrhiza,ERM)真菌典型的寄主植物,但同时也可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共生形成复合共生体。本研究旨在调查和评价不同栽培体制下蓝莓成年树花果期根系共生体发育状况及其根区土壤中AM真菌资源分布状况,以期为优质蓝莓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从青岛佳沃蓝莓基地采集暖棚、冷棚和露地3种方式栽培的9–10年生‘蓝丰’、‘奥尼尔’和‘公爵’蓝莓的根系及根区土样,观察测定根系共生体着生数量、根区土壤中AM真菌孢子数量和菌种组成。结果表明,所有栽培方式下供试品种蓝莓根系均形成ERM、AM和DSE结构及其复合共生体;其中,AM着生数量最多,其次是ERM,DSE侵染率最低;复合共生体中则呈现ERM+AMERM+DSEERM+AM+DSE;蓝莓复合共生体着生数量、AM真菌侵染率、丛枝着生率及孢子数量等不同种植方式下呈现暖棚冷棚露地,不同品种呈现‘蓝丰’‘公爵’‘奥尼尔’,而ERM和DSE侵染率也呈现上述变化趋势。依据AM真菌形态特征,供分离鉴定获得5属11种AM真菌,以暖棚栽培条件下分离获得的AM真菌数量最多,‘蓝丰’根区土壤中分布的AM真菌属种最多。暖棚内成年树花果期蓝莓根系共生体发育健全,AM真菌种类和孢子数量较多,可能有利于提高蓝莓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9.
蓝莓毛色二胞枝枯病的病原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在山东胶南的蓝莓种植区发现一种枝枯新病害,被侵染的枝条变色坏死,甚至引起全株干枯死亡。通过组织分离法和玻璃毛细管法获得纯化菌株HMQAU140073。通过形态学观察、r 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及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该病原菌为假可可毛色二胞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这是假可可毛色二胞所致蓝莓枝枯病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燕麦孢囊线虫孢囊定殖菌物的多样性,从青岛市选择3个罹患燕麦孢囊线虫病的冬小麦地,在返青期至成熟期,定时采集小麦根际燕麦孢囊线虫病土样,采用孢囊刺破法、单孢分离法或单菌丝分离法对定殖菌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定殖菌物进行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以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3个地点分离得到1 072个菌株,这些菌株归属于19目(含3个未定目)28科(含10个未定科)35属(含3个未定属),其中轮枝孢属Verticillium的相对多度最高,为25.2%,是优势属;镰孢菌属Fusarium、黑团孢属Periconia及链格孢属Alternaria的相对多度分别为14.9%、13.5%及13.4%。示范园样品的Margalef’s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分别为4.30、2.516及0.755;家属区样品的Margalef’s丰富度指数最低,为3.18;而葛家屯样品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低,分别为2.077和0.654。3个地点定殖菌物群落组成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在0.486–0.607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