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影像资料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后凸畸形矫正情况、Frankel分级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脊柱结核,术中27例植入大块自体髂骨,23例植入自体肋骨捆绑植骨。24例采用椎体侧前方钉棒内固定,26例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血管损伤及血气胸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红细胞沉降率获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明显获得矫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脊柱损伤程度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改善红细胞沉降率,而且可以矫正患者脊柱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一种具有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多能干细胞,它主要存在于骨髓中,然而,如今我们发现,在其他的一些组织中也存在它的身影,例如: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和肌腱组织等。通过骨髓穿刺的方法可以很容易的获得骨髓基质干细胞,它在体外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即使没有动物血清和人工生长因子也可以用进行细胞培养。缺血性骨坏死可以由很多病因引起,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应用的激素与缺血性骨坏死的发生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但是,激素的应用在一些严重的疾病中往往又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方法来预防和治疗激素相关缺血性骨坏死。现在,治疗缺血性骨坏死的标准方法是髓芯减压术,但到了疾病晚期的时候,髓芯减压术治疗的效果就已经微乎其微了,由于骨髓基质干细胞所具有的分化潜能、易于获得和增殖的能力,使它可能成为治疗缺血性骨坏死的一种潜在的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对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102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按囊肿大小分成两组,直径大于3.5cm且颌面部畸形明显的37例为甲组,全部采用开窗减压术;直径小于3.5cm的65例为乙组,其中27例(乙组A)采用开窗减压或开髓引流术,38例(乙组B)采用一次性手术切除.定期复查观察囊肿及颌骨变化情况,记录曲面断层片上囊腔影像面积变化,术后6月视情况采取Ⅱ期手术治疗.结果:甲组开窗减压术后囊肿逐步缩小,骨质再生情况良好,颌面部外形改善,未出现神经及周围重要结构损伤症状,6月后囊肿面积平均缩小75.03%,与术前囊腔面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有效率100%,Ⅱ期手术完成治疗;乙组A开窗减压或开髓引流组6月后有效率70.37%,大多采用二次手术治疗;乙组B一次手术切除治疗组囊腔愈合良好,6月后颌骨形态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率100%,与乙组A有显著差异(P<0.05).全部病例观察3至6年未见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对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小型牙源性囊性病变最好选择一次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滑脱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5例适应证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矫形后,采用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行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术后测量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依照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观察腰腿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3年,平均20个月,术后平均侧弯矫正率58.7%,疼痛改善优良率80%.结论:椎弓根固定系统结合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滑脱的有效方法.应重视术中神经根减压,矫正腰椎侧弯,恢复腰椎力学平衡,有助于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莫水芳  何汉萍 《蛇志》2010,22(4):411-412
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降低或缩短其不愉快程度,达到愉快的状态。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对护理服务质量有更高的需求。颈椎骨折容易造成颈髓损伤,外伤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并发症多,治疗及功能恢复困难,  相似文献   
16.
桂靖  董巍檑 《蛇志》2015,(2):130-131,15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拟全麻下行颈椎前路减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帕瑞昔布钠+1%罗哌卡因组)30例,B组(舒芬太尼组)30例。采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双通道靶控输注麻醉。于缝合前即刻,A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1%罗哌卡因15ml逐层浸润切口周围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B组静脉给予负荷量舒芬太尼4μg(4ml),行自控静脉镇痛。分别记录术后4、8、16、24h(T1、T2、T3、T4)的疼痛、镇静、恶心呕吐评分,疼痛情况用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静程度以Ramsay评分法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B组各时点Ramsay评分均高于A组,T2、T3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T2、T3时点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1%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术后镇痛与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比较,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增加患者的镇静水平,减少了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PLDD)和经皮颈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单节段突出的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36例.其中PLDD治疗17例(A组),等离子消融治疗19例(B组).根据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价术前和术后一月内的疗效,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穿刺并完成随访.两组手术后一月内各观察点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其中B组患者术后3d和7d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而两组间术后JOA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与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相比,经皮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消失更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针对短节段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抽取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30例住院治疗短节段腰椎结核的患者,随机化分为两组,每组15例,分别施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分期前后联合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Frankle神经功能分级,术后12个月及18个月Birdwell植骨融合分级.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Frankle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Frankl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8个月Frankle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2个月Birdwel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后18个月Birdwel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有两例发生断钉.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融合率高,远期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并能够最大限度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作为定量分析方法,对脊髓型颈椎病(CSM)脊髓早期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常规MRI检查显示脊髓内无异常信号,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SE-EPI)序列,进行DTI扫描.测量压迫部位脊髓的ADC值及FA值作为病例组,选择病变上或下方两个节段以上未受压正常脊髓作为正常对照组,测量其ADC值及FA值.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ADC及FA值差别,计算ADC值及FA值诊断脊髓损伤的敏感性.结果: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DTI检查均可得到ADC图及FA图,经图像后处理,脊髓显示清晰,图像无变形及伪影.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DC值降低,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DC值增高,平均ADC值为(1.388± 0.149)x 10-3 mm2/s.44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FA值降低,1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FA值增高,平均FA值为0.476±0.085,受压处脊髓平均ADC值升高,平均FA值下降,与正常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DC值诊断的敏感性为93.33%,FA值诊断的敏感性为97.78%.结论:DTI与常规MR比较,能早期而准确地诊断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20.
56例胃肠减压管脱出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秀清 《蛇志》2004,16(1):58-59
胃肠减压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如鼻饲、洗胃、减压等,在外科应用最为广泛.胃肠减压管(以下简称鼻胃管)是否持续通畅有效,则关系着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2002年我们对56例鼻胃管中途脱出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对因施护,并对固定鼻胃管的方法加以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