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大鼠蓝斑神经元β-catenin(β-连环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国际认定的SPS方法刺激建立大鼠PTSD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100 只,随机分为连续单一刺激( 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 模型1 d、4 d、7 d、14 d 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TSD 大鼠蓝斑神经元β-catenin的表达变化;透射电镜观察PTSD大鼠蓝斑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经SPS 刺激后大鼠蓝斑神经元细胞内β-catenin于1d开始逐渐减少,14d表达最少;蓝斑神经元出现细胞凋亡改变.结论 蓝斑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PTSD 患者蓝斑功能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2.
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5.12汶川地震军队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损伤状况。方法:采用创伤后压力诊断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在地震爆发后65天左右,对107名执行运输遗体任务的官兵进行了测量。结果:PTSD症状轻度的占84%,中重度的占15%。其中症状在1个月内消失的占63%。从症状的分布来看,闯入性回忆占36.4%,回避29.9%,过度警觉29.9%,焦躁不安或易怒37.4%,入睡困难、睡眠易醒或早醒43.9%,难以集中注意力45.8%,对重要的活动兴趣下降32.7%。救援人员抑郁症状得分低于全国常模水平;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不显著。睡眠质量差的占72%,以入睡时间长和日间功能降低为主。结论:担任遗体运输的救援官兵在救援早期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反症状,症状程度较轻,多数在1个月内消失,焦虑和抑郁症状水平的总体状况也比较低,但普遍存在睡眠质量差的问题,并且直接影响到日间功能。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丹参酮IIA磺酸钠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方法:复制SD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即经右侧股动脉插管放血,左侧股静脉建立液体通道,经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监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在达到最大放血量后,治疗组大鼠给予丹参酮IIA磺酸(10mg/kg)。按时间点经股静脉取大鼠静脉血,测量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各组心肌酶改变。并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Iβ、IL-6、IL-10和TNFα的改变。结果:丹参酮IIA磺酸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显著减轻了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改善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大鼠的低血压;抑制了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可能在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为临床提供了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提供了新的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初步探索心理咨询对肝癌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一例肝癌患者接受六次心理咨询服务。采用PTSD症状评估和生活事件症状测评量表,在咨询第一次和第六次对患者实施测评,并收集患者及家属的主观描述。结果:患者经过认知行为、放松和眼动脱敏干预后,其警觉性下降、创伤再体验次数明显减少、睡眠状况改善以及对癌症治疗的管理观念提高,三个月后对患者及家属回访显示,患者症状改善在回访期维持。结论:认知和眼动脱敏疗法对肝癌所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具有潜在的正性干预效果,未来尚需广泛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相对于CR片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我院2006年1月~2008年3月收治81例胸部创伤,全部患者在伤后10min至5h进行了64层螺旋CT检查,其中58例在初次检查后12~38h内进行了CR或床旁CR检查,CT扫描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层厚0.625 mm,螺距为0.984:1。结果:81例中诊断肋骨骨折72例,肺挫裂伤65例,气胸36例,血胸53例,血气胸31例,锁骨骨折12例,肩胛骨骨折13例,皮下及纵隔积气18例,右横膈破裂2例。在同时进行过CR检查的患者中,非错位性及撕脱性肋骨、肋软骨骨折在CR上常显示不佳,而在64层螺旋CT多平面或三维重建图像上显示非常清晰。结论:64层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对胸部创伤各种病变的检测明显优于x线平片,对临床急救计划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创伤弧菌脓毒症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少见而又重要的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溶藻弧菌下肢感染致脓毒症的病例国内外罕见文献报告。2003年10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临床表现酷似创伤弧菌脓毒症的溶藻弧菌脓毒症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低剂量创伤弧菌感染小鼠心肌、骨骼肌的超微结构变化,比较创伤弧菌引起的特征性病变下肢水肿骨骼肌病变与心脏病变出现的次序,探讨下肢水肿是否存在与心肌病变有关.方法:16只6~8周ICR(清洁级)小鼠.实验组12只腹腔注射<LD50(1.34×107个/ml)的菌量(4.45×105个/ml)0.2ml,4只注射生理盐水0.2 ml作为菌液对照.分别取1 h、3 h、6 h、12 h小鼠心肌、后肢骨骼肌肌肉组织0.1cm×0.1 cm×0.1 cm置电镜固定液,超薄切片观察超微结构.结果:引起的动物模型实验组小鼠主要的实质性病变在心肌.实验组3 h就发现肌原纤维间隙扩大,肌丝断裂,肌膜下水肿较明显.6 h肌丝排列紊乱,疏松,局灶性肌丝断裂溶解.12 h核固缩水肿,间隙水肿,肌丝断裂,线粒体肿胀.而骨骼肌肌肉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3 h、6 h和12 h实验组未死亡小鼠只表现肌组织间质变化,肌浆网扩张,组织间质水肿,胶原纤维排列稀疏、溶解.结论:本实验心肌、骨骼肌水肿与临床下肢水肿的症状相吻合,并提示心肌的实质病变明显早于骨骼肌,比较而言创伤弧菌所致病变是以重要脏器心脏的损伤为主,早期创伤弧菌对骨骼肌肌肉的实质性损伤并不明显.由创伤弧菌所致的原发性败血症表现双下肢出血性水肿可能不是创伤弧菌初始病变.  相似文献   
48.
肠道细菌易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人体肠道中有数百个种群、约 10 1 2 ~ 10 1 3 个细菌 ,重量可达 1公斤左右 ,这些细菌存在于特定的空间及时间 ,在数量上维持一定的比例 ,与人体相互依存 ,构成了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正常情况下 ,肠道细菌与机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一旦这一状态遭到破坏 ,就造成微生态失衡 ,表现为细菌种群数量及比例上的改变 (菌群失调 )或 /和细菌空间上的转移(移位或易位 ) ,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肠道菌群失调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已广泛被人们认识 ,采用益生菌制剂防治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而对肠道细菌易位的认识相对缓慢 ,可喜的是近十余年来 ,…  相似文献   
49.
植物创伤诱导的挥发物及其信号功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植物在受到动物或病原侵害时,会释放特异的挥发作作为信号,这些信号分子是植物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植物创伤诱导挥发物的种类,诱导因子及生理作用等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一领域的研究潜力和发展方向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序贯血液净化(SBP)对严重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5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严重创伤合并MODS患者4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1例以及观察组27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SBP治疗,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较治疗前降低,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CVP显著低于对照组,MAP、C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SBP应用于严重创伤合并MODS患者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