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普通X线片及CT平扫对于骨折,尤其是隐匿性骨折检出率较低,较易造成漏诊和误诊,随着多排螺旋CT的普及,利用曲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后处理图像,成为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理想的影像诊断手段.探讨多排螺旋CT在对骨折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13例临床怀疑骨折的患者进行CR摄片再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处理后,得到受检部位二维、三维的图像。结果: 相同的对照组经多排螺旋CT、X线检查检查后,新增33例骨折。结论: 多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较传统X线平片能对骨折病例做出更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骨盆外伤患者共60例,比较CT、DR片2种检查方法.结果:16层螺旋CT片检查出53处阳性,而DR片查出43处阳性及1例假阳性.2种检查方法比较:敏感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骨盆外伤的诊断上有着显著的优势,综合使用VRT、SSD、CPR、MPR技术,能够检测出DR片不易发现的骨折,提高了诊断符合率,对骨盆骨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急诊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18例急诊胸部创伤患者均行胸部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对胸部大血管进行重建、分析。将CT诊断结果与手术、随访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例中,CT平扫显示胸部主要损伤有:肺挫伤10例(55.56%),血胸及肋骨骨折各9例(50%),气胸8例(44.44%),锁骨骨折6例(33.33%)。CT增强扫描诊断心脏大血管损伤7例,其中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胸主动脉夹层和心包破裂各1例。CT增强扫描结果与手术、临床随访结果相吻合。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是全面而准确地诊断急诊胸部创伤的重要影像技术,可以对CT平扫不能确定的心脏、大血管的损伤情况作出明确判断,对临床救治方案的早期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6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与数字化摄影(DR)平片检查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诊治的8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平片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骨折发生部位,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漏诊情况。结果:8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经影像学与临床诊断明确发生骨折179处,多发性骨折发生率为62.20%,单发性骨折发生率为37.80%,骨折肋骨段位中4-10段骨折发生率最高为69.83%,骨折肋骨水平阶段中腋肋骨折发生率最高为59.78%。相较于DR平片,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更高,漏诊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DR平片检查,应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外伤性肋骨骨折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减少漏诊,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可靠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胸部大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12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胸部大血管造影资料,以临床手术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图像分析。结果CT能够显示主动脉、肺动静脉的结构,可以诊断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肺栓塞、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大血管病变,诊断准确率100%。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扫描速度快、安全、准确,是胸部大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方法103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资料在工作站进行多种三维重建,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103例患者均获得了成功的造影图像,2459根下肢动脉血管得到了显示。其中845根(34.4%)下肢动脉血管正常;672根(27.3%)轻度狭窄;327根(13.3%)中度狭窄;292根(11.9%)重度狭窄,323根(13.1%)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是又一种无创性的、可靠的、简便的检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技术上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漫游(VR)及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技术,分析所获得的相关CT资料。结果64排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较准确、清晰、全面地显示24例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共152处栓子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程度。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及时准确无创的诊断方法,是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查办法,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最佳复查时间。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部外伤患者95例,在首次检查时均接受了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检查,比较首次检查时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比较首次检查时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对不同类型骨折的诊断情况,比较各个时间段复查病例的肋骨骨折数与首次检查时的差异。结果:95例患者中最终86例确诊存在肋骨骨折,首次检查时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为95.35%(82/86),高于X线平片的82.56%(71/86)(P0.05)。86例患者最终确定共存在骨折289处,首次检查时X线平片共检出246处,多排螺旋CT共检出274处,多排螺旋CT对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P0.05)。伤后11-20d、伤后41-50d、伤后51-60d的复查肋骨骨折数与首次检查肋骨骨折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21-30d、伤后31-40d的复查肋骨骨折数高于首次检查肋骨骨折数(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首次诊断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伤后21-40d这个时间段是进行复查的较佳时间段,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诊疗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5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手术前均常规行X线摄片,行螺旋CT三维重建并与术中所见对照。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三维重建明确地显示了骨折,并在骨折的分型和关节面碎裂情况的描述上较平片优越,与手术中所见一致。结论CT多种成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和移位的距离以及关节面塌陷情况等,对术前分型、制订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丛福 《蛇志》2014,(3):334-33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影像中漩涡征对小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提高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扭转的准确率。方法对20例术前CT平扫加增强扫描出现典型漩涡征已明确诊断为肠扭转并经手术证实病例的CT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重组方法有多平面重组法(M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血管三维重建(CTA)。结果 20例肠扭转诊断均正确,主要征象有肠管的"漩涡征"(18例)和血管的"漩涡征"(19例)、"靶环征"(3例)、"鸟喙征"(4例)。结论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是诊断肠扭转的较为特异性征象。CTA有助于观察肠系膜血管的表现,可清楚显示小肠扭转的部位和扭转的方向;"靶环征"及肠壁强化减弱、腹水是提示绞窄性梗阻的可靠征象;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诊断不规则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16排螺旋CT对25例怀疑颅骨、脊柱或关节附近骨折的外伤患儿进行扫描并进行后处理(MPR、VR)。结果:25例病例中颅骨骨折15例,脊柱骨折5例,四肢关节骨折5例(其中3例关节内骨折伴有骺软骨损伤)。结论:对于不规则骨骨折,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重建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应横断位、MPR及VR三者相结合判断,为临床提供丰富的、科学的、准确的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三甲医院高年资创伤骨科主任医师2名,医师1、医师2分别按照术前X线、术前64排螺旋CT平扫和三位重建结果对128例新鲜闭合单侧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Evans分型,分别记为X线分型、CT分型。本院术者依据围术期X线、CT及术中所见骨折情况进行Evans分型(逆粗隆间骨折定义为Ⅴ型)作为最终分型。记录分型结果,计算并对比准确率、误诊率。结果:(1)剔除5例,90.09%(123/128)的患者完成研究。(2)分型结果:X线分型中,3例(最终分型Ⅲ型2例,Ⅳ型1例)无法定型;Ⅰ型正确1例,改为Ⅱ型1例;Ⅱ型正确18例,改为Ⅰ型2例,改为Ⅲ型3例,Ⅳ型2例;Ⅲ型正确45例,改为Ⅱ型7例,改为Ⅳ型1例;Ⅳ型正确19例,改为Ⅱ型3例,改为Ⅲ型15例。CT分型中,Ⅰ型正确3例,Ⅱ型正确29例,Ⅲ型正确64例,改为Ⅳ型1例,Ⅳ型正确22例,Ⅴ型正确3例。(3)CT分型的总准确率、总误诊率优于X线分型(99.19%vs67.48%、0.81%vs30.08%,P0.05)。(4)Ⅰ型、Ⅱ型、Ⅲ型、Ⅳ型骨折进行CT分型,准确率高于X线分型(P0.05),误诊率低于X线分型(P0.05);Ⅴ型骨折,两种分型准确率、误诊率相等。结论: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是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较为可靠的辅助检查,可考虑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明确颈部包块与周围血管关系的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6 4层螺旋CT对25例颈部包块患者行颈部平扫及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传入ADW4.3后处理工作站,血管重建技术选择容积重建(VR),诊断采用VR与轴位图像相结合的方式。结果:淋巴性病变10例,包括淋巴结结核2例、淋巴结转移4例、淋巴瘤4例,非淋巴性病变15例,包括淋巴管瘤1例、腮腺混合瘤2例、甲状腺癌4例、甲状腺腺瘤3例、孤立性纤维瘤1例、蔓状血管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咽旁脓肿1例。包块位于气管两侧6例,左侧15例,右侧4例;位于甲状腺内7例,腮腺内2例,颈动脉间隙11例,1例位于咽旁,其余4例位于颈部表浅组织内;颈部包块致毗邻血管移位、变形9例,其中动脉7例、静脉2例;颈部包块侵袭及包绕血管3例,包括动脉1例、静脉2例,其中1例静脉内血栓形成;颈部包块与血管关系密切2例;颈动脉发出分支供应颈部包块1例;其余10例与颈部血管无明显关系。结论:64层螺旋CTA容积重建结合轴位图像,可较准确地明确颈部包块与血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琳  韩英  袁有法  张宝性  赵金彩 《生物磁学》2011,(12):2350-235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高分辨薄层重组对体检中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以及MSCT薄层重组与常规CT扫描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对照。方法:搜集做64排常规CT扫描同时行薄层重组的2473例体检病例中筛选的9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患者在常规CT扫描中有80例可以显示病变,而在MSCT薄层重组中97例均有阳性发现;其中双肺弥漫性病变79例(两肺间质纤维化78例,肺内多发转移瘤1例),肺结核3例,肺内孤立结节12例,早期中央型肺癌1例,先天性支气管闭锁1例以及纵隔肿瘤1例;MSCT薄层重组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内小叶间隔线增厚、弥漫分布的囊性病变、肺内结节的细微征象。结论:MSCT薄层重组在胸部体检中的诊断阳性率、细节分辨率、图像质量及确诊率均优于常规CT,可作为肺内病变尤其是早期肺癌筛查方法之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0层CT对肝癌碘油栓塞沉积不良患者治疗方案的临床指导。方法:21例富血供肝癌碘油动脉栓塞后,复查肝脏CT病灶内碘油沉积不良患者,用640层螺旋CT行CT灌注成像、CT动脉成像检查。结果:21例碘油沉积不良病灶内仍有动脉血供18例,坏死3例,18例有动脉血供病灶由肝动脉供血6例,膈下动脉供血3例,肠系膜上动脉供血4例,右侧副肾动脉供血1例,胃左动脉供血2例,右肾动脉供血2例。结论:640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动脉成像,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病灶碘油栓塞后肿瘤的残留与坏死,特别能精确判断肿瘤病灶血供起源情况,对再次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我们检测三维CT在气管狭窄的诊断中的作用和纤维支气管镜相比较,用以帮助临床胸外科医生判断气管结构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对怀疑气管狭窄的患者64例及20例正常病例检查螺旋CT,其中52例发现腔内新生物造成狭窄,另外12例为外伤后狭窄,应用多平面重建(Mr'R)、容积重建技术(VRT)、仿真内镜(VE)等技术进行影像的后处理,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结果相比较。两名放射科医生双盲对照检测并描述了三维CT检查对气管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诊断的精确性。结果:影像形式的检测显示与软性纤维支气管镜结果相同的狭窄,并能够获得关于狭窄的精确的和非侵袭性的形态学上的特征描述,还能够获得疾病腔外范围的额外信息。支气管镜检测结果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技术(VRT)、仿真内镜(VE)的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715,0.413和0.417)。结论:三维CT对于气管来说和传统支气管镜相比能够提供一个高保真度、非侵袭、可再生的评价。他们在高等级气管狭窄的远端开放气道的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无法耐受传统支气管镜的患者是一个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我们检测三维CT在气管狭窄的诊断中的作用和纤维支气管镜相比较,用以帮助临床胸外科医生判断气管结构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对怀疑气管狭窄的患者64例及20例正常病例检查螺旋CT,其中52例发现腔内新生物造成狭窄,另外12例为外伤后狭窄,应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技术(VRT)、仿真内镜(VE)等技术进行影像的后处理,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结果相比较。两名放射科医生双盲对照检测并描述了三维CT检查对气管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诊断的精确性。结果:影像形式的检测显示与软性纤维支气管镜结果相同的狭窄,并能够获得关于狭窄的精确的和非侵袭性的形态学上的特征描述,还能够获得疾病腔外范围的额外信息。支气管镜检测结果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技术(VRT)、仿真内镜(VE)的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715,0.413和0.417)。结论:三维CT对于气管来说和传统支气管镜相比能够提供一个高保真度、非侵袭、可再生的评价。他们在高等级气管狭窄的远端开放气道的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无法耐受传统支气管镜的患者是一个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64排CT增强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在胃癌应用中的图像质量。方法:90例胃癌行胃部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患者后根据管电压设置分成A、B、C三组:A组120KV、B组100KV、C组80KV。通过轴位图像结合三维重建(VR、MPR和MIP等)分析不同剂量下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图像诊断质量。结果:A、B两组的图像清晰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剂量加权指数降低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C两组间图像清晰度及剂量加权指数降低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两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调整MSCT的剂量,可以获得与常规MSCT剂量完全相同的图像而且可以降低辐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