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5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18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吴兆洪   《广西植物》1991,(1):94-96
<正> 秦仁昌学派是八十年代中期提出的,对其理解正在逐步深化。现在想围绕此问题浅谈一点个人看法。 首先,试谈植物分类学上的发育系统与学派的关系。我认为发育系统也可称为学说。按照学说的释义,就是学术上自成系统的见解或理论。在蕨类学的研究历史上出现过的系统或学说,大多有其相应的理论,但能发展成为学派者为数不多。按照学派的释义,就是一门学  相似文献   
72.
角胫象属Shirahoshizo Morimoto,1962隶属象虫科隐喙象亚科,模式种为Cryptorhynchus rufescens Roelofs.本属昆虫多寄生于松属植物,有些是我国重要林业害虫,如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 shizo flavonotatus(Voss),其成虫侵入衰弱的黄山松和堆积的马尾松原木,和其它钻蛀性害虫一起,造成严重危害,据浙江亚热带林研所赵锦年先  相似文献   
73.
中国藁本属修订(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4.
沿阶草亚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沿阶草亚科(Ophiopogonoideae)3属39种1变种叶 片远轴面的表皮特征。认为这些气孔器周围的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在分类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主要是:(1)有助于沿阶草属、山麦冬属和球子草属种间和属间种类的鉴别;(2)给这些植物类群的分类提供了有用的性状;(3)对沿阶草属的归类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4)为探讨沿阶草亚科内3个属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有益的证据。并认为,这三个属的气孔器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的演化趋势为无气孔带类型→无角质突起类型→具角质突起类型(具气孔带)。根据这些特征和外部形态性状认为这三个属 的亲缘关系比较密切,应归属于同一个大类群—沿阶草亚科。  相似文献   
75.
根据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证据,描述采自我国西南的新属和新种毛离褶伞Tricholyophyllum brunneum。与离褶伞科其他属不同,该新属的菌盖表皮为毛皮状,菌柄表皮为不连续的毛皮状,有褶缘囊状体,担孢子长椭圆形至圆柱形。  相似文献   
76.
杜蕊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20,39(4):637-644
本文报道了产自斯里兰卡的干皮孔菌属一个新种,该种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平伏反卷或具菌盖的子实体,很小的孔口(每毫米8-10个),菌丝系统二系,生殖菌丝覆盖有刺状结晶,骨架菌丝橙棕色,细腊肠状担孢子(2.7-3.4×0.5-0.8μm)。基于ITS和nLSU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新种属于干皮孔菌属的一个明确的分支。此外,将毛孔菌属组合到干皮孔菌属中,并报道了3个组合种,白边干皮孔菌、印度干皮孔菌和萨彦干皮孔菌。  相似文献   
77.
2002至2019年对广东、广西和海南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72个保护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公园和林场等的多孔菌进行了采集和调查,共采集标本2 095号,经对这些材料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发现多孔菌500种,按照最新的系统学研究分属于8个目、20个科、145个属,其中多孔菌科和锈革孔菌科分别有173种和124种,约占总数的60%,是最重要的多孔菌类群。此外,其中有10个新属和132个新种是作者等人根据华南地区模式标本发现描述的。本文对华南地区多孔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归纳,按最新的分类系统以属名顺序给出了名录,根据采集材料提供了每种的生长基质,并对所有种类的生长基质习性进行了统计。其中,294、138、112、97、78、77和29种分别生长在倒木、落枝、朽木、死树、活立木、树桩、掉落小枝和地上,故倒木是多孔菌最重要的生长基质。  相似文献   
78.
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对热带珊瑚岛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是夹竹桃科的一种亚灌木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前期的试验性种植中,发现长春花对热带珊瑚岛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为了探讨长春花对热带珊瑚岛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该文以移植到热带珊瑚岛的长春花和生长于海南省文昌市苗圃的长春花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生理学特征、营养元素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与苗圃生长的长春花和其他耐胁迫的植物相比,移植到热带珊瑚岛上的长春花具有叶片厚、栅栏组织发达、比叶面积小等形态解剖特征,这些特征有利于其光能吸收、水分储存和对环境资源的利用。(2)长春花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高,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和抗胁迫能力。(3)长春花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较低,可以减少过多的光能进入叶绿体光合系统,防止过剩的光能对光合系统产生伤害。(4)热带珊瑚岛土壤养分含量低,但生长在岛上的长春花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高,表现出很强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能力。因此,长春花对干旱、贫瘠等恶劣生境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可以作为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工具种。  相似文献   
79.
由于形态特征变异和地理分布区域存在重叠,中国特有属藤山柳属(猕猴桃科)的物种划分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曾被分为20种或修订为含1种4个亚种的单型属。该研究选取了在形态和地理分布上有代表性的29个居群的184份标本,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叶表皮形态和微形态特征,以探讨它们的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1)藤山柳属植物叶表皮毛被的形态和微形态特征有3类,即光滑-短柱状毛、刚毛-长柱状毛/长刺毛、绒毛-单列多细胞毛,且这些特征在居群间差异明显,并各具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支持把藤山柳属分为3类,即光滑类、刚毛类和绒毛类。(2)3类藤山柳植物在个别居群表现出部分同域分布现象,在峨眉山不同海拔高度的3个居群存在垂直地带性分布特点。(3)藤山柳属植物叶表皮的其他形态特征,如不规则型表皮细胞、6类气孔器、叶表皮初级蜡质纹饰以网状隆起为主,伴随着2~4类次级纹饰,在居群间变化多样等均没有明显的分类学意义。(4)由于具有相同的叶表皮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建议把繁花藤山柳合并到绒毛藤山柳,故支持藤山柳属是1个正处于分化进程中的单型属,包括1个种3个亚种。  相似文献   
80.
近自然森林作为城市植被恢复的重要模式,已在我国多地开展了实践,并衍生了新的造林模式。为评估不同近自然森林建设模式的群落恢复进程,本研究以上海城市裸地上重建的近自然森林为对象,通过长期监测两处分别应用原"宫胁法"与新"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种植模式的近自然森林重建过程,从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生活型组成和目标恢复物种4个方面解析恢复动态。结果表明:两种造林模式恢复的近自然森林,随恢复进程其物种组成逐渐趋同,在十多年内已形成了落叶—常绿垂直混交结构;"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造林模式可更好地促进常绿阔叶树种的恢复,尤其是常绿建群种红楠与小叶青冈。本研究证实了近自然森林恢复技术可以缩短亚热森林群落向演替后期发展的时间,以及新造林模式的有效性,为近自然森林技术的应用与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