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37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摘要 目的: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女性前腔室结构和盆膈裂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00例产妇的诊治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阴道分娩组(n=55)和剖宫产分娩组(n=45)。比较两组产妇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的前腔室和盆膈裂孔超声参数。结果:在静息状态下,两组的膀胱颈位置、逼尿肌厚度、膀胱后角和尿道倾斜角相比无差异(P>0.05)。经阴道分娩组在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颈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均大于剖宫产分娩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和膀胱膨出率均高于剖宫产分娩组(P<0.05)。在Valsalva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的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和周长均大于剖宫产分娩组(P<0.05);在静息状态下,两组的上述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会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技术观察产妇前腔室结构和盆膈裂孔的参数变化,可评估产妇盆底功能受损的程度,经阴道分娩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T4)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脑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调节及其机制。方法:72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SAH)(n=18)、蛛网膜下腔出血+甲状腺素组(SAH+T4)(n=18)、蛛网膜下腔出血+溶剂组(SAH+溶剂组)(n=18)、假手术组(n=18)。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模型,术后行颅脑CT平扫,建模后立即开始给药,按3 μg/100 g腹腔注射,每隔24 h一次,连续3 d,SAH+T4组予甲状腺素干预,SAH+溶剂组予等体积溶剂干预,均在建模后72 h处死;各组6只大鼠经多聚甲醛灌注处死后石蜡包埋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及p-Akt蛋白、6只用TUNEL法检测凋亡,6只用干湿重法做脑水肿含量检测。结果:建模成功后SAH组及SAH+T4组、SAH+溶剂组大鼠的脑组织肿胀明显,蛛网膜下腔可见暗红色血凝块。SAH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凋亡率、HIF-1α蛋白、p-Akt蛋白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SAH+T4组神经行为学评分、HIF-1α蛋白、p-Akt蛋白均较SAH组明显增高,其脑含水量、凋亡均较SAH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使用T4替代治疗可以上调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脑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通过激活三磷酸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使凋亡率减小,最终大鼠行为学得以改善,对大鼠脑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3.
在2016年和2017年的5—8月,我们对川西马尔康麝场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麝香分泌进行了行为与生理监测,对麝香分泌的各阶段进行了准确判定,记录了泌香启动、泌香盛期开始、泌香盛期终止及泌香结束的时间阶段及持续时间长,分析了林麝麝香分泌的时间阶段与体重和年龄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尔康麝场的雄性林麝平均泌香启动日在6月16日[(167.06±7.75)d,n=141],于6月17日进入泌香盛期[(168.52±7.67)d,n=141],6月21日[(172.17±7.26)d, n=138]泌香活动减弱,至6月25日[(176.27±8.11)d, n=131]泌香结束;雄麝体重与其泌香启动、泌香盛期停止及泌香结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PS = -0.234,PPS =0.028;r VSF = -0.215,PVSF = 0.047;r SE = -0.229,PSE = 0.043),即雄麝的体重越大,其泌香越早;各年龄组间的平均泌香时长差异显著(F 17, 113 = 3.482, P = 0.003),其中2岁雄麝平均泌香时长最长[(13.07±2.08)d, n=20],显著高于3岁[(9.38±0.76)d, n=12, P = 0.042]和4岁[(7.80±1.60)d, n=5, P = 0.013]个体;马尔康林麝平均泌香量为(11.85g±0.96)g, (n=114),随泌香时长延长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P = 0.854)。基于上述林麝雄体的泌香时间、泌香量与年龄和体重等因素间的关联,可对圈养的林麝个体间的泌香力、泌香量等进行区分和预判,作为圈养林麝驯养生产力优化的依据,并可为圈养林麝优质品系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刘琪聪  曾斌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2):4932-4942
米曲霉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在异源蛋白表达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受限于被表达蛋白的修饰及分泌过程,目前实际生产使用的基因供体主要局限于其他真菌,尤其是丝状真菌。当外源基因来源于植物、昆虫和哺乳动物时,米曲霉所生产的异源蛋白产量及生物活性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综述了米曲霉作为宿主表达异源蛋白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现有的遗传操作手段及异源表达方面的应用及探索,重点介绍了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策略,另外,对米曲霉表达异源蛋白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背景] 工业酵母菌株的蛋白质表达通常存在表达量低、分泌效率低的问题。[目的] 考察失活Yapsin蛋白酶Yps1p和Yps2p对β-葡萄糖苷酶在酿酒酵母An-α菌株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首先构建得到未折叠蛋白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指示菌株An-α(leu2::UPRE-lacZ)即An-αL,然后分别失活其YPS1和YPS2基因,导入以YEplac195为载体的β-葡萄糖苷酶表达质粒(简称BG),进行生长和酶活分析评价。[结果] 菌株An-αL的YPS1和YPS2基因失活对其在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Yeast Extract Peptone Dextrose,YPD)培养基中的生长未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导入质粒BG后将在酵母浸出粉胨纤维二糖(Yeast Extract Peptone Cellobiose,YPC)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大OD600分别提高了21.9%和7.4%;最大总酶活值为0.087 5和0.068 6 U/(mL·OD600),是对照菌株相应值的2.268倍和1.778倍;分泌比例提高了19.4%和22.2%;β-葡萄糖苷酶表达水平与β-半乳糖苷酶酶活水平所代表的UPR信号响应值之间呈现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YPS1和YPS2基因失活有助于改进酿酒酵母An-α菌株中β-葡萄糖苷酶的分泌表达。  相似文献   
56.
芽胞杆菌属具有良好的蛋白表达和分泌能力,在工业酶的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是理想的工业宿主菌,但实现蛋白分泌表达的普遍高效性还存在许多瓶颈。本文综述了芽胞杆菌的蛋白分泌表达策略,从启动子、信号肽、分泌途径、宿主和培养条件这5个方面总结了提高芽胞杆菌中分泌表达重组蛋白的方法,对芽胞杆菌高效生产工业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展望了优化芽胞杆菌分泌表达的研究方向,各种新型生物技术的发展必将推进芽胞杆菌在分泌表达领域有更深入的应用。  相似文献   
57.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技术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检查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83例卵巢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成恶性组40例与良性组43例,按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恶性组分为转移亚组18例和未转移亚组22例。比较恶性组和良性组各项超声造影指标水平和血清CA12-5、CEA及HE-4水平,比较转移亚组和未转移亚组血清CA12-5、CEA及HE-4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技术联合血清CA12-5、CEA及HE-4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能效。分析血清CA12-5、CEA及HE-4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恶性组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及增强速率均高于良性组,而增强时间短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血清CA12-5、CEA及HE-4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超声造影技术联合血清CA12-5、CEA及HE-4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47、0.96、0.93,高于超声造影技术单独检测或血清CA12-5、CEA及HE-4联合检测。转移亚组患者的血清CA12-5、CEA及HE-4水平均高于未转移亚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联合血清CA12-5、CEA及HE-4检查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较高,且联合检测血清CA12-5、CEA及HE-4水平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摘要 目的:分析腔镜下腺体切除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NF-α、IL-10水平的影响,从而对其优势评估。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2月于本院实施乳腺癌手术患者100例,根据其选择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A组(腔镜下腺体切除术,59例)和B组(开放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41例),分别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离心取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IgM和IgG含量、采用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反应指标TNF-α和IL-10含量、统计术后两组患者出现术野皮下出血、皮下积液、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的例数;术后一年,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等现象的例数。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而其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5.00 %)显著高于B组(25.71%)(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IgM和IgG水平和炎症反应指标TNF-α和IL-10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 d~术后1 m,A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IgM和IgG水平以及抗炎因子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促炎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1年内乳腺癌复发率(3.3%)与B组(10.0%)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腺体切除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其原因可能与该手术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IgG及炎症因子TNF-α、IL-10水平影响程度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有关。  相似文献   
59.
甘蔗(Saccharum spp.)是世界也是中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由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中国甘蔗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每年造成重大损失.分泌蛋白在真菌侵染寄主植物与获取营养及病理过程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室在分析甘蔗黑穗病菌基因组与转录组数据时,发现1个与真菌细胞壁降解有关的β-1,6葡聚糖酶前体的基因Ssa4p.为了揭示Ssa4p对甘蔗黑穗病菌致病性和分泌蛋白组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和T-DNA双元载体所构建的甘蔗黑穗菌基因敲除系统,成功获得了Ssa4p基因的失活突变株.ΔSsa4p突变株(Δ35-Ssa4p)与野生型菌株JG36的配合能力降低且致病性减弱.用iTRAQ方法对Δ35-Ssa4p和野生型菌株的分泌蛋白组进行比较分析,共鉴定到蛋白质1430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蛋白质685个,下调差异表达蛋白质745个.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分析表明,差异蛋白主要定位于无膜细胞器和核糖体,其功能包括参与核糖体、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发现β-1,6葡聚糖前体影响植物病原真菌的分泌蛋白,加深了对真菌致病性调控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6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衰退、人格改变等。AD的标志性病理特征包括脑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老年斑、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神经炎症增加以及神经元凋亡。β淀粉样蛋白主要在神经元产生,是淀粉样前体蛋白经过一系列酶解反应生成的由39~4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调节Aβ的生成和清除能够有效延缓甚至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进程,因而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β-分泌酶(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为Aβ产生过程中的关键酶,其含量及活性的改变均能影响Aβ产生,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年斑周围炎性细胞的聚集提示,AD与神经炎症高度相关,神经炎症相关细胞能够参与Aβ的清除,多种炎性因子也能调节Aβ的生成;非编码RNA虽很少直接参与Aβ的产生、沉积和清除,但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节Aβ的产生。本文从β淀粉样蛋白生成及清除的机制着手,重点阐述了BACE1、神经炎症、非编码RNA对Aβ调控的重要作用,以期为A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并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