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红壤线虫数量特征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李辉信  刘满强  胡锋  陈小云  何圆球 《生态学报》2002,22(11):1882-1889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数量的顺序为:保护荒地>干扰荒地>马尾松>小叶栋>木荷>混交林(木荷—马尾松)。土壤线虫数量的季节波动明显:春季和冬季较多,秋季居中,而夏季极显著少于其它季节(尸<o.01)。就线虫数量季节变异系数所体现的群落稳定性而言,马尾松林地的变异系数最高(P<0.05),指示其群落最不稳定。线虫数量在土壤剖面中呈明显的垂直梯度分布。在表层土壤,线虫数量与代表碳氮和生物活性水平的土壤质量指标,如有机碳、全氮、速效氮磷、微生物量、潜在可矿化碳氮、基础呼吸、酶活性等,一般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代表土壤物理性质及交换性能的指标,如含水量、容重、颗粒组成、速效钾等一般没有相关性。鉴别分析(CDA)将不同植被下的祥地分为3组,自荒1和自荒2为1组,小叶栋、木荷和混交林为1组,而马尾松单独为1组。总之,不同植被恢复下线虫数量的分异韧步体现了线虫指示红壤质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2.
泰山地区土壤甲螨的群落组成和季节变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泰山地区土壤甲螨群落由 81种组成 ,其中包括新种 2种 (山东三盲甲螨Trimalaconothrusshandongen sis、大隙钉棱甲螨Passalozetesmacrofissure)国内新记录种 5种和未定名种 18种、优势种 4种 (细条木单翼甲螨Xylobatestenuis、丽扇珠甲螨Licnodamaeuspulcherrimus、大洋上罗甲螨Epilohmanniapallidapacifica和姬三皱甲螨Rhysotritiaardua)。甲螨群落数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春、冬季数量最高 ,秋季次之 ,夏季最低。 5个优势属季节变化与整个群落基本一致 ,均是夏季密度最低 ,但高峰季节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3.
缅阴虫属(Burmoniscus)是我国长江以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重要的陆栖等足类。本文对我国该属的种类组成和分布做了总结和分析,并对该属的代表种类——眼斑缅阴虫(B.ocellatus)的栖息地、食性、食量及繁殖季节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和综述。  相似文献   
114.
我国不同季节陆地植被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阐明不同季节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将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NPP变化机制。本文使用1982-1999年间的AVHRR/NDVI、气温、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资料,结合植被分布图和土壤质地图,利用生态过程模型,研究不同季节我国陆地植被NPP的年际变化及其地理分异。结果表明,在1982-1999年的18年间,4个季节的NPP都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春季是NPP增加速率最快的季节,夏季是NPP增加量最大的季节,不同植被类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有很大差异。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针叶林NPP的增加主要由生长季节的提前所致。而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矮林灌丛,温带草原及草甸,稀树草原、高寒植被,荒漠以及人工植被NPP的增加主要来自生长季生长加速的贡献。从区域分布看,在四季中春季NPP增加量最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域;夏季NPP增量最大的地区包括西北干旱区域和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小兴安岭-长白山区,三江平原,松辽平原,四川盆地,雷州半岛,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以及江南山地东部;而秋季植被NPP增加量最大的地区主要有云南高原-西藏东部和呼伦湖的周围等地区。不同植被和地理区域NPP的这些响应方式与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11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广东省2000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相似性系数为0.62阀值时,可将采集于广东省三大生态稻作区、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104个菌株划分为14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5和宗谱8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25%,为优势宗谱;宗谱4和12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14.4%和9.6%,为亚优势宗谱;其余的29个菌株,分别归属于其它10个宗谱,其中有5个宗谱是单菌株宗谱。本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性:遗传结构呈由北向南多样化的趋势;各个稻作区甚或亚区有其特异性的宗谱。本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也显示分明的生长季节特性:来源于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菌株完全分属于宗谱图的上下两个半区,彼此之间不存在共同的宗谱;而且后者的遗传宗谱要比前者的复杂、多样。研究还表明,虽然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2000年度与1998-1999年度的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两者仍然具有良好的相承性和可比性。如何进一步验证和把握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所表现出的时空特性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6.
本研究试图揭示 (1)社会环境影响雌性果子狸 (Pagumalarvata)的交配日期 ,(2 )哺乳期母兽有雌二醇浓度升高的现象。通过检查是否排出交配栓并结合交配行为的发生与否确定开始交配的日期 ,使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尿中雌二醇浓度。结果表明 (1)一雄两雌组中优势雌兽开始交配的日期显著早于劣势雌兽和单雌组雌兽 ,劣势雌兽和单雌组雌兽之间无差异 ;交配期优势雌兽尿液中雌二醇浓度明显高于劣势雌兽 ,而与单雌组中的雌兽无差异 ,但单雌组中雌兽尿液中雌二醇的浓度明显高于劣势雌兽雌二醇的浓度 ;(2 ) 5头母兽产后第二天雌二醇浓度开始上升 ,在第 5天时达到高峰 ,其中 4头母兽的雌二醇浓度共出现了两个峰值 ,其间隔为 16 75± 4 4 6 (4)天。上述结果说明 :(1)社会影响仅对优势雌性个体的繁殖有促进作用 ;(2 )哺乳期雌二醇水平的升高是季节性多次发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7.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四种啮齿动物非颤拌性产热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非颤抖性产热在内陆荒漠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热能调节中的作用,1997年对库布齐荒漠沙地环境4种啮齿动物: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和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的非颤抖性产热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4种动物的非颤抖性产热在秋季低温刺激下明显高于夏季,而且小毛足鼠和黑线仓鼠在秋季的最大非颤抖性产热分别高于春季14%和35%。典型荒漠种小毛足鼠的季节变化最明显,夏季最低。结果表明,生活在内陆干旱地区的动物生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了良好的非颤抖性产热体温调节机制适应环境温度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18.
高寒山区植物根抗氧化酶系统的季节变化与抗冷冻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寒山区(海拔2900m)和选取4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即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草地早熟禾(Poa sphyondylodes)、花誉麦(Bromus sinensis)和垂重申披碱草(Elymus nutans),测定了秋末、冬初、冬季、春季气温变化过程中其根中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酶活力(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变化,分析了抗氧酶系统在根抗冷适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秋末降温植物根中MDA含量增加,尔后下降,在冬季和翌年春季保持相对稳定。从9月初到10月下旬,4种植物根中SOD、CAT、POD活力平均增加170%、130%和56%。在冬季下降,但仍远高于9月,在春季气温上升过程中酶活力上升。根能在组织结冰状况下生存与其具备完善的保护酶系统,能及时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膜脂过氧化维持膜完整性有关,据降温过程中MDA含量和抗氧酶活力变化,可将根冷适应分为两个阶段,即第1阶段平均气温在0℃以上,抗氧酶活力增强,MDA增加阶段,第2阶段平均气温降至0℃以下,最低气温降到-15℃以下,抗氧酶活力下降,MDA无明显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9.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黑线仓鼠食物构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线仓鼠 (Cricetulusbarabensis)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和中原地区草原、农田的一种农牧业害鼠[8] ,在这些生境中 ,其食物以各种农作物和牧草种子为主 ,并取食大量昆虫[1,3 ,5,6 ] 。在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地环境中 ,由于该种耐受高温环境的能力相对较低 ,仅分布在郁蔽程度较高的固定沙地和农田。研究表明 ,本地区该种的数量近年呈上升趋势[2 ] 。结合研究其数量变动规律 ,我们于 1996年 4~ 10月对其食物构成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 ,以分析其生态适应对策。1 研究方法研究点设在库布齐沙地东段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建立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RIMA)乘积季节模型,探讨其在河南省风疹发病趋势预测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河南省2004—2013年报告的各月风疹病例数,建立ARIMA乘积季节模型,用2014年1—12月报告的风疹病例数,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结果河南省2004—2013年报告的风疹病例数呈现明显的季节效应,2009年前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2009年后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模型ARIMA(1,0,0)(0,1,1)12能较好的拟合既往的风疹病例数,且对2014年1—12月份风疹病例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结论 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河南省风疹发病趋势的预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