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甲螨群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士国  付荣恕 《生态学报》2010,30(23):6654-6660
2001年5月、8月、11月对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甲螨群落结构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甲螨群落由41属组成,其中优势属及亚优势属5个:木单翼甲螨、合若甲螨及菌甲螨、小奥甲螨、礼服甲螨。各样点土壤甲螨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分布均有明显不同,样点Ⅰ有31属,样点Ⅱ23属;密度最高的样点Ⅲ达8450头/m2,为平均密度的1.3倍,样点Ⅳ密度最低,虫口密度仅有4583头/m2,为平均密度的0.7倍。甲螨群落数量的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数量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MGP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甲螨群落属于O型和P型,P群的种类和数量均明显多于M群和G群。甲螨群落的异质性高,多样性指数较高,可达最大多样性指数的4/5,各样点之间的多样性指数有一定的差异。各样点之间的群落相似性较高,少数样点之间为中等不相似,大多数样点间为中度相似,两种聚类方法结果明显不同,说明植被类型及海拔高度对土壤甲螨群落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其数量分布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甲螨群落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至2002年4月在不同的季节,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属级水平上土壤甲螨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土壤甲螨多度的四季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土壤甲螨多样性的四季变化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不同的季节土壤甲螨群落组成不同,但小奥甲螨属、小盾珠甲螨属、木单翼甲螨属3个属在每个季节均为绝对优势属.土壤甲螨主要分布在表层,但从夏季到冬季,土壤甲螨从表层向深层迁徙.  相似文献   

3.
菏泽牡丹园土壤甲螨群落特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调查共获甲螨(隐气门亚目)标本616头.分别隶属于17科23属.其中合若甲螨属(Zygoribatula)为优势属(个体数占总数量的10%以上)。利用MGP-分析方法(Aoki.1983).菏泽牡丹园土壤甲螨群落在种类上属O型,在数量上分析属于P型,这种结果可能是因为菏泽牡丹园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大所致。从3个采样点的MGP-分析I结果来看,三者的结果是互不相同的,MⅠ、MⅡ和MⅢ分别为O型、P型和G型;但其MGP-分析Ⅱ的结果则均为P型.这是由于合若甲螨属在3个采样点中个体数量都非常多所致。由于甲螨具有表聚性.在0~5cm层土壤中,甲螨的种类和数量都往往表现为最高。在不同季节,土壤甲螨群落类型变化较为明显。M群、G群和P群的高峰期都发生在4月份左右。菏泽牡丹园土壤甲螨群落多样性较高,可达最大多样性指数的79.26%.各采样点之间的多样性指数有一定的差异。其中.MⅡ的多样性最高.MⅠ次之,MⅢ的多性样最低。MⅠ的合若甲螨属数量相对较多.可能是因为它所在的群落受人为干扰较大.这种干扰抑制了该群落中其他种群的生息繁衍,从而使适应性较强的合若甲螨属成了唯一的优势种类。3个采样点中土壤甲螨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差,MⅠ和MⅡ(0.5263),MⅠ和MⅢ(0.5000)之间的相似程度为中度相似。而MⅡ和MⅢ(0.4762)之间为中度不相似。原因可能是样点间的栽植历史,管理模式,植被和所受人为干扰等因素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退化红壤不同人工林恢复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 1 0 a的 4种人工林 ,即小叶栎 ( Quercuschenii)、木荷 ( Schima superba)、马尾松 ( Pinusmassonina)与木荷 -马尾松的混交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分异。节肢动物类群数在各季节一般都是小叶栎最高 ,混交林、木荷居中 ,马尾松最低。节肢动物的个体数总体上仍以小叶栎最高 ,但在夏季 ,马尾松林地由于弹尾目数量爆发而使总个体数最高。节肢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 ,一般春季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最高 ,夏季最低 ,夏季高温干旱对节肢动物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而冬季低温对节肢动物的影响不及夏季干热的影响严重。各季节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皆以螨类为主体 ,占总个体数的 6 0 .2 %~ 91 .7%。弹尾目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季节变化较大 ,但均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捕食者数量 (蜈蚣和蜘蛛 )在各季节都是小叶栎显著高于其它林地 ( P<0 .0 5 ) ,混交林与木荷比较接近 ,而马尾松最低。在群落多样性指数中 ,丰富度指数 d和密度 -类群指数DG表达的群落差异明显 ,其在不同林地的大小顺序与类群数趋势基本一致 ,而香农指数 H、均匀度指数 J群落之间基本无差异。聚类分析和鉴别分析将不同林地的节肢动物群落分成 4组 ,小叶  相似文献   

5.
北京天坛公园鸟类群落结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在天坛公园进行鸟类调查163次,总计654.4h。共记录到鸟类130种,隶属于13目38科。天坛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最高在5月,最低在8月;均匀度冬、春季最高,夏季最低;优势度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同20世纪60~80年代相比,优势种的种数减少,现今仅有麻雀(Passer montanus)、灰喜鹊(Cyanopi cacyana)和喜鹊(Pica pica)3种。候鸟迁徙和留鸟群落内部种群数量的变化导致了天坛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报道了丝光椋鸟(Sturnia sericeus)在北京地区野外繁殖成功的记录。  相似文献   

6.
黄族豪  刘迺发 《四川动物》2008,27(3):440-444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为了解该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原因,于2002~2004年按季节采用样线法调查了保护区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共见到鸟类103种.秋季种类最多,达69种;冬季最少,仅29种.夏季和春季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46;夏季和冬季的最低,为0.31.秋季的鸟类数量最高,为37.60只/km;春季最少,9.64只/km.夏季群落多样性最高,冬季最低.冬季优势度最高,夏季最低.四季的优势种各不相同,优势种的数量影响各季节鸟类数量.影响安西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鸟类迁徙和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7.
陈浒  金道超  张燕 《应用生态学报》2018,29(5):1667-1676
为比较石漠化环境与喀斯特森林土壤螨类的群落结构差异,对贵州喀斯特地区朝营小流域栓皮栎林的土壤螨类群落结构本底进行了研究,经2014年各季节的4次调查,共发现土壤螨类3目54科83属.对螨类属数、个体数量、个体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SR)、Pielou均匀性指数(J)、捕食性螨类成熟度指数(MI)、甲螨MGP类群和甲螨营养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螨类在类群属数和个体数量上均以甲螨亚目的属占优势,夏季和秋季具有丰富的属数、较高的个体密度与多样性,春季和秋季具有丰富的个体数量,群落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捕食性螨类夏季生态类群以K选择型为主,其他季节以r选择型为主;甲螨生态类群主要为P型和O型,缝甲螨属、异珠足甲螨属和合若甲螨属等属构成了栓皮栎林土壤螨类的营养功能集团.研究表明,该区山毛榉林与其他地区山毛榉林、其他不同类型森林的土壤螨类主要类群存在差异,其中含丰富属组成的派伦螨科、厉螨科、奥甲螨科和单翼甲螨科以及多奥甲螨属、派伦满属、菌甲螨属和单翼甲螨属等数量上占优势的类群属可作为山毛榉林土壤环境的生物指示.  相似文献   

8.
苔藓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查广才  梁来荣  周昌清 《生态学报》2003,23(6):1057-1062
苔藓土壤中分布着种类和数量丰富的节肢动物 ,主要是中、小型土壤动物。对上海市区苔藓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 ,用 Tullgren分离装置 ,共收集土壤节肢动物 1 95 4 2只 ,隶属 5纲 1 1目 46科 5 8种。螨类和弹尾类共占总捕量的 97.4%,为苔藓土壤节肢动物的优势类群。螨类占苔藓土壤节肢动物种类的 74.2 %,个体数量的 79.7%,是苔藓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特征类群。优势种跗线螨 ( Tarsone-mus sp.)和真长须螨 ( Eustigmaeus clavated)均取食苔藓 ,并耐受低温 ,跗线螨占节肢动物总捕量的 45 %,真长须螨占 1 5 %。苔藓层节肢动物以螨类的前气门亚目为主 ,多为优势种和常见种 ,个体数量多 ,而土壤层节肢动物以螨类的隐气门亚目和弹尾类为主 ,种类较丰富。苔藓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主要由螨类决定 ,受季节的影响明显 ,5月和 1 0月份多样性指数最高 ,1月份最低 ,而 1月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9.
陈浒  金道超  林丹丹  王鹏举  周政 《生态学杂志》2018,29(12):4152-4164
土壤螨类群落监测是生态恢复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退化环境生态恢复的效果.2014年按季节对贵州省毕节市朝营小流域中度石漠化生态修复区的土壤螨类进行调查,并与原生栓皮栎林和中度石漠化区的土壤螨类群落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中度石漠化生态修复区土壤螨类计有3目35科58属,以单翼甲螨属和威单翼甲螨属为优势属;土壤上层具有较高的属数、个体数量和个体密度;捕食性革螨群落以r对策者为主,甲螨群落结构以有翅孔背甲螨型(P型)为主.中度石漠化生态恢复区土壤螨类个体数量与个体密度分别高于中度石漠化区和栓皮栎林,属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高于中度石漠化区,但低于栓皮栎林;该区在对照区基础上恢复和新增螨类共32属,占该区螨类总属数的55.2%.在研究区,螨类属数与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度指数与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个体数量、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分别与速效钾含量以及丰富度指数与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石漠化的植被修复有利于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恢复和土壤环境的改善,且螨类优势类群、新增类群和恢复类群能对环境变化进行较好地指示,但土壤螨类群落结构与修复区植被和土壤理化因子变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退化红壤不同人工林恢复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牲征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10a的4种人工林,即小叶栎(Quercus chenii)、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na)与木荷-马尾松的混交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分异.节肢动物类群数在各季节一般都是小叶栎最高,混交林、木荷居中,马尾松最低.节肢动物的个体数总体上仍以小叶栎最高,但在夏季,马尾松林地由于弹尾目数量爆发而使总个体数最高.节肢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一般春季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最高,夏季最低,夏季高温干旱对节肢动物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冬季低温对节肢动物的影响不及夏季干热的影响严重.各季节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皆以螨类为主体,占总个体数的60.2%~91.7%.弹尾目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季节变化较大,但均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捕食者数量(蜈蚣和蜘蛛)在各季节都是小叶栎显著高于其它林地(P<0.05),混交林与木荷比较接近,而马尾松最低.在群落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d和密度-类群指数DG表达的群落差异明显,其在不同林地的大小顺序与类群数趋势基本一致,而香农指数H、均匀度指数J群落之间基本无差异.聚类分析和鉴别分析将不同林地的节肢动物群落分成4组,小叶栎自成一组,多样性最高;混交林和木荷为一组,多样性居中;马尾松是多样性最低的一组.总之,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顺序是小叶栎>混交林≥木荷>马尾松, 混交林体现了一定的"混交优势".凋落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土壤水热状况是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产生分异的主要原因.借助主成分分析和鉴别分析对描述群落特征的指标进行评价,表明大部分指标相互之间都高度相关(P<0.01),只有DG指数是区分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差异最有潜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山东部分地区小兽类寄生恙螨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鼠笼捕捉活鼠,收集体外恙螨,分类计数,定量分析小兽类体外寄生恙螨的群落结构。探讨山东小兽类体外寄生恙螨群落结构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5种小兽类体外共有6种寄生恙螨。黑线姬鼠、大仓鼠体外寄生螨种较丰富,各有5种寄生螨。小盾纤恙螨宿主范围广,在4种小兽的体外均有发现。大仓鼠体外太平洋无前恙螨的带螨率和带螨指数最高(72.73%、52.00),临淮岗纤恙螨、泰山纤恙螨、须纤恙螨普遍寄生于黑线姬鼠、大仓鼠体外。黑线姬鼠与大仓鼠寄生螨群落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黑线姬鼠寄生螨群落与大仓鼠的相似系数最大(39.2)。黑线姬鼠体外恙螨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恙螨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以冬季(12~2月)最低,春、秋季较高。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0月~2001年10月对下辽河平原地区撂荒、林地、旱田、水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微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应用个体数密度、类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4个群落参数,研究了土壤微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撂荒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的4个群落参数均为最高,旱田均为最低,季节变化影响土壤微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但土地利用方式不影响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型,下辽河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共鉴定出土壤微节肢动物12个类群,撂荒、林地、旱田中弹尾目(Collembola)和蜱螨目(Acarina)为优势类群,双翅目(Di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和膜翅目(Hymenoptera)为常见类群,水田中弹尾目、蜱螨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群,鞘翅目为常见类群,各土地利用方式、各季节均在表层土壤出现的类群最多、密度最高,中层次之,底层最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施秉喀斯特地区林地土壤甲螨的分布和群落组成特点,明确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林地类型对土壤甲螨群落密度、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该区林地土壤甲螨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的调查和分析。【方法】2012年8月选取了中国西南施秉喀斯特地区典型生境中的8个样地,每个样地9个取样点,用Berlese-Tullgren装置分离土样24 h。多样性分析采用常见的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性分析采用Jaccard相似性系数(CJ);群落聚类分析分别采用Marczewski Steinhaus 距离(Cms)和Bray-Curtis距离,应用R 2.11程序进行类平均法聚类。【结果】结果显示,中国西南喀斯特8个样地中土壤甲螨由少数的优势属和数量众多的稀有属组成。其中全菌甲螨属 Perscheloribates (22.48%)和长单翼甲螨属 Protoribates (11.45%)个体数量最为丰富。长单翼甲螨属 Protoribate、上罗甲螨属Epilohmannia、小奥甲螨属 Oppiella、小盾珠甲螨属 Suctobelbella 和盖头甲螨属 Tectocepheus 分布广泛。本区的甲螨组成(属级水平)表现出明显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点。在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林中,甲螨的个体数量和种类数较多,但多样性不高,而在人工针叶林中甲螨多样性最高。甲螨群落组成和分布特征多样,异质性高,特别是在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林中突出。【结论】研究表明,施秉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不同林分影响甲螨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甲螨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胶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根据2016—2017年间对胶州湾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非线性多维标度排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等方法分析了胶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6种,隶属2纲10目30科41属,以硬骨鱼纲鱼类为主(45种,97.83%)。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最多(22种,47.83%),其次是鲉形目(Scorpaeniformes),占15.22%。种类数季节变化明显,以夏季最高,23种;秋季最低,16种。优势种组成以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和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等鱼类为主。多样性分析显示,鱼类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多样性指数(H′)季节变化范围为1.668—2.453,以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均匀度指数(J′)季节变化范围为0.577—0.808,以秋季最高,春季最低;丰富度指数(D′)季节变化范围为2.431—3.123,以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盐度、水深和pH是影响胶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且水温和pH是影响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时空变化的主要因子。与历史调查资料相比,由于人类活动对胶州湾生态系统的干扰,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优势种组成更替明显,多样性水平降低,鱼类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  相似文献   

15.
长春净月潭地区土壤螨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长春净月潭地区,通过三年的调查,共获土壤螨类134种或属、4396只,分隶于2目4亚目74科。其中30种为中国新纪录。按个体数多寡,甲螨类>革螨类>辐螨类>粉螨类。四亚目在不同生境中的数量构成,甲螨类、革螨类、粉螨类皆以杂木林和落叶松林为最多,辐螨类在杂木林中大大减少。不同季节四亚目皆以夏季为最多,春秋次之,冬季最少。在六种生境中统计到甲螨类和辐螨类共90种属、3114只,其中优势种2种,常见种25种。土壤螨类在各生境中的种属、数量构成,杂木林>落叶松林>樟子松林>黑松林>草甸>农田。各土壤层中种属、数量构成A_0>A>B层。种属、数量的季节变化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土壤层螨类的数量夏春季A、A_0层多,秋冬季A、B层多。  相似文献   

16.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究玛纳斯河流域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及其时空特征,采用野外采样和改进的Tullgren法采集土壤螨类进行分类鉴定及比较分析。结果,共采集土壤螨类33208只,隶属4亚目86科140属。其中Ceratozetes和Oribatula为优势类群。不同垂直带生境土壤螨类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个体数依次为ⅥⅪⅧⅨⅠⅩⅦⅣⅤⅡⅢⅫ。垂直分布表明不同土层间的个体数差异极显著(P0.01),土壤螨类主要集中分布于表层土壤。不同生境土壤螨类在不同季节均有显著差异(P0.05),个体数依次为9月4月7月11月。在12种不同生境之间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ⅠⅤⅣⅥⅢⅩⅡⅨⅧⅦⅪⅫ,而Margalef(M)丰富度指数依次为ⅠⅥⅢⅩⅪⅧⅤⅣⅦⅡⅨⅫ。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间的相似性处于中等不相似。结果表明研究流域不同垂直带生境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生境和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2007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4个航次调查资料, 探讨了该水域的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2007年共捕获鱼类浮游生物6,463个, 隶属12目28科45种, 以鳀科丰度最高, 占总丰度的76.5%。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包括4种生态类型: 淡水型(2种), 半咸水型(14种), 沿岸型(10种)和近海型(16种)。 其中, 近海型物种个体数量最多, 占2007年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总丰度的74.55%。鳀(Engraulis japonicus)在4个季节均有出现, 对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丰度贡献最大。鱼类浮游生物在物种组成上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白氏银汉鱼(Allanetta bleekeri)在春季占绝对优势, 鳀是夏季优势度最高的种类, 秋季除鳀外, 前颌间银鱼(Hemisalanx prognathus)成为优势种; 鱼类浮游生物丰度高度集中在优势种上, 各季节优势种对总丰度贡献超过89%。群落物种数量、丰度、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 在夏季最高, 春季和秋季次之, 冬季最低。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体现了鱼类繁殖迁移策略和鱼类对环境变异的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以潜在-轻度石漠化为主体和以中-强度石漠化为主体的喀斯特地区及其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之间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差异。【方法】分别在以潜在-轻度石漠化为主体的高原山地区和以中-强度石漠化为主体的峡谷区采集潜在、轻度、中度和强度石漠化环境下的土壤螨类,通过标本鉴定和数据分析,判别不同环境下土壤螨类科、属、个体、捕食性螨类和甲螨生态类群以及群落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共捕获土壤螨类72科132属,甲螨是研究区土壤螨类组成的主体。中-强度石漠化喀斯特地区拥有丰富的螨类科和属;不同石漠化类型喀斯特地区螨类科、属的组成存在季节变化,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螨类科、属总体上逐渐减少;不同喀斯特区拥有不同的优势属群,且优势属的分布存在生境和季节差异;捕食性螨类和甲螨生态类群也随环境与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群落多样性指数以中-强度石漠化喀斯特区的稍高,但整体差异并不明显。【结论】不同石漠化主体类型喀斯特地区的土壤螨类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石漠化对土壤螨类群落结构造成影响,利用螨类优势属群可以对石漠化土壤环境进行初步指示,捕食性螨类和甲螨生态类群的分布与石漠化等级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这种不协调性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强度石漠化区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土壤螨类群落差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浒  金道超  陈航  王鹏举  周政  林丹丹 《生态学报》2018,38(19):7045-7056
石漠化治理区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的土壤螨类群落差异反映了生态系统的恢复状况,可籍以反映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果。2014年1月、4月、8月和10月,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区顶坛小流域强度石漠化区域的"花椒"、"金银花"、"花椒+金银花"3种植被修复生境的土壤螨类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螨类1372头,隶属3目55科89属。采用类群(属)数、个体数量、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R)、均匀性指数(J)、相似性指数(CN)、捕食性螨类成熟度指数(MI)和甲螨MGP类群等参数对土壤螨类群落差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花椒林拥有较丰富的螨类属,金银花林拥有较高的的个体数量和个体密度。不同模式下的科、属类群组成呈现差异;属数、个体数量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花椒林的螨类属数、金银花林的螨类个体数量和个体密度呈现一定的表聚性;群落多样性大多存在季节差异;捕食性革螨以r选择型为主,甲螨主要为O型和M型。研究表明,强度石漠化在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土壤螨类生物生态类群存在差异,土壤生态系统仍处于修复之中,其中螨类优势属、具有典型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差异的螨类类群对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果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鞍列岛海域蟹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13年7月(夏季)、10月(秋季)、2014年3月(冬季)和5月(春季)在马鞍列岛海域桁杆虾拖网的采样数据,分析了蟹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水深、底层温度和底层盐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研究海域共采获蟹类22种,隶属于11科15属;夏季种类数(20种)秋季(16种)春季(9种)冬季(8种);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和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为蟹类群落优势种,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夏秋季蟹类群落次优势种;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43~1.01,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34~0.94,二者均值在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均匀度指数(J)则为春季(0.70)冬季秋季夏季(0.35);底层温度是影响蟹类群落组成的最重要因子;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季节蟹类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