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研究阿加曲班对大鼠不同时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和阿加曲班给药组(Argatroban),其中Argatroban组分为4组:Argatroban+30 min组、Argatroban+1 h组、Argatroban+3 h组和Argatroban+7 h组,Sham组和Model组40只,其余各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术中输注Argatroban,剂量为0.3μg·kg^-1·min^-1,完成手术前5 min停止输注。手术完成后,Sham组和Model组分别于术后30 min、1 h、3 h和7 h处死10只取样;Argatroban给药组5个时间点处死取样。检测大鼠血浆血细胞数量,并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es,PLA)表达水平,观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计数变化,ELISA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TA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含量(HGB)和中性粒细胞(GR)数都显著升高(p<0.05),且与给药组没有统计学差异。Sham组、Model组和Argatroban给药组的骨髓有核细胞数也没有统计学差异。与Sham组相比,Model组PLA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Argatroban+30 min组PLA表达水平却低于Sham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Argatroban+1 h组高于Sham组和Argatroban+30 min组(p<0.05),Argatroban+3 h组和Argatroban+7 h组高于Argatroban+1 h组低于Sham组。术后各组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Sham组(p<0.05),Argatroban各组的血小板计数要低于Model组(p<0.05),并在30 min时达到最低,30 min以后血小板升高,但是1 h以后血小板不再升高,趋于稳定。Argatroban各组PT和APTT虽略有降低,但是与Sham组和Model组并没有统计学差异。造模后各组TAT、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Argatroban各组TA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Argatroban+30 min组水平最低。MCAO模型大鼠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凝血功能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血小板活化增强,阿加曲班可对此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2.
以1年生白榆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0、0.5、1.0和2.0 mmol·L^-1水杨酸(SA)与0、50、100和150 mmol·L^-1 NaCl处理组合,考察盐胁迫下白榆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及根叶离子含量、分配、运输的情况,探讨外源SA对NaCl胁迫下白榆幼苗耐盐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白榆幼苗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能力,并破坏了白榆体内离子平衡。(2)喷施外源SA使盐胁迫下白榆幼苗的干重和根冠比均不同程度升高,0.5和2.0 mmol·L^-1 SA不同程度提高了50和100 mmol·L^-1 NaCl处理组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3)0.5 mmol·L^-1 SA显著提升了50 mmol·L^-1 NaCl处理组白榆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1.0和2.0 mmol·L^-1 SA对150 mmol·L^-1 NaCl处理组幼苗净光合速率改善效果较好,外源SA对100 mmol·L^-1 NaCl处理组幼苗的光合作用参数无显著影响。(4)NaCl胁迫下,外源SA处理的白榆幼苗叶和根Na^+含量及Na^+/K^+、Na^+/Ca^2+和Na^+/Mg^2+显著降低,离子选择运输系数SK,Na、SCa,Na和SMg,Na升高,从而促进了幼苗K^+、Ca^2+和Mg^2+由根向叶片的转运;隶属函数分析发现对白榆幼苗叶和根中离子含量改善效果最好的SA浓度分别为1.0和2.0 mmol·L^-1。因此,适宜浓度的外源水杨酸能够有效改善NaCl胁迫下白榆幼苗的光合能力,有效调节白榆幼苗体内离子状态,从而增强白榆对NaCl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23.
宁德水产养殖区水质状况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晓妍  周婷  应紫敏  吴静  杨武 《生态学报》2020,40(5):1766-1778
水产养殖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水环境有显著影响,研究水产养殖地区的水质动态及其驱动力对海洋牧场建设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以宁德为研究区域,基于2017年夏季和冬季水质监测和遥感影像等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水产养殖区域的水质现状、水质变化和驱动力。结果表明,该海域水质处于重污染状态,富营养化水平较高。除了悬浮物和总磷之外,其他水质指标都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不同季节影响水质的因素也不相同。水质的季节性变化是初始水质状况、养殖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研究结果,笔者建议结合高分遥感技术对养殖区水面覆盖和利用进行监测,对养殖类型和行为(如饵料类型和投放方式)进行调控,开展水质长期监测和风险应急管理,保障海洋牧场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生态环境影响、防控生态和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4.
稀有鮈鲫对不同生境的选择性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生境的识别和选择性偏好是保障鱼类生存和繁衍的重要能力之一。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研究对象,使用沙、水草和石块在观测水缸中进行多种排列组合以构建不同的生境类型,基于在各区域的停留时长和中线跨越次数两项参数,测试稀有鮈鲫对不同生境类型的偏好以及营养状态、生境组成物数量、环境照度对该行为影响。结果表明,稀有鮈鲫对不同的生境类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偏好,对仅水草生境偏好程度最高,对仅石块生境的偏好程度最低。该偏好行为在24 h的禁食后变化不显著(P > 0.05),但生境组成物数量和环境照度对该行为具有显著影响(P < 0.05),其偏好程度随水草数量和照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包含8棵水草及1 000 lx的照度下最高。  相似文献   
25.
摘要 目的:探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老年COPD患者81例,按照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和观察组(41例,给予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均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6个月后用力肺活量(FVC)、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FEV1/FVC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活动受限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人际关系、抑郁、偏执、敌对、焦虑、恐惧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老年COPD患者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后,肺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均得到显著改善,提示该康复训练方案可用于辅助中老年COPD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P-selectin)、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凝血功能指标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术后发生DVT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DVT组,同期术后未发生DVT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无DVT组,比较两组血清TM、P-selectin、HDL-C、血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TM、P-selectin、HDL-C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影响因素。结果:DVT组血清TM、P-selectin、血浆D-D、FIB水平、年龄≥60岁比例高于无DVT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无DVT组(P<0.05)。DVT组血清TM和P-selectin与血浆D-D、FIB呈正相关(P<0.05),血清HDL-C与血浆D-D、FIB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血清TM≥9.50 IU/mL、P-selectin ≥70.00 ng/mL、HDL-C<1.00 mmol/L、血浆D-D≥700.00 μg/L、FIB≥4.00 g/L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患者血清TM、P-selectin较无DVT患者升高,HDL-C较无DVT患者降低,联合检测血清TM、P-selectin、HDL-C和凝血功能指标可能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390例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分析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影响因素及术后切口感染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390例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8例,术后切口感染率为7.18%(28/390),将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纳为未感染组(n=362),发生的纳为感染组(n=28)。28例发生感染的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比38.89%(14/3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1株,占比58.33%(21/36),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引流时间、年龄、白蛋白(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基础疾病、年龄≥60岁、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120 min均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术后30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升高,且未感染组高于感染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降低,且未感染组低于感染组(P<0.05)。结论: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较为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白蛋白、手术时间均是其影响因素,同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可影响凝血纤溶功能的恢复,临床医生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从而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8.
摘要 目的:探讨冷冻消融术(CBA)与射频消融术(RFCA)对心房颤动患者心理状态、血小板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住院拟行消融手术的房颤患者192例,随机分为A组(n=96,RFCA治疗)和B组(n=96,CB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心理状态、血小板功能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PVI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B组冷冻最低温度低于A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术前、术后1 d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膜CD63、CD62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组血小板聚集率、GMP-140、CD63、CD62P均高于术前及B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B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 75.00%(72/96),高于A组的30.21%(29/96)(P<0.05)。结论:与RFCA相比,CBA治疗房颤患者,在获得相当治疗效果的同时,心理状态改善效果更佳,预后更好,同时对血小板功能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29.
摘要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类型分布情况,分析生殖道感染对女性血清炎症因子、性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60例(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60例(对照组)。统计研究组患者生殖道感染的感染类型,并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性功能和心理状态情况。结果:60例生殖道感染患者感染类型以宫颈炎(33.33%)、非特异性阴道炎(26.67%)居多。研究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分别为(144.38±31.85)ng/mL、(73.85±15.73)ng/mL、(218.64±43.28)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99.01±22.25)ng/mL、(40.27±10.52)ng/mL、(113.82±26.0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性欲、高潮频数、性满意度、性焦虑、配偶高潮频数、配偶性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08±0.92)分、(4.38±1.01)分、(2.71±1.07)分、(3.66±1.30)分、(2.68±1.01)分、(2.95±1.0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4±0.51)分、(4.92±0.32)分、(3.87±0.47)分、(4.18±0.54)分、(3.82±0.38)分、(3.97±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与广泛性焦虑评定量表(GAD-7)评分分别为(16.35±5.88)分、(13.87±3.7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15±1.76)分、(5.89±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以宫颈炎和非特异性阴道炎为主,生殖道感染会导致女性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性功能降低,同时对患者心理状态也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从而改善患者性功能以及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与常见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在哮喘发作期儿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发作期哮喘儿童,根据发作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比较指标的组间差异,Pearson相关计算WBC、CRP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评估中度或重度哮喘发作期的影响因素。结果:全血WBC在中度组(12.02 ×109 /L ± 4.61 ×109 /L)显著高于轻度组(9.56 ×109 /L ± 3.21 ×109 /L,P < 0.05),重度组(12.91×109 /L ± 3.14 ×109 /L)显著高于轻度组(9.56 ×109 /L ± 3.21 ×109 /L,P < 0.05);重度组抗凝血酶ATⅢ(109% ± 13%)高于轻度组(99% ± 13%,P < 0.05)。WBC与FIB正相关(r = 0.297, P = 0.018),CRP与TT(r = -0.330, P = 0.008)、ATⅢ(r = -0.375, P = 0.002)负相关,与FIB(r = 0.496, P = 0.001)、D-D(r = 0.326, P = 0.009)正相关。Logistic回归显示校正性别年龄的WBC影响重度组的比值比(OR)为1.602。结论:WBC和儿童哮喘发作严重程度有关,哮喘发作期儿童体内炎症状态与凝血指标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