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运输过程中水质和鱼类生理指标的变化及运输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运输应激是世界范围内面临的重要问题, 标准化运输操作规程的制定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血浆皮质醇是经典的应激评价指标, 在运输过程中持续上升, 适用于鱼类短途和长途运输, 而血糖则更适用于鱼类短途运输。乳酸、CO2、渗透压等生理指标也应更多的被应用于运输应激评价。水质恶化(尤其是pH降低和氨累积)和应激反应是鱼类运输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而现有的解决措施并不完善。水质和生理指标是相互影响的, 相关研究中应联合分析两者对运输的影响。文章综合分析了运输对鱼类造成的应激反应、水质恶化以及常用的抗应激运输措施, 进而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旨在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序贯血液净化(SBP)对严重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5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严重创伤合并MODS患者4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1例以及观察组27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SBP治疗,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较治疗前降低,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CVP显著低于对照组,MAP、C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SBP应用于严重创伤合并MODS患者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83.
多发性骨髓瘤的骨髓细胞置于Dexter长期培养体系中,浆细胞可以长期生长。非贴壁层细胞形成CFU-GM的能力达6周以上,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FU-GM的形成活性明显下降。浆细胞产生兔疫球蛋白单克隆特异性在Dexter长期培养体系中仍维持不变,但Ki-67阳性的浆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以上结果说明浆细胞虽然可以在Dexter培养体系中生长并保持单克隆特异性,但此种培养体系不是浆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本研究还表明Dexter长期培养不宜作为骨髓净化的手段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自体骨髓移植。  相似文献   
84.
水污染的微型生物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切污染物最终都要流入水体。对水体进行生物监测是控制水污染的关键。本文从公害评价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的生态学基础、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及其标准化的过程作了扼要介绍。对新方法提出的5个问题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85.
《生物学通报》2007,42(4):11-11
日本农村工学研究所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一种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有效净化被镉污染的土壤。这一发现使得低成本、大范围净化被镉污染的土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6.
生物净化废气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技术以其能在常温常压下将污染物降解为无毒无害的简单物质、无二次污染、运行费用低等优点,目前已应用于许多废气处理,并已经形成了一套关于可生化气体的净化原理和工业应用经验的重要体系。文中介绍了生物技术处理污水处理厂、养殖场排放的恶臭气体、工厂排放的硫化物的发展,并分析了解决生物膜堵塞的途径,以及分子生物学在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提出生物净化废气技术的发展方向,期待该技术在国内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7.
黄维  王为东 《生态学报》2016,36(20):6345-6352
长江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其下游第一个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的水文、水质以及湿地环境等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峡工程已经开始影响到洞庭湖的泥沙淤积、水位波动、水质以及植被演替等。以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方案、河湖交互作用和洞庭湖湿地植被分布格局为基础,从长江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水文、水质以及湿地植被演替等方面综述了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湿地的综合影响。三峡工程减缓了长江输入洞庭湖泥沙的淤积速率,对短期内增加洞庭湖区调蓄空间、延长洞庭湖寿命有利。总体上减少了洞庭湖上游的来水量,改变了洞庭湖原来的水位/量变化规律。给洞庭湖水环境质量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其水质改变尚存一定争议,但至少在局部地区加剧了污染。水位变化和泥沙淤积趋缓协同改变了洞庭湖湿地原有植被演替方式,改以慢速方式演替,即群落演替的主要模式为:水生植物—虉草或苔草—芦苇—木本植物。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与方向,为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生物技术以其能在常温常压下将污染物降解为无毒无害的简单物质、无二次污染、运行费用低等优点,目前已应用于许多废气处理,并已经形成了一套关于可生化气体的净化原理和工业应用经验的重要体系。文中介绍了生物技术处理污水处理厂、养殖场排放的恶臭气体、工厂排放的硫化物的发展,并分析了解决生物膜堵塞的途径,以及分子生物学在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提出生物净化废气技术的发展方向,期待该技术在国内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9.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模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的净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odriomcsurfaCtant,NIS)是近十余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表面活性剂,1992年世界NIS产量为281万t,占表面活性剂总量的36%.1990年我国NIS产量仅4.2万动至1995年已达25万t1,2.NIS已成为环境中量大面广的一类有机污染物。本文利用模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NIS的净化效果进行研究,以期找到一条有效调控NIS对环境污染的途径,为城市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研究Cd、Pb、Cu、Zn、As 5元素复合污染对农作物、苜蓿、树木吸收元素的影响,供试污染物浓度以接近国内外土壤环境标准值作为高剂量处理,结果表明,5种元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可提高作物对Cd、Pb、Zn吸收系数,籽实超出粮食卫生标准的超标率在低剂量处理时Cd为16.6~42.85%,高剂量时达16.6~71.42%.苜蓿茎叶中Cd、Pb含量超出饲料卫生标准,树叶中含量也有所增加,在中、酸性土壤上尤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