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60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地木耳提取物水溶液对花卉营养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用1%的地木耳提取物水溶液对瓜叶菊(Seneciocruentus)、万寿菊(Tageteserecta)、矮牵牛(Petuniahybrida)、香石竹(Dianthuscaryophyllus)、一品红(Euphorbiapulcherrima)、仙客来(Cyclamenpersium)、一串红(Salviasplendens)等7种花坛花进行叶面喷施后,结果表明,7种花的株高、冠径、株鲜重、叶片数目、叶长、根长比对照均有显著增加(P<0.05);万寿菊,矮牵牛,一品红,一串红的平均株干重有显著增加,而瓜叶菊,香石竹,仙客来的平均株干重增加不显著(P>0.05);除了香石竹的叶宽有显著增加外,其余6种花的叶宽对1%地木耳提取物水溶液的反应不敏感;而7种花卉的叶厚都没有显著的变化。提取物水溶液还可促进花提早开花,增加花数目,并延长花期。  相似文献   
172.
To assess the ec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nd adaptive strategies to rainfall exhibited by different plant functional types, we compared gas exchange, leaf water potential (ψleaf) and PS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Fv/Fm) between 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 (shrub) and Salsola collina Y. L. Chang(herb) under a series of simulated rainfalls.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Hunshandak Sandy Land, North China. The values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transpiration rate (E),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Fv/Fm and ψleaf always elevated with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simulated rainfall. Whereas water useefficiency (WUE) maintained constant in H. fruticosum while always decreased in S.collina. Both speciesfully recovered their Pn and Fv/Fm 3d after rainfall, while gs and ψleaf recovered only within 2 d. However, the response patterns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H.fruticosu promote its physiological traits within 5-15 mm rainfall but no further positive enhancement was noted when rainfall was larger than 15 mm. In S.collina, however, the enhancement continued with more water applied. We inferred that H.fruticosum and S.collina responded similarly to rainfall in time courses but differential to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change. S.collina was likely to be physiologically sensitive to instant increasing soil water, that can be regarded as a prodigal water use type; whilst H.fruticosum was a conservative water user.  相似文献   
173.
青海高原地木耳中氨基酸特征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木耳在青海民间视为山珍 ,能清热解毒、凉血明目 ,是一种天然的营养保健食品。文中采用美国 6 0 0E氨基酸分析仪 ,日本岛津RF5 4 0荧光仪测定了青海高原地木耳中 1 8种氨基酸的含量 ,为科学地开发利用青海高原地木耳食物资源提供一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4.
175.
多马胺能药物对鲇鱼促性腺激素(GtH)分泌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珠江流域鲇鱼(silurus asot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多巴胺(DA)能药物(DA及其D-2型受体拮抗物 ,DOM)对鲇鱼促性腺激素(GtH)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性腺发育的各个时期,单独注射DOM(5ug/g)均不能显著提高鲇鱼血液基础GtH水平,当DOM与LHRH-A联合注射时能显著增强LHRH-A刺激GtH释放的作用;DA只能抑制GnRH诱导的GtH释放,对基础GtH释放无抑制作用,这种生殖内分泌调节方式与鲇形目的革胡子鲇(Clarias gariepinus)和大鳍Hu(Mystus macropterus)相似,而与鲤形目的鲁科(Cyrpindiae)鱼类不同。  相似文献   
176.
罗布麻根有不定芽,若生长期刈除地下部后,具有再生新株的能力,但需了解其具再生力的苗龄。如遇病害或其它原因地上部被毁坏,即可预知其能否再生,并在移苗,间苗时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用山东红麻鲁3做试验材料,结果看出一年生实生幼苗在9-10对真叶时,开始有再生能力,再生率为39%-69%,再生苗长势较弱;幼苗真叶达11对以上时,再生力较,再生率为80%-90%,再生苗生长势较强,生长速度也较快。  相似文献   
177.
夏汉平  蔡锡安 《生态学杂志》2002,(11):1471-1477
矿藏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矿地与尾矿的自然恢复是相当缓慢的,有些甚至是不大可能自然恢复的.本文总结了在过去20年全球发展起来的各种生态恢复技术措施,包括基质的改良,优良物种的选择等,并总结出一套人工恢复的一般步骤,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评判人工生态恢复成功与否的几种评价体系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8.
杨昕  王明星等 《生态学报》2002,22(6):817-821
利用GCM模式模拟的未来气候状况,结合一个简单计算碳通量的模型,对未来地-气间碳交换通量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做初步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要保持陆地生态不成为大气碳源,降水量需要有很大的增加幅度(至少要比GCM模式模拟的结果要高)。在不考虑二氧化碳及氮素的“施肥效应”前提下,得出要使陆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为零,全球平均温度每增加1℃,降水量需要增加7%(约54nm)。  相似文献   
179.
黄土高原退耕地的生态恢复   总被引:57,自引:7,他引:50  
在刈割干扰下,黄土高原退耕地恢复进程中植被从沙蓬(Agriophyllum arenarium)单优群落向以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优势种的群落演替。物种增加速度初期快,后期慢,退耕后恢复初期的新增物种主要是沙蓬和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中前期主要是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可成为群落的次优势种;中后期新增物种主要是多年生豆科植物,只是群落的伴生种,群落中1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地上生物量分别以8.8%的年平均速率减少或增加,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及所占比例上升,在退耕地恢复过程中,上层土壤中植物地下生物量比例与变化幅度增加,表现出浅层化趋势,退耕地恢复演替1-7年,土壤粘粒和粉粒减少,砂粒增加,7年后变化趋势相反,退耕地0-100cm土壤含水量在恢复期间呈逐渐上升趋势,中期增幅显著,全N和速效N在恢复前期减少,后期增加,在刈割利用下,退耕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全P,速效P和有机C持续衰竭,退耕地恢复到当前稳定的群落所需时间分别为优势种群8-9年,群落9-11年和土壤11-12年。  相似文献   
180.
中国糜鹿种群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糜鹿是野外绝灭物种,其野生种群早已从自然界消失。因此建立和发展圈养种群是糜鹿重引进项目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整个糜鹿保护行动的关键环节。自从1985年中国进行第一个糜鹿:重引进项目以来,圈养种群的数量增加很快。到2001年全国糜鹿的总数量已达1200多头,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圈养和半野生的条件下。本篇报告概述了我国糜鹿圈养种群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一些小圈养种群在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