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应用于鼻内镜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内镜下收治的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在诱导前15分钟泵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泵入等量盐水,两组均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15 min(T_0)、插管前(T_1)、插管后5 min(T_2)、插管后10 min(T_3)、拔管后5 min(T_4)、拔管后10 min(T_5)心率、收/舒张压变化,术中15 min(T_6)及30 min(T_7)Fromme术野质量评分和拔管时(T_8)及拔管后1 hour(T_9)Ramsay镇静评分。结果:T组插管后5 min(T_2)、拔管后5 min(T_4)和拔管后10 min(T_5)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对应时间点收缩压(P0.05)。两组插管前心率(HR)均低于入室时15 min分钟心率(P0.05)。T组T7时间点术野质量评分高于C组(P0.05),拔管后2小时两组Ramsay镇静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内镜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有利于稳定患者心率、收/舒张压,显著改善术野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共88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给予观察组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治疗,给予对照组内镜下注射碘化油与组织胶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中组织胶总用量,注射点数及平均每点组织胶用量。治疗14d后行胃镜检查,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统计两组患者再出血、再出血死亡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组织胶总用量、平均每点组织胶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点数、再出血发生率、再出血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治疗费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了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止血措施,观察组(52例)行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通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疗效、不同病灶大小的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8.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0.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不同病变大小止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从止血治疗成功率来看,随着病变大小的增加,止血成功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大便潜血转阴,呕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且术后再出血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但对病变范围较大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估比较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在早期胃癌诊断中价值。方法:115例早期胃癌患者行NBI-ME观察,采集照片并做出内镜下诊断,于病灶最明显处取活检并行病理检查。所有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术后行病理活检。分别计算NBI-ME、内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11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最终术后切除病理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neoplasia,LGIN)1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neoplasia,HGIN)30例,分化型胃癌59例,未分化型胃癌10例。NBI-ME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8.0%、81.3%、97.0%、86.7%、95.7%,内镜活检的对应值分别为82.8%、87.5%、97.6%、45.2%、83.5%。NBI-ME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内镜活检(P0.05)。结论:NBI-ME对早期胃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E)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3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1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经EVL治疗均能有效控制出血,其急诊止血率达93.3%;经1-3次EVL治疗后曲张静脉基本消失,消失率达86.7%;随访6个月~4.1年,一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38.5%,两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33.3%,三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25%,四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0.在整个随访期中有8例患者自第一次EVL术后食管曲张静脉基本消失从未复发.结论:EVL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起到急诊止血、消除曲张静脉和预防再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乳头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并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gage,ENB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13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在急诊内镜下行EST并ENBD,并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ENBD全部成功,腹痛发热迅速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诊应用EST并ENB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安全有效,为后续手术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比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鼻内镜下中下鼻窦道开窗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Krouse分级T2、T3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对炎性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A组(n=26,鼻内镜下中下鼻窦道开窗术)和B组(n=24,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考察两组围术期指标、炎性应激指标[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并发症、复发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术后鼻腔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疼痛程度更轻,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10 d的IL-8、PCT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IL-10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25),B组术后1 d的IL-8、PCT水平低于A组,IL-10水平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Krouse分级为T2、T3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减轻患者炎性应激,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8.
摘要 目的:对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腹腔镜手术(LAP)治疗直径≤5 cm胃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对术后应激反应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直径≤5 cm 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行LAP的患者83例纳为A组,将行ESD的患者87例纳为B组。对比两组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后应激反应和胃肠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住院总费用、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更短(P<0.05)。两组肿瘤完整切除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SD、LAP治疗直径≤5 cm GIST,疗效相当,其中ESD相对而言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可能与减轻应激反应及减轻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电切术及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拟行内镜下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180例(298枚息肉)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式将患者分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n=59,96枚息肉,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电切术组(n=61,103枚息肉,行高频电凝电切术)以及黏膜切除术组(n=60,99枚息肉,行黏膜切除术),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并记录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息肉个数整体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电凝电切术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P0.0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扁平及浅表隆起息肉的治愈率显著高于高频电凝电切术组(P0.05);高频电凝电切术组、黏膜切除术组亚蒂及有蒂隆起息肉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亚蒂及有蒂隆起的结肠息肉患者,高频电凝电切术和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而对于扁平及浅表隆起的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和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高频电凝电切术,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息肉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食管良性吻合口狭窄经内镜下萨氏扩张器扩张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9例食管良性吻合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41),对照组给予内镜下萨氏扩张器扩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37%(35/4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79%(25/38)(x~2=4.138,P=0.002)。研究组持续症状缓解时间、再次进行内镜下扩张治疗的间隔时间均长于对照组(t=21.573、27.209,P=0.000、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Stool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6,P=0.791),两组患者治疗后Stooler评分均降低(t=16.606、25.962,P=0.000、0.000),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7.407,P=0.000)。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51%(8/4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2.11%(16/38)(x~2=4.760,P=0.009)。结论:食管良性吻合口狭窄经内镜下萨氏扩张器扩张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