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为研究冷应激大鼠睾丸细胞雄激素受体和雄激素结合蛋白的变化,本实验检测了睾丸细胞雄激素受体和雄激素结合蛋白的含量。方法采用放射配体—3H-睾酮结合分析法。结果冷应激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雄激素受体最大结合量(单位:fmol/mgDNA)为143.38±9.47和87.46±15.11;雄激素结合蛋白(单位:fmol/mgpro.)为34.98±8.16和12.94±3.6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冷应激导致睾酮水平下降的同时,反馈地引起其受体浓度增加的变化是机体代偿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72.
【目的】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真核病原微生物,能够感染人类和几乎所有的动物。本课题以海伦脑炎微孢子虫(Encephalitozoon hellem)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极管蛋白4(EhPTP4)作为一个潜在的分泌性毒力因子在宿主细胞内的定位和功能。【方法】制备EhPTP4的鼠源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确定EhPTP4在感染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基于序列特征,在HEK293细胞中转染野生型和突变体EhPTP4,分析该蛋白的定位及其对病原增殖的作用;利用RNA-seq对转染EhPTP4的HEK293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EhPTP4引起的宿主基因表达和通路的变化;进一步通过RNAi和细胞转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调控作用,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调控效果。【结果】EhPTP4的N端具有信号肽,C端具有富含组氨酸的结构域(HRD)和核定位信号序列(NLS)。蛋白定位分析显示,在感染和转染细胞中,EhPTP4均被分泌至宿主细胞核内。在HEK293细胞中过表达EhPTP4显著促进了病原的增殖。RNA-seq和蛋白泛素化分...  相似文献   
73.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与认知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过无菌动物、细菌感染以及益生菌或抗生素干预等方式改变宿主的肠道菌群,可以调节宿主的认知行为,包括学习和记忆能力。应激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也会改变宿主的肠道微生物,进而影响宿主行为。同时在胃肠道疾病和某些非肠道疾病状态下也会伴随着宿主认知行为的改变。本研究将重点讨论在人类和动物研究中发现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如何影响大脑功能和认知行为。  相似文献   
74.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黄病毒科、肝炎病毒属,是一种单链RNA包膜病毒,始于1975年见诸报道,最终于1989年被确定为一种新病毒[1]。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流行种类间差异,HCV可划分为至少7个基因型及几十个亚型,据WHO统计全世界人口中约3%(超过1.5亿)受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对C57BL/6J小鼠行为和血液中血脂的影响。方法将20~25 g雄性C57BL/6J小鼠分成应激组及相应的对照组。应激组小鼠独笼饲养,将6个日相和6个夜相刺激及1个全天刺激随机安排到1周内,每周刺激顺序随机重新组合,连续8周。对照组动物则每5~6只小鼠合笼饲养,自由给水,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接受任何刺激。2组动物均于刺激后的1、2、4和8周经内眦取血,用于血脂的检测。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除第8周外,刺激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小鼠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自刺激后的第2、4、8周显著增加(P<0.01),相反甘油三酯则在个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合式慢性应激是一种建立应激动物模型的有效方式;应激形成过程中动物体内胆固醇的增加提示长期的应激很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危害。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基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评估运输应激对Beagle犬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并界定其恢复期.方法 16只Beagle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即对照组和运输应激组,利用大动物无创生理信号遥测技术,分别监测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对照组和运输应激组应激4 h后、恢复1、2、...  相似文献   
77.
隋学武  胡俊杰 《生命科学》2011,(11):1081-1087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类形态多样、功能重要的细胞器。内质网的连续膜系统由细胞核核膜、核周区域和外周区域组成。从形态上来看,内质网可以分为片状及管状两种结构,并且这两种形态又发挥着不同的生理功效。近年来的一些研究逐渐揭示了内质网这一复杂膜结构维持的机制,许多新发现的蛋白参与到内质网形态的维持过程中,其中整合膜蛋白reticulons和DP1/Yop1p既能诱导内质网管状结构的形成,又可能参与片状内质网的塑形,而atlastins和Sey1p则通过介导膜融合促进内质网管状网络的构建。更重要的是,一类称做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与内质网形态的完整性有直接的关联。以近几年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对内质网膜形态的维持机制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8.
PTSD促进大鼠中缝背核细胞色素c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无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PS刺激后1d、4d、7d和对照组,应用酶组织化学法和RT-PCR方法观察中缝背核神经元Cyt-c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酶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显示中缝背核神经元Cyt-c染色阳性细胞于SPS刺激后1d明显高于对照组,4d逐渐增高,并于7d达到高峰。电镜下显示Cyt-c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中缝背核神经元线粒体膜,SPS刺激后可见Cyt-c释放到胞浆中。结论 SPS刺激引起Cyt-c在PTSD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呈过表达。  相似文献   
79.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灾害后精神及行为障碍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发病率及患病率高、病程长、疗效差等特点,严重影响了临床救治。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致力于PTSD研究的研究者,从行为学、神经内分泌等宏观研究,到形态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功能研究,再到临床实验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许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果。本文针对国内外研究者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宏观上为PTSD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些循证的证据。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藏红花素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藏红花素处理U251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藏红花素显著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②藏红花素增加了U251细胞胞浆内钙离子的含量,并上调了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的表达。③藏红花素处理后的U251细胞内质网相关凋亡分子CHOP,Caspase-4,JNK活性明显增高。结论:藏红花素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性凋亡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