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Wang X  Cen S 《病毒学报》2011,27(5):481-493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黄病毒科、肝炎病毒属,是一种单链RNA包膜病毒,始于1975年见诸报道,最终于1989年被确定为一种新病毒[1]。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流行种类间差异,HCV可划分为至少7个基因型及几十个亚型,据WHO统计全世界人口中约3%(超过1.5亿)受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急、慢性肝炎。由于HCV的宿主范围较窄,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动物模型来研究该病毒的致病机制、免疫预防等,至今也无证据表明动物源的HCV同源病毒可能跨种传播给人类。最近,研究者在小型野生动物(如啮齿类动物、蝙蝠)和家养动物(如犬、马、牛)中相继发现了新型HCV同源病毒(HCV样病毒和GBV样病毒),这些病毒分别属于丙型肝炎病毒属(hepacivirus)或持续性G病毒属(pegivirus),研究这些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有助于HCV的起源及其致病机制和免疫等研究。本综述从HCV基本特征、相关病毒谈起,着重介绍新型HCV同源病毒,并探寻其自然宿主,进而讨论了人类重要病原之一HCV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丙型肝炎易复发和慢性化.检测HCV标志物,可有效地筛选献血员,保证输血安全,降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本文就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以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肝脏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缺乏可靠的体外培养系统,致使对HCV生活周期的研究受到了阻碍。虽然HCV基因组和亚基因组复制子的出现对于研究病毒复制和病毒一细胞相互作用是一重大的进展,但这些系统并不能够产生病毒体。本文介绍了1种可以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产生病毒颗粒的HCV体外复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6年公布的第6次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材料,将原来的DNA病毒类的嗜肝病毒科,改称为DNA反转录病毒类嗜肝DNA病毒科,其下又分为:正嗜肝DNA病毒属「包括乙型肝为病毒(HBV)、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3个种」和禽类DNA嗜肝病毒属两个属,后者包括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和苍鹭乙型肝炎病毒(HHBV)2个种。1998年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HBV分子生物学会议上  相似文献   

6.
张玲  谭文杰 《病毒学报》2011,27(6):614-618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由约9.6kb个核苷酸组成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被分为7个基因型及若干亚型。丙型肝炎是由HCV感染引起的常见血液传播型疾病,全球约有1.8亿人感染,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至今没有针对HCV的保护性疫苗,目前批准的标准治疗方式主要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和利巴韦林(RBV)的联合疗法。目前这种疗法对不同基因型的感染患者的作用效果差异很大,对HCV基因2型及3型的患者,80%可以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反应(SVR),然而  相似文献   

7.
研发动态     
<正>中国科学院研制出世界首个丙肝病毒持续感染动物模型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经过多年合作,利用免疫系统完整的小鼠,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丙型肝炎病毒(HCV)持续感染、完整反映HCV感染自然史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的动物模型。成果发表于新一期CellResearch。目前,全球有近两亿人、我国有逾4000万人携带HCV。慢性丙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凶手。尽管慢性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经血源传播的一类肝炎病毒。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等率先将HCV cDNA克隆成功,使HCV成为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而发现的病毒。近两年来,HCV研究的进展十分迅速,已成为病毒性肝炎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就HCV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准种血清学检测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以血清学为基础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准种检测技术。方法:自20份HCV血清中各挑选30个克隆进行测序比较,分析HCV准种的复杂程度;以HCV准种代表性抗原组合制备免疫芯片,用血清学检测技术分析上述20份HCV血清中的准种变异程度;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检出灵敏度和相关性。结果:测序法检出灵敏度为70.0%,血清学检测法检出灵敏度为95.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74.7%(P0.01)。结论:血清学检测技术操作简单,且能够反映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准种变异程度,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价了一种新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法HCV Monitor Genotype(TM) Test,该法系基于对HCV RNA定量检测(HCV Amplicor Monitor(TM) Test)产物的分析。此项研究比较了新方法与DNA直接测……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具有广泛流行性和严重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目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迄今鉴定出的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主要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按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丙、丁型肝炎;另一类是经肠道(即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包括甲肝和戊肝,其发病有季节性,可呈暴发流行。本文旨在对经消化道传播的病毒型肝炎(甲肝、戊肝)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和预防作一综述,以期对其流行和科学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极易导致慢性肝炎,并能引起肝纤维化或脂肪肝,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尽管已被发现20多年,丙肝病毒的来源以及进化途径一直没有确定。与此同时,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严重阻碍HCV致病机理的研究。从2011年起,随着新型测序技术的应用,多种丙肝非灵长类同源病毒相继被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将在研究丙肝病毒来源、进化途径以及相关动物模型建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极易导致慢性肝炎,并能引起肝纤维化或脂肪肝,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尽管已被发现20多年,丙肝病毒的来源以及进化途径一直没有确定。与此同时,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严重阻碍HCV致病机理的研究。从2011年起,随着新型测序技术的应用,多种丙肝非灵长类同源病毒相继被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将在研究丙肝病毒来源、进化途径以及相关动物模型建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病毒感染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问题.据统计,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致慢性感染的人口即达5亿之多.  相似文献   

15.
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的TT病毒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 ,了解延边地区丙型肝炎患者合并TTV感染状况。采用ELISA检测抗TTVIgG和巢式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患者血清中TTVDN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 (AST)。 4 5例丙型肝炎患者抗TTVIgG阳性率为 37.8% (17/45 ) ,巢式PCR阳性率为 4 2 .2 % (19/45 )。延边地区HCV感染患者重叠感染TTV较常见。  相似文献   

16.
应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陈春明教授的邀请,美国加州基因工程公司G. R. Reyes博士于1991年12月13日在病毒学研究所作了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研究新进展的学术报告,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HCV及诊断试剂研究新进展 1979年美国CDC Bradley教授报道了HCV的部分生物学特性。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等人报  相似文献   

17.
《生物磁学》2014,(29):I0004-I0004
在世界各地,百万计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HCV),HCV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症。直接作用的抗病毒剂能抑制病毒蛋白,并已成功地用于治疗HCV。不幸的是,抗病毒治疗在一些患者中失败,导致丙型肝炎病毒复发。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高度变异,已鉴定有6个主要基因型和100多个亚型.不同的HCV基因型对α-干扰素(IFN-α)的反应性不同,并表现为不同的慢性感染病程,因此确定HCV基因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慢病毒载体应用的安全性及改进HCV新型颗粒疫苗的制备,首先对传统的慢病毒三质粒系统进行改造:将包装质粒pHR' CMV△R8.2改造成整合缺陷型的包装质粒pHR'CMV△R8.2D64E,并在体外感染实验验证其整合缺陷性;将转移质粒中的报告基因GFP替换成HCV的NS3基因,选用表达3种亚型(1a、1b、2a) HCV包膜E1E2的包膜质粒,用改造后的三质粒系统制备了3种亚型(1a,1b,2a)的假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整合缺陷型慢病毒颗粒,并用Western blot方法确定了颗粒上包膜蛋白的表达,通过电镜可观察到浓缩后的HCV慢病毒颗粒结构,HCV慢病毒颗粒感染Huh7细胞后可观察到转基因NS3的表达.为安全高效的慢病毒载体的应用及HCV假型颗粒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入侵细胞的过程由多种细胞受体介导,目前已鉴定出人CD81、SR-BI、LDLr、L-SIGN、DC-SIGN、ASGPR、Claudin-1等为HCV的受体.对HCV入侵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HCV入侵的各个环节进行阻断和干预,从而达到预防或/和治疗的目的.近年来,HCVpp及HCVcc模型的建立为HCV入侵细胞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该文从HCV细胞入侵的研究模型、HCV的细胞受体和HCV入侵细胞的影响因素三方面,综述HCV细胞入侵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