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0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1.
为研究小熊猫繁殖周期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变化规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连续16 次测定了2只成体雌性小熊猫血清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变化,历经发情间期、发情期和两次妊娠期;连续9次测定了7只小熊猫妊娠期的孕酮含量变化。结果:(1)发情间期,小熊猫血清雌二醇的水平一直维持在低水平(基础水平),进入发情前期,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在发情期一直维持高水平,配种后迅速降至基础水平; (2)小熊猫血清孕酮含量在发情间期和发情期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直至发情期过后才出现升高,在妊娠期一直维持高水平,峰值出现在5 月;(3)发情的小熊猫不论妊娠与否,在妊娠期内血清孕酮含量均维持在高水平。研究表明:小熊猫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变化能直接反映其繁殖规律,雌二醇对启动雌性小熊猫季节性繁殖起重要作用;在妊娠期内小熊猫血清孕酮含量升高不能作为判断小熊猫妊娠的标准;雌性小熊猫在妊娠期有假孕现象。  相似文献   
612.
有螺江滩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不同调控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南埂江滩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不同调控模式与芦苇模式的经济、生态、社会以及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滩地上建立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抑螺防病林”,各效益均显著高于原来的芦苇系统,是治理与开发有螺滩地的有效途径.对于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不同调控模式而言,经济效益,块状皆伐模式最高,不伐模式第二,其它4种间伐处理模式相对较低且相互之间差异不大;生态效益,各模式之间较为接近,无明显差别;社会效益,块状皆伐模式最高,不伐模式最低,其它4种间伐处理模式居中;综合效益,各模式之间的大小顺序与经济效益相似.块状皆伐为最佳模式.对于包括块状皆伐在内的5种间伐调控模式,进一步提高其效益的关键是选择经济价值、特别是产投比高的植物栽培品种;对于不伐模式,继续进行林下间种,是提高该模式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13.
秋稻品种Dular广亲和基因的RFLP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利用Balilla/Dular/IR36和南京11//Dulur/2533两个三交F1 本对秋稻品种Dular的广亲和性进行了遗传分析。为使杂种群体在相对一致的条伯下抽穗,所有三交F1植株于分化前集中进行了为期1周的短日照处理。结果表明,两个群体的小穗育性于多峰连续分布,说明三交群体的育性可能受几个主基因控制并受到微效基因的修饰,进一步采用分群分析法,以南京11//Dular/2533为分析群体进  相似文献   
614.
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带设计——以丹顶鹤为目标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然保护区缓冲带的设计涉及生态、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等因素。据此提出科学设计缓冲带的方法。根据外界因素对核心区影响程度的不同,将核心区外界分为不同区段分别进行缓冲带的设计;运用AHP法,通过对核心区外界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不同区段缓冲带的宽度。通过对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带设计,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15.
分析基因表达图式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基因组研究的深入进行,基因的分子生物学除了要寻找在生物学上重要的个别基因并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外,更重要的应是了解整个基因组的功能活动,即细胞全部基因的表达图式.要解决如此复杂的问题就必须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法、cDNA微阵列分析法、DNA微芯片分析法等正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分析基因表达图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16.
本文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了UVB诱导DNA产生的CPD和64PP。经0.5mW/cm2UVB处理15min的小牛胸腺和鲱鱼精DNA,CPD和64PP含量显著增加,而未经UVB处理的对照DNA则没有二聚体形成。  相似文献   
617.
继Maxam--Gilbert的化学分解法和Sanger的双脱氧法,最近人们又把荧光物质引入DNA链,进行DNA的顺序测定。其优点是:利用荧光物质代替了放射性同位素,分析结果自动化;灵敏度和神确度都很高。其基本步骤如下:首先制备5′-氨基-5′脱氧胸苷引物,然后用四种发射光谱不同的荧光试剂分别标记引物,它们是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氟化NBD(4-Nitrobenzo-2-oxa-1-diazole),异硫氰基四甲基诺丹明?。  相似文献   
618.
【目的】定量分析评估复杂环境条件与红树林分布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探索一定区域尺度上红树林生境适宜性及适生区空间分布格局。【方法】以万宁市小海为研究区,选取水文动力、水质底质、地形高程3个大类环境变量,通过层次分析法搭建评价结构模型,结合德尔菲法获得各指标权重,并将各环境指标经归一化处理后基于GIS技术获取小海红树林适生区的空间分布。【结果】影响小海红树林生长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水深高程、潮位、潮差、盐度等因子;研究区港北口门附近区域红树林生境适宜性较高,面积约121.6 hm2;西南侧及东南侧区域适宜性适中,面积约328.5 hm2;南侧及中间部分区域适宜性较低,面积约137.2 hm2。【结论】小海区域的气候、水质和水文动力条件均较适宜红树林存活、生长,相当一部分清退的养殖塘具备红树林种植修复的基本生态条件,但需进行生境改造,并依据生态位原理合理搭配红树物种,以期达到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19.
以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67种彩叶植物为研究材料,采用AHP法(层次分析法)从叶片观赏特性、其他观赏特性、生态适应性三个层面设置10个具体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7种彩叶植物通过综合评价分为3个等级,Ⅰ级(即优秀级,综合评价值>3.5)的彩叶植物有21种;Ⅱ级(即良好级,2.5≤综合评价值≤3.5)的彩叶植物...  相似文献   
620.
为丰富上海垂直绿化藤本植物资源,结合野外调查、物候观测和生物学观察、适应性观测、繁殖及栽培情况记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引种的33种野生藤本植物的垂直牵引应用综合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香花鸡血藤、常春油麻藤、钝药野木瓜、鹰爪枫、黑龙骨、尾叶那藤、五月瓜藤、长花忍冬、淡红忍冬、三叶木通、木通、清香藤、鄂羊蹄甲、多叶勾儿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