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4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64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不同胃疾患胃内微生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75例不同胃疾患胃液内的菌群及影响胃内微生态环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健康胃内基本无菌或只有少量口腔细菌,未发现厌氧菌。而不同胃疾患胃内均分离到细菌(log10~n/ml),慢性萎缩性胃炎:3.89±0.99,残胃炎:4.45±0.16,胃癌:4.2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前(2.8±0.62)与抗酸治疗后(4.35±0.61)差别显著,慢性浅表性胃炎:3.39±0.98,胃溃疡:3.42±0.29。所分离到的细菌既有来自于口腔的细菌,也有来自于肠道的细菌。影响胃内细菌增殖的主要因素是胃液的PH值,幽门功能失调及幽门切除亦可使胃内细菌过度生长。本研究提示对胃病的治疗亦应进行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72.
从鸡、羊、鹅、鸭粪便中分离出的空肠弯曲菌,提取染色体DNA做酶切分析,得到几乎相同的带型;与从比利时引进的结肠弯曲菌及海鸥弯曲菌比较,带型完全不同;同时,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出的幽门螺旋菌,做染色体DNA酶切分析,得到与前者完全不同的带型。  相似文献   
73.
造粒器与柱式生物反应器成—封闭系统,采用正交试验确定的最适固定化条件,以海藻酸钙凝胶法进行细胞固定化,连续造粒,在反应器中完成固定化。固定化酵母在反应器中通气培养20小时左右,凝胶球细胞数达2×10~9/me,其增长速度比传统工艺自然细胞快10倍。固定化生长细胞用于生物反应器连续发酵甜菜糖蜜酒精,酒精生产能力为22.1—23.67g/L凝胶球/小时,为传统工艺酒精生产能力的10倍。停留时间为3小时。反应器系统由两个0.7KL柱式反应器和1个0.8KL成熟醪接收器组成。发酵周期由传统工艺的20小时左右,缩短为4小时,酒精含量为8.5—9.0%(V/V),对1.2号反应器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发酵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糖蜜中可发酵糖75%的转化是在1号反应器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74.
张学文 《生命世界》1992,19(2):18-19
植物遗传进化及分类学的研究,通常以形态特征特性和数量性状为基础。尽管这些形态学特征都是遗传本质的表现,但环境因素却在遗传表现的过程中起了过大的作用。近年来,运用同工酶谱带和以生化指标为依据进行过不少研究,但仍不能克服环境的影响。当前,DNA限制性内切酶和衍生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应用于遗传进化及分类学研究,在微生物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这种研究是直接针对遗传物质——DNA分子的,所以,更为精确和有效。  相似文献   
75.
一、前言长期以来,对四射珊瑚骨骼微细构造(尤其是有无片状骨素)的认识及其分类学的意义都存在分歧意见。近年来,国际上扫描电镜在这个领域的应用大有进展,但仅限于泥盆纪和二叠纪的少数属。作者在参加有关珊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中,在系统整理石炭纪四射珊瑚资料的基础上,对Caniniidae等14科的代表属采用了电镜研究。  相似文献   
76.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固定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伤椎置钉组(40例)和短节段内固定组(44例)。短节段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伤椎置钉组采用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椎前沿高度比、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炎性因子指标、脊髓损伤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伤椎置钉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伤椎置钉组的伤椎前沿高度比明显高于短节段内固定组,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明显低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和pNF-H、NSE、S100β、GF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s角和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并且不会增加脊髓损伤和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endovenous obliteration,RFO)联合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320例(320条肢体),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200例(200条肢体)采用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进行治疗,对照组120例(120条肢体)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下肢静脉的彩超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后皮肤瘀斑、皮下血肿、隐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查,其复发率及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情况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治疗相比,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更高,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中采用不同目标力线对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16年9月~2018年9月采用OWHTO治疗单间室KOA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目标力线分为固定力线组和个体化力线组,固定力线组19例患者采用统一调目标力线至Fujisawa点治疗,个体化力线组22例根据术中关节软骨Outerbridge分级、个体化调定目标力线治疗,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5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变化,并对比术前和12个月时MRI及关节镜影像。结果:术后所有患者VAS评分、H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其中个体化力线组术后1.5个月、3个月时VAS评分优于固定力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及关节镜显示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软骨再生。结论:采用OWHTO治疗单间室KOA,根据患者不同软骨磨损情况制定个体化目标力线方案有利于患者早期疼痛的改善,但其长期功能的恢复及软骨再生与固定力线方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究Interlock可解脱弹簧圈在脾动脉瘤的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本中心使用Interlock可解脱弹簧圈治疗的36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10例男性,26例女性,31例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脾动脉瘤,术前均行超声或CTA明确诊断。术中栓塞后,立即血管造影以明确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及术后2周、3个月和6个月监测血常规、胰淀粉酶和主动脉CTA,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6例患者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远近端及瘤腔,其余仅栓塞脾动脉瘤瘤腔。术中DSA血管造影提示即刻脾动脉瘤栓塞闭塞率为97%以上,术中共使用128枚Interlock弹簧圈,其中104枚为钻石型,24枚为普通2D型。弹簧圈平均直径为6.3±4.2(2-12)mm,平均长度为16±13.5(3-32)mm,瘤体平均尺寸为40.6±12.5(15-70) mm。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0.0±3.2(6-15)个月,1月后2例出现脾梗死,7例发生轻微腹痛及低热等症状,所有病例均未见瘤腔再通和瘤体增大。结论:Interlock可解脱弹簧圈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脾动脉瘤,但其远期疗效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究滋养细胞能否感受胞内双链DNA刺激及其对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揭示胎盘的免疫识别和免疫屏障功能,探讨妊娠期感染所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人工合成的双链DNA模拟物poly (dA:dT)转染人滋养细胞系HTR-8/SVneo,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滋养细胞胞内双链DNA识别受体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滋养细胞MAPK和IκB信号的活化情况;ELISA检测HTR-8/SVneo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8、MCP-1、CXCL10的分泌水平。结果:Real-Time PCR结果表明,HTR-8/SVneo能够感受胞内双链DNA刺激并上调包括IFI16、AIM2、DHX36、DHX9、LRRFIP1、KU70、ZBP1/DAI和DDX41在内的多种双链DNA感受器的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滋养细胞识别双链DNA后能够促进MAPK和IκB信号通路活化,转染90分钟后ERK、JNK、p38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最高,其后随着时间逐渐减弱;加入IκB、p38和JNK特异性抑制剂能够抑制poly(dA:dT)介导的IL-8、IL-6和CXCL10分泌,但其分泌不受ERK抑制剂的影响;MCP-1的分泌能够被p38和JNK抑制剂阻断,但p38和ERK抑制剂不影响其分泌。结论:人滋养细胞存在功能性胞内双链DNA识别机制,活化的DNA识别信号能够激活MAPK和IκB信号通路,并通过IκB、p38或JNK信号介导IL-8、IL-6、MCP-1及CXCL10等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