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钻孔减压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关节功能、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A组(n=37,钻孔减压治疗)和B组(n=43,钻孔减压联合ESWT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肌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3、6、9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B组治疗后3、6、9个月VAS评分低于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则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9个月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这8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9个月肌力3级者少于治疗前及A组同时间点,肌力4级者多于治疗前及A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独采用钻孔减压术,ESWT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关节功能、肌力及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纳米党参合剂通过调整菌群失调,修复肠屏障功能,控制细菌、内毒素易位,对多器官功能障碍大鼠肠源性感染及内毒素血症(IETM)进行防治。方法采用肠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分别以纳米中药、常态中药对动物进行灌胃治疗。取肠内容物做无菌培养,内毒素、sIgA的测定,CD4+、CD8+T细胞计数。结果各治疗组通过扶植肠道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并促进其排泄,保护肠黏膜屏障,明显降低细菌易位,控制内毒素血症,改善相关免疫指标。结论党参合剂从调整微生态失调的角度来防治MODS取得较好效果,纳米中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携载质粒的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包裹率和保护DNA的能力,镜下观察其大小和形态,观察其对原代兔关节软骨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利用酶消化法消化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的关节软骨,贴壁培养原代兔关节软骨细胞。购买相对分子量在5K和800K之间的八种壳聚糖,利用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EGFP)作报告基因,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壳聚糖-质粒纳米微球。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不同N/P比值对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和质粒的结合能力及包封率的影响;纳米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纳米微球的粒径分布和形态;荧光显微镜观察壳聚糖纳米微球介导pEGFP在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流失细胞仪计算具体转染效率。结果:①N/P值为4及4以上时,各分子量的壳聚糖可完全包裹质粒成球;N/P值为2时,分子量为5K、50K、85K仅部分包裹质粒,其余可完全包裹;N/P值为1时,各壳聚糖均与质粒部分包裹;N/P值为0.25时,各壳聚糖均与质粒完全分离。②纳米粒度仪分析得出:N/P值为4时,各分子量的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平均粒径均在1微米以下,③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均可观察到球形或不规则形的大小不同的微球。荧光显微镜可大致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在软骨细胞内表达的表达情况。④流式细胞仪得出具体转染效率,分子量为170K、250K和800K的壳聚糖纳米微球的转染效率均高于5K、50K和85K的壳聚糖纳米微球,其中800K的壳聚糖纳米微球与脂质体相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脂质体相比,N/P比值为4时,相对分子量为800k的壳聚糖纳米微球可高效转染原代培养的兔软骨细胞,可以作为今后进一步体外、体内实验的首选转染载体。  相似文献   
104.
张志  范玉伟  张郭瑞  张东  虢剑 《生物磁学》2011,(24):4961-4964
目的:探讨联合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和持续静脉镇痛的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60例拟行单侧TKA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患者术前48 h开始服用塞来昔布(西乐葆)200 mg/次,每天2次。实验组患者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术后给予持续静脉镇痛(continuous intravenousanalgesia,CIA)。对照组患者没有运用关节周围注射药物,仅给予术后CIA。记录术后CIA用量、各时间点静止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est visual analogue score,RVAS)、被动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passive visual analogue score,PVAS)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同时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1)实验组术后24、48 h内PCA的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术后4、8、12、24、48 h的RVAS和24、48 h的P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两组间RVAS和PVA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实验组术后第1、2、3 d的RO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l、2 w两组ROM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主动屈膝到90?所需的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实验组中恶心、呕吐和追加药物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伤口感染、延期愈合及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联合使用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和持续静脉镇痛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可以有效的缓解TKA患者术后早期的疼痛,促进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减少了单一用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该方案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TKA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的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5年至2007年期间,我科进行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36例41膝,其中单膝关节置换31例,双膝置换5例。所有病例入院前均采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骨密度。所有病例均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患者在术前给予钙尔奇D片及鲑鱼降钙素等抗骨质疏松治疗1月,术后继续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2~3月。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49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法)术前平均为37.2±6.4分,术后平均评分94.6±8.8分,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早期松动影像学改变,骨密度复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例,骨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行假体选择的个体化,手术操作的精细化以及术后康复治疗具体化等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关节腔内注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观察其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6只3-4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四只,分为正常组,对照组,IL-1Ra组,TGF-β1组,正常组仅打开左膝关节关节腔,剩余三组均给予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离断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ransaction ACLT)。四周后IL-1Ra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IL-1 Ra 5g/ml,TGF-β1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TGF-β1 50mg/ml,每周两次,连续四周,正常组及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措施。术后八周时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全部实验动物,取股骨远端长约1cm,固定后切片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大体肉眼观察:对照组股骨远端软骨面色颜色变暗并稍显粗糙,可见少量软骨脱落,其余两组关节软骨大体形态均接近正常。镜下观察:TGF-β1组软骨细胞增生明显,软骨细胞排列较正常软骨细胞排列轻度紊乱。IL-1Ra组软骨细胞增生数量未及TGF-β1组明显,软骨细胞排列也不及TGF-β1组规则。IL-1Ra组及TGF-β1组软骨细胞形态接近正常软骨细胞,基质染色接近正常。两组软骨膜表面光滑,无纤维细胞形成,软骨膜下未见纤维化。对照组软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排列紊乱,软骨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可见软骨细胞凋亡,镜下可见软骨细胞核浓缩、裂解,并可见新生软骨形成,突出于正常软骨膜表面,软骨膜表面下方可见血管翳及纤维母细胞形成,出现轻度纤维化。基质染色不均匀且染色较淡。结论:IL-1Ra及TGF-β1关节腔内注射均能有效抑制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的退变并增加软骨细胞再生,促进软骨基质合成,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胫骨上端骨肉瘤保肢手术中使用人工关节重建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6月对21例胫骨上段骨肉瘤患者行根治性切除人工关节重建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1-62岁,平均34.1岁。依据Enneking分期:ⅡA期12例、ⅡB期9例。均采用广泛性边缘切除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术后化疗。结果:1例患者发生术后胫前肌群坏死。所有患者均随访6-72个月,平均45.1个月。ⅡA期12例患者中,1例因肺转移死亡(占8.3%),局部复发1例,行股骨下段截肢,10例无病生存;ⅡB期9例,4例死亡,5例存活;Enneking分期明显影响预后。结论:胫骨上段人工关节重建对胫骨上段骨肉瘤的保肢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8.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DKD的发病机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DKD的发病机制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但普遍认同的是,糖代谢的异常是DKD起始的重要原因。同时,能量代谢也被发现是DKD的进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述了糖代谢紊乱在DKD进展中的影响,并概述了参与能量代谢的线粒体的功能障碍在DKD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究超快通道麻醉辅助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对行心脏手术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心脏手术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心脏超快通道麻醉,实验组患者实施心脏超快通道麻醉辅助BIS监测。术后6个月,使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两组麻醉前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况进行比对,并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两组术后6个月时智力测试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数间对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超快速通道的患者相比,行全身麻醉心脏手术患者使用超快速通道麻醉辅助BIS监测麻醉及单用超快速通道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相当,但前者的安全性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前环经皮内固定架(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到2018年2月诊治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61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记录与观察两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钉道感染、神经损伤、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vs.33.3%,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Majeed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5%和73.3%,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6.8%和7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能减少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盆复位质量与骨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