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观察共轭亚油酸(CLA)对急性缺氧大鼠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及肝脏内氧化应激(OS)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拟海拔5000米高原环境连续缺氧暴露3d的急性缺氧组,急性缺氧CLA干预组。生化法测定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Clark氧电极法观察大鼠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结果:成功诱导大鼠急性缺氧模型。与对照组比,急性缺氧组大鼠肝脏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以及抗氧化酶活性(SOD,CAT)及GSH显著降低(P<0.05),与急性缺氧相比,CLA治疗组大鼠以上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CLA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增强大鼠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改善了急性缺氧大鼠肝脏的能量代谢障碍,对急性缺氧引起的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的同分异构体,其共同特征为两个双键直接通过一个碳-碳单键连接,没有被亚甲基隔开。共轭亚油酸的双  相似文献   
13.
红树林植物木果楝细胞毒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MTT法对红树林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grantum)正己烷提取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为了确定其中的活性成分,利用GC/MS法对正己烷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17种成分,大部分为有机酸类化合物。其中油酸(Oleic acid,24.89%)、棕榈酸(Palmitic acid,24.82%)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16.86%)为主要成分,据文献报道亚油酸具有肺腺癌细胞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是一类影响宿主脂代谢的人体肠道益生菌。乳酸菌对脂代谢的影响作用与其产生胆盐水解酶(bile salt hydrolase,EC3.5.1.24,BSH)及共轭转化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关系密切。菌株差异、菌群分布和饮食差异是影响BSH及共轭脂肪酸产生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阐述了两类物质对宿主脂代谢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BSH能够降解肝脏分泌的胆汁酸(bile acids,BAs),降低脂类物质的吸收。BAs的降解产物胆汁酸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和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LCA)能够通过机体信号通路法尼类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小异二聚体伴侣(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SHP)及肝脏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等信号通路进行调控,促进胆固醇转运及向BAs转化。此外,BSH还能够通过下调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上调5ʹ-腺苷单磷酸激活蛋白激酶α(5ʹ-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抑制脂质合成,促进脂质的分解。PUFAs可被乳酸菌转化产生共轭脂肪酸,如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和共轭亚麻酸(conjugated linolenic acid,CLNA),CLA/CLNA能够促进机体产生瘦素(leptin,LP),抑制食欲、促进能量消耗;CLA/CLNA还可以通过激活PPARα进行调控,促进人体脂质的氧化分解。乳酸菌通过以上多种途径共同作用调节宿主的脂代谢,对深入理解乳酸菌调控脂代谢机制及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实时定量PCR的测定方法,分析了两种共轭亚油酸(CLA)异构体对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CLA异构体的处理浓度和时间为75.4μmol/L,8 d,测定了与能量代谢、细胞凋亡、脂肪酸氧化作用和脂解作用相关的多种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两种异构体均能够显著提高UCP1、UCP3、Perilipin和PPARα的mRNA水平,而抑制UCP2的表达水平(P<0.01)。与cis-9t,rans-11CLA相比t,rans-10c,is-12 CLA显著提高PKA(P<0.05)、CPT-1和TNF-α(P<0.01)的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两种CLA异构体处理组均对HSL、ATGL、ACO和Leptin的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共轭亚油酸是一组共轭双键具有不同位置和几何构象的亚油酸异构体,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的肉及乳中。本文就其中2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共轭亚油酸(c-9,t-11CLA和t-10,c-12CLA)的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了解共轭亚油酸代谢途径及其调控路径,为今后利用合成生物学指导共轭亚油酸的合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植物乳杆菌P8菌株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发酵条件对共轭亚油酸生成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对共轭亚油酸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表明:植物乳杆菌P8产共轭亚油酸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时间为22 h、亚油酸(LA)添加量为0.9 mg/mL、接种量为1.5%、氮源采用2 g/L的胰蛋白胨,碳源采用3 g/L的葡萄糖。  相似文献   
18.
对假丝酵母Candidasp.99—125发酵生产脂肪酶的过程中油脂代谢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发酵过程中甘油酯、油酸、棕榈酸等物质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与菌体生长和产酶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结果发现油酸的消耗能够显著地促进脂肪酶的合成(油酸质量浓度从30g/L降低到10g/L),并且细胞对油酸和棕榈酸的利用没有选择性,最终发酵脂肪酶活力可达8000U/mL。  相似文献   
19.
羽叶千里光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羽叶千里光根、茎、叶和花四个部位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索式提取法分别对羽叶千里光根、茎、叶和花进行甲醇提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对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及其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羽叶千里光叶甲醇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强,其次为茎、花、根.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中,羽叶千里光抗氧化作用强弱依次为叶、茎、根、花.结论:羽叶千里光四个部位甲醇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其中,叶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0.
茶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从婺源粗老绿茶叶中提取纯化出了茶叶多糖,研究了它对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以此来评价该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茶叶多糖对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而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