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高剂量组(20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和低剂量组(50 mg/kg),共5组,每组8只,利用5%咪喹莫特乳膏涂抹小鼠背部制备银屑病样皮炎模型,监测各组小鼠PASI评分,并采用ELISA测定小鼠炎症因子分泌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皮炎中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PASI评分明显增加(P<0.05),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皮肤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高、中剂量组小鼠PASI评分明显明显减少(P<0.05),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下调(P<0.05);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黄芪多糖通过抑制皮肤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来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突变型p53、p63和Ki67的表达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因肌层浸润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共99例.根据突变型p53、p63和Ki67的表达情况将病人进行分组,采用K...  相似文献   
93.
肿瘤组织经机械剪切和酶消化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TIL在含1000U/m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的培养液中培养6d后,植入含1000U/ml rhIL-2的软琼脂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7d后将形成的克隆转移到含rhIL-2的培养液中培养。~(51)Cr释放法测定结果表明,约30%的克隆对NK敏感的K562细胞和对NK不敏感的H7402肝癌细胞有细胞毒性,为具有杀瘤活性的TIL杀伤克隆(TIL-K)。60%以上TIL-K克隆在含IL-2的培养液中可持续地增殖2~3个月,其细胞数可扩增至10~8~10~9,并始终保持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TIL-K克隆的表型为CD3~ 、CD4~-、CD8~ 、CD16~-,有T细胞抗原受体β链基因的表达,说明其属T细胞系统。采用半固体-液体两步培养法可获取大量高纯度具有广谱杀瘤活性的TIL,本研究有助于TIL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4.
本实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白鼠中缝背核及中央上核内5-HT能神经元的生后转折变化,并结合图像分析对中缝中央上核内5-HT能神经元的生后发育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在生后第1天,中缝背核和中央上核内5-HT阳性胞体密集排列,突起较短。从P1到P30,中缝背核内,5-HT阳性胞体密度明显降低,外侧部5-HT阳性细胞突起的长度显著增加。中缝中央上核内,至P10,5-HT阳性胞体仍密集排列,且胞体增大,至P30,细胞排列变得疏松。从P90到P90,中缝背核和中央上核内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无明显变化。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中缝中央上核内5-HT能胞体数量从P1到P30有显著性增加,从P30到P90有显著性减少。胞体面积及周长从P1至P30逐渐增加,在P10至P30阶段增长最快。P1与P30以及P1与P90比较,胞体形状因子显著增加。从P1至P30,中缝中央上核外侧散布的5-HT阳性细胞逐渐减少,至成年只能偶尔见到,且胞体变得不规则。  相似文献   
95.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方法,研究大鼠生后4天、7天、14天、30天、2个月和3个月睾丸中S-100蛋白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100蛋白染色反应位于睾丸间质细胞,直到生后30天才出现阳性细胞,数量少,着色浅,而2月龄和3月龄大鼠睾丸S-100蛋白阳性细胞数量多,着色深。提示S-100蛋白可能参与间质细胞的合成和分泌睾酮过程。  相似文献   
96.
本实验用人重组r-干扰素(rhu-IFN)作用HEP-2细胞后HLA-DR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检测来探讨r-干扰素对HEP-2细胞HLA-DR抗原表达诱导作用及体外抗增殖活性。用单克隆抗体CR3/43(抗HLA-DR)和Ki-67(抗PCNA)。以链霉素一生物素技术(LSAB)检测HEP-2细胞HLA-DR抗原和PCNA表达,结果显示:r-IEN诱导HLA-DR抗原和抑制PCNA表达其强弱与r-IFN剂量有关。资料提示:r-IFN不仅对HEP-2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同时能调节其细胞膜特性,因而在喉癌的治疗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以实验室保藏的具有良好加工特性的20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表面疏水性、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黏附性以及对脾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效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生物粘着碳氢化合物法(bacteria adhesion to hydrocarbons,BATH)测定乳酸菌细胞表面疏水性;采用革兰染色法评价乳酸菌的黏附性能;采用4-甲基偶氮唑盐(MTT)染色法检测脾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采用试剂盒测定脾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菌株LV108、N4和XJH301的表面疏水性高于其他菌株(F=221.9680,P=0.0000),分别为54%、47%和44%,同时这3株菌对细胞的黏附菌数也高,均大于14个/细胞;菌株LV108可以显著诱导脾细胞增殖(F=125.0430,P=0.0000)和提高TNF-α和IL-2的释放量;菌株LV108可以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和提高NO分泌水平(F=101.0030,P=0.0000)。结论菌株LV108具有高黏附性能,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及调节细胞因子分泌发挥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对浸润型肺结核的CT诊断方式及其使用价值进行探讨,以提高对CT诊断的认识。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中通过CT检查入院收治的30例患者,这30例患者都经过临床病理诊断分析证实患有肺结核病,女患者13例,男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33~66岁之间,年龄平均43岁。结果:在经过进一步的CT检查后,30例肺结核患者可确诊患有肺结核。结论:CT不但是对肺结核进行检查的重要手段,而且CT影像还可对肺结核的确诊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
应用一组(10种)抗恒河猴气管分泌物单克隆抗体,在超微结构水平上揭示了气管粘膜上皮中不同杯状细胞之间的异质性。其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同一杯状细胞对不同抗体表现出不同反应;不同杯状细胞对同一抗体呈现出不同反应强度;同一杯状细胞中的不同分泌颗粒对同一抗体的亲和力不同。观察结果表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所显示的杯状细胞间的异质性由以下因素造成:(1)不同杯状细胞的分泌颗粒中存在不同抗原物质;(2)不同杯状细胞的分泌颗粒中含不等量同种抗原物质;(3)同一杯状细胞的不同分泌颗粒中存在不等量同种抗原物质。  相似文献   
10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1):I0001-I0002
科学技术部网2007年10月12日报道:在973计划等的支持下,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感染免疫中心唐宏研究组与合作者在T细胞抑制天然免疫细胞炎症反应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9月23日的《自然-医学》杂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