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7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97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津白_3侏儒小鼠(dW~t)是1982年从津白_3纯系小鼠(TA_3)中发现,进而培育成侏的变种。本实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dw ̄t小鼠垂体前叶生长激素(GH)细胞进行观察,并根据体视学原理进行定量分析,以探讨dw~t小鼠是否存在垂体发育缺陷。实验结果显示,dw~t小鼠GH细胞的体积密度(Vv)和数密度(Nv)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001。表明dw~t小鼠由于垂体前叶GH细胞数量减少,导致GH分泌不足,从而形成侏儒。  相似文献   
42.
本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在冰冻切片上,检测了胎儿不同组织和器官内带γδ和αβ受体的T细胞(TCR)的分布,结果发现TCR细胞的分布与,般T细胞不同,有相对固定的分布区,如胸腺内TCR细胞主要分布在皮筋质交界处和髓质部;脾脏内的γδT主要位于边缘区,而αβT主要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在红髓和血窦两种细胞共存;淋巴结内只有少数TCR细胞位于滤泡间或副皮质,滤泡内则未见。消化管内的TCR细胞主要分布在小肠的固有膜,而胃、大肠和阑尾的固有膜内很少见;肝内TCR细胞主要集中在血管和血窦周围;皮肤切片内的少数TCR细胞见于真皮内,表皮基底层细胞内未见。这些细胞在胎儿期的免疫皮应及其生理功能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43.
植物寒冻损伤与抗性的细胞化学及生物化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44.
亚洲薄荷的两个化学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薄荷的两个化学型桂新,周荣汉(安徽中医学院中药系合肥230038)(中国药科大学植物化学分类研究室南京210038)TwochemotypesofMenthaasiaficaBoriss¥ChouGui-Xin(AnhuiCollegeofTra...  相似文献   
45.
本实验合并应用枸杞有效成份和大蒜有效成份,作用于U_14腹水型宫颈癌小鼠,腹腔注射第四天,发现一般状况改善,取腹水观察,癌细胞破损,DNA、RNA荧光染色强度减弱,有大量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围绕;流式细胞分析G_1期细胞堆积,超微结构显示胞质中线粒体肿胀,嵴破坏甚至中空,粗面内质网扩大、脱颗粒,肯定了其作用的效果。此因枸杞有效成分活化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紧密结合而起到溶瘤作用,与大蒜有效成分直接杀伤而作用维持短暂结合起来,可大大提高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46.
本文研究了超声波和相转移催化剂在Reimer—Tiemann反应中的应用,提出了超声波和相转移催化下Reimer—Tiemann反应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和相转移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二氯卡宾形成十分迅速,羟基苯甲醛产率显著提高,反应时间成倍缩短。  相似文献   
47.
1992年3月至11月,我们在海南和长沙两地,先后使用38种化学调控剂,对水稻两用不育系,三系不育系及普通核不育系进行了喷施和注射试验,筛选出7种较为有效的调控剂,代号为CR1—CR7,其中CR5和CR7表现较为突出。这些调控剂对两用不育系和三系不育系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效应,且CR1和CR2还能在可育条件下提高培矮64S的结实率,但所有调控剂对普通核不育系均无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48.
我国生物技术在化工领域应用的重大进展──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中试通过鉴定关键词:丙烯酰胺,生物催化,生物化工由化工部上海生物化工研究中心承担,浙江省桐庐农药厂协作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85—08—03—08)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酸胺放1993年11...  相似文献   
49.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生命过程中的所有化学反应是在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下进行的,而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或带有辅基的蛋白质。但近年研究发现,某些RNA分子也具有“酶”的生物催化功能,它们能在一定条件下催化自身或其它RNA分子发生化学反应。Cech(1981,1986)据此提出了RNA生物催化剂的概念,将这些具有酶活性的RNA称之为核酶(ribozyme)。本文简要介绍几种RNA分子的生物催化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0.
本文初步研究了三种有机溶剂甲醇、二甲基甲酰胺、二氧六环对缢蛏碱性磷酸酯酶(ALP)分子构象和催化活力的影响。发现在有机溶剂作用下,ALP的荧光发射光谱、紫外差光谱、园二色光谱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酶经甲醇、二甲基甲酰胺预处理后酶活力提高,经二氧六环预处理后活力下降,但当测活体系中有三种有机溶剂存在时,酶的活力却被大大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