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已经找到一种确定工业用酵母菌株的染色体倍性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测定酵母单个细胞的 DNA 含量,可以通过血球记数器细心地记下细胞数目,然后通过比色法测定 DNA 的数量来实现。应用这一技术,有两株正在研究的陈贮啤酒酵母被确认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72.
波纹盘肠溞(Chydorus undulatus Chiang,1963)系蒋燮冶定名的枝角类新种。其主要特征是壳瓣腹缘内面具有双行排列整齐的拱型下陷。标本采集于1956年8月,祗在青海省的隔湖、倒淌河及其附近的沼地等很少处所发现。二十余年来尚未见他处报道。中国动物志已将这种枝角类列为我国的特有种,甚至是青藏高原的特产种。  相似文献   
73.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④厩真厉螨截肢前后的爬行行为,表明第1对足其感觉功能;②用古拉广厉螨分别截各对足驱避反应的对比试验,见到只有当截去第1对足跗节时失去嗅觉功能,而截去第Ⅱ、Ⅲ、Ⅳ对足时,各组都仍有嗅觉功能;⑤对格氏血厉螨、厩真厉螨、毒厉螨和鼠颚毛厉螨进行涂漆前后的驱避试验,显示当跗感器被涂满封闭,则嗅觉功能消失;④以0.5%结晶紫或龙胆紫液染色的截肢标本,观察了厩真厉螨、毒厉螨、格氏血厉螨、古拉广厉螨及尾足螨股一种螨,足Ⅰ跗节末端凹窝中,至少都存在两类感毛,钝钉型感毛和长而尖的刚毛型感毛;⑤厩真厉螨雌螨和幼螨跗感器的钝钉毛分别为8根和5根,另外各有2根短而尖的毛,分别测定了长度,描述了形态特点;⑥透射电镜观察厩真厉螨、毒厉螨等的跗感器钝钉毛,毛外围有表皮壁,壁上有很多微孔,内有中心腔,腔内有树突。属化感器——嗅觉器;⑦电生理技术研究,当用氨和醋酸的气体刺激厩真厉螨、毒厉螨的离体足Ⅰ时,均产生明显的应激电位差,充分证明足Ⅰ辩节有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74.
75.
蝙蝠寄生长吸盘属一新种(吸虫纲:枝腺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长吸盘属Longitrema一新种——杭州长吸盘吸虫,新种Longilremahangz-houensissp.Nov.,模式标本采自浙江省桐庐县大足鼠耳蝠的小肠中。对新种与近似种梨形长吸盘吸虫Longitremapiriforme(Yamaguti,1939)Chen,1954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76.
本试验在附加和不附加外源激素的MS培养基上,均得到了玉米未成熟胚乳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附加外源激素的MS培养基上达到器官分化,获得了发育正常的和许多畸形的胚乳植株。所得到的愈伤组织细胞和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倍性是不稳定的,二者有相同的趋向,其中有整倍体的细胞(2n=10,20,30,40,50),也有各种非整倍体的细胞(2n=5—49)。  相似文献   
77.
孙瑞平 《生物学通报》1990,(9):21-22,11
本文简要介绍沙蚕的有性生殖,为教学和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8.
79.
In the field of anthropology, the uniparerttally inherited Y chromosome has long been used to trace the paternal lineage of the populations and to understand differences in migration and population genetic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with additional advantages of small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 suf- ficient markers, and population-specific haplotype distribution (Jobling and Tyler-Smith, 1995; Jin and Su, 2000; Underhill et al., 2000). Many such population studies have rest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the Y chromosome markers in the non- recombination regions are selectively neutral (Jobling and Tyler-Smith, 2003).  相似文献   
80.
覃信梅  盘波  卢永彬  沈利娜  张强  梁燕妮 《广西植物》2020,40(10):1466-1476
石山苣苔属(苦苣苔科)约41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石灰岩地区。到目前为止,仅其中四种的染色体数目被研究和报道,其余绝大多数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尚不清楚,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在该属及其姐妹属报春苣苔属中的演变历史及其对两属物种多样性分化的影响亦不清楚。该文以叶片水培生根法获取的四种(含一变种)石山苣苔属植物 [即石山苣苔原变种(Petrocodon dealbatus var. dealbatus)、齿缘石山苣苔(Petrocodon dealbatus var. denticulatus)、弄岗石山苣苔(Petrocodon longangensis)、石山苣苔未定名种(Petrocodon sp.)]的根尖细胞为材料开展染色体实验,探索了多种不同的实验条件对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并获取染色体数目,在石山苣苔属和报春苣苔属的系统树上追踪了染色体数目和倍性的演变历史,同时探讨染色体数目尤其是倍性变化是否对两属物种多样性分化存在影响。结果表明:(1)长度为1~1.5 cm的根尖,0.002 mol·L-1 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5 h,解离4 min为较适宜的染色体制备条件。(2)四种(含一变种)石山苣苔属植物染色体数目一致,均为二倍体(2n=2x=36)。(3)两属之间及两属各自的最近共同祖先染色体数目尚不能确定,除个别物种染色体条数或倍性有变化以外,其余已知染色体数目的物种均为2n=2x=36,在两属中高度一致,石山苣苔属与报春苣苔属物种多样性分化尤其两属物种多样性巨大差异与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组倍性变化无关。综上结果为石山苣苔属植物及其近缘类群染色体制备提供了参考,也为进一步对该类群的分类、系统演化和物种形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