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灌木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发挥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灌丛保育效应可以减轻限制性因子对目标植物生长和繁殖的不利影响,促进退化生境植物物种自然更新和植被恢复。本文综述了近20年有关灌丛保育效应研究和应用的主要成果,从微生境改善、肥岛形成、防御和抵抗作用发挥、有益微生物引入和协助繁殖体传播或保存以及种间竞争网络格局改变等方面阐述灌丛保育效应的促进机制,并从非生物环境、生物干扰、生活史阶段和生长繁殖策略等方面分析影响灌丛保育效应发挥的关键因素。从完善灌丛保育效应的理论机制和开展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多植物物种相互作用关系模型构建角度,对灌丛保育效应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
33.
 赤红壤严重侵蚀地经不同措施治理后,土壤结构、水分状况得到改善,土壤腐殖质品质亦有所改善,土壤营养元素容量及供应强度得到明显加强,土壤微生物数量急剧增加,土壤呼吸作用和酶活性显著加强,土壤肥力处于恢复之中。其中豆科树种(大叶相思)改良土壤效果最好,单一种果措施则相对较差。引进豆科植物增加果园覆盖或敷盖是该地区侵蚀劣地治理及地力改良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4.
专科医师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科医师培训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医学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总结专科医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以期对拟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地区作出指导.  相似文献   
35.
2003年7月~2008年12月,对金秀大瑶山茶山瑶民"鸟盆"狩猎活动区域的鸟类食物源植物进行了调查,录得"鸟盆"狩猎区秋冬季鸟类取食果实、种子的植物有28科71种,当地称为"鸟果"树。此外,瑶民"鸟盆"狩猎活动所需的"鸟漆"(粘捕鸟类的粘胶)是用9种冬青科植物的树皮制作,其果实、种子亦是"鸟盆"狩猎活动区鸟类的主要食物。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急诊抢救的556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2.88%;其余患者均经紧急抢救及行必要实验室检查,病情稳定,好转率达97.12%。平均抢救时间为(1.37±1.05)h。结论强化多发伤的急诊科早期救治,树立创伤急救"黄金1 h"观念,是提高多发伤患者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王柚芸 《蛇志》2007,19(2):113-113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20 s并伴有心动过缓和紫绀,其发病率与胎龄和体重有关。因呼吸暂停而导致的缺氧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症状,若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脑损害,可致死或致残。以往认为原发性呼吸暂停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不成熟有关,最近有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8.
医用供应装置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从气体、电气和机械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和评估医用供应装置的风险,提出加强医用供应装置安全性和避免事故发生的应对措施,并介绍ISO国际标准关于医用供应装置的完整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39.
代平礼  徐志强 《昆虫知识》2007,44(3):402-405
利用中间寄主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 L.蛹大量扩繁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经多代后寄生效果下降,系由蜂种退化所致:利用一种中间寄主导致蜂种的营养来源单一;采用同一种群的蜂及较低的蜂虫比造成近亲繁殖。据此设计复壮措施:利用自然寄主回接、杂交和控制交尾方式。结果表明:(1)回接1代,其子代蜂种的寄生率和寄生成功率分别提高26%和28%~33%。(2)用外缘蜂种与本群蜂种杂交,其子代蜂的发育历期比对照少4d,寄生率和寄生成功率分别提高22%和17%。(3)控制交尾方式促进蜂种复壮。  相似文献   
40.
沙漠化是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科学合理的治沙措施能够有效控制风沙侵害,有助于植被-土壤系统的重建与恢复。多年来,治沙措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时间梯度下某种给定措施对植物群落及土壤的影响方面,对于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类型措施产生的生态惠益尚缺乏足够认识。鉴于此,以流动沙地丘间地为对照,选取围栏封育+麦草沙障(Ge+Ws)、麦草沙障+人工梭梭(Ws+H)和尼龙沙障+人工梭梭(Nn+H)3种不同的治沙措施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学调查与土壤因子测定,研究了不同治沙措施影响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和土壤因子的变化规律与相互关系,并对各措施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植被方面,3种治沙措施影响下草本层和灌木层群落数量特征均呈增加趋势,其中Ge+Ws草本层恢复效果较佳,Ws+H和Nn+H灌木层恢复程度更明显;土壤方面,伴随植物群落的恢复,3种治沙措施均能大幅改善土壤全碳、全氮、有机质等主要养分,但同时对土壤水分带来负面效应,Ge+Ws、Ws+H及Nn+H的表层土壤含水量依次减少了37.99%、 31.37%和35.94%。(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治沙措施通过直接影响灌木和草本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