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2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135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RGMb/DRAGON为RGM家族成员之一,在许多组织和器官中存在并表达.最初它作为粘附分子在神经系统中调节轴突排斥被发现.近来研究发现,它还是BMP的辅助受体,与BMP配体和受体结合,通过调控BMP信号通路在繁殖、肾脏机能的维持以及免疫疾病等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评述了RGMb的基因及蛋白结构特征、表达定位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并重点介绍了其在BMP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2.
《生命科学研究》2013,(6):554-560
砷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与人类的活动与健康息息相关.一方面,砷中毒与砷污染事件在全球范围内的频发,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的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抗砷微生物直接参与了砷的地球化学循环,在砷的生物转化以及在砷污染的生物治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砷作为毒物的同时亦是一种有效的中西药制剂,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淋巴系统疾病及癌症中具有明显的疗效,因此砷在人体的转化过程与机制研究有待深入的探讨.有鉴于此,对砷在自然界和人体中的转化形式以及抗砷微生物的抗砷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对砷的微生物转化在环境与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研究常压低温等离子体(APNP)喷流对白念珠菌的杀灭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杀菌机制.方法 观察白念珠菌标准株经不同放电气体流量、作用时间及作用距离的APNP喷流处理后的菌落生长情况,并利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处理后念珠菌细胞内外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经APNP处理后的菌株生长明显被抑制,通入的放电气体He/O2以2/0.06 L/min的抑制作用比2/0.02 L/min明显,处理时间10 min明显优于2 min,作用距离1 cm优于2 cm.扫描电镜观察APNP处理后的菌体细胞壁有不同程度的破裂,菌体干瘪,透射电镜下可见菌体细胞壁、细胞膜破裂,胞内物质外漏,细胞内物质稀疏.结论 APNP喷流对白念珠菌有明显的杀灭效果,且放电气体中氧气含量相对越大,处理时间越长,作用距离越短,杀菌效果也越明显.其主要杀菌机制可能与APNP中活性粒子导致微生物细胞壁、细胞膜的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105.
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屏障功能完整性的维护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稳定且复杂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形成菌膜屏障或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等方式形成保护屏障,并在肠道病原菌感染和威胁期间维持和促进免疫稳态中起积极作用。本文重点叙述宿主-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抗病原菌感染的方式,以及肠道微生物参与合成抗菌化合物抵御肠道病原菌入侵和威胁的机制,为调控肠道微生物解决临床胃肠道疾病及其相关症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在自然衰减去除土壤和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微生物通过其产生的一系列酶来利用和降解这类有机污染物,其中,编码关键降解酶的基因称为功能基因。功能基因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分析环境中石油烃降解基因的多样性。因此,研究石油降解功能基因是分析土著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评价自然衰减潜力与构建基因工程菌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烷烃和芳香烃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途径,重点总结了烷烃和芳香烃降解的主要功能基因及其作用,包括参与羟化作用的单加氧酶和双加氧酶基因、延胡索酸加成反应的琥珀酸合酶基因以及中心中间产物的降解酶基因等。  相似文献   
107.
翅多型现象是昆虫非遗传多型性的一种表现,包括不具飞行能力的短翅型或无翅型,以及可以进行长距离迁飞的长翅型或有翅型。翅多型现象常发生在可以携带病原并将其传播给植物宿主的媒介昆虫中,对植物病害的时空分布与暴发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翅型分化的遗传规律、诱导因素、分子机制和伴随翅型分化的其他生理表现4个方面,对植物病原主要传播媒介蚜虫和飞虱的翅型分化研究进行综述和梳理。昆虫翅型分化的诱导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光周期等非生物因素以及虫口密度、宿主营养、病毒等生物因素;而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大多是通过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IIS)通路、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H 2-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Wingless和嗅觉受体SaveOrco等调控。翅型分化的同时伴随着生理状态的变化,表现为短翅型具有更强的繁殖能力和长翅型含有更丰富的飞行肌结构成分。目前,昆虫翅型分化的研究尚不够完善,有许多需要解答的问题,如找到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中真正发挥功能的靶基因,JNK如何调控翅型分化以及虫媒病毒影响媒介昆虫翅型的分子机理。本综述可为控制虫媒病原的传播以及其他昆虫翅多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随着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等代谢性疾病患病率的日益增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肝炎症、氧化应激、肠道微生物失调等在NAFLD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潜力。本文我们综述了NAFLD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重点介绍了N-3PUFA作为NAFLD潜在治疗方法在预防NAFLD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程婧  魏林  李苗 《生理学报》2020,72(4):475-487
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线粒体通过不断的分裂和融合,维持线粒体网络的动态平衡,该过程称为线粒体动力学,是维持线粒体形态、分布和数量,保证细胞稳态的重要基础。此外,机体还通过线粒体自噬过程降解胞内功能异常的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稳态。线粒体动力学与线粒体自噬二者之间可相互调控,共同维持线粒体质量平衡。探讨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机制对揭示多种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开发新的靶向线粒体动力学蛋白或线粒体自噬调控蛋白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线粒体动力学与线粒体自噬出发,对线粒体动力学调控机制、线粒体自噬及其发生机制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线粒体动力学及线粒体自噬与人类相关疾病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0.
张挺峰  王睿  刘长仲 《昆虫学报》2020,63(6):744-750
【目的】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给豆类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在前期筛选已获得豌豆蚜致病菌长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longisporum TF-2菌株的基础上,检测了该致病菌分生孢子对豌豆蚜的毒力效用及侵染方式,以期为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豌豆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叶片饲养法检测在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孢子悬浮液(1.0×10~3~1.0×10~7孢子/mL)中浸渍后对豌豆蚜成虫的致病力;应用扫描电镜和体视显微镜观察豌豆蚜成虫接种TF-2菌株(1.0×10~7孢子/mL)后长孢蜡蚧菌TF-2菌株侵染症状和侵染过程。【结果】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分生孢子浸染豌豆蚜成虫致病力随分生孢子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侵染后6 d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3.26×10~4孢子/mL,最高浓度分生孢子(1.0×10~7孢子/mL)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时间(LT_(50))为2.92 d。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24 h,TF-2菌株分生孢子在豌豆蚜成虫体表皮萌发形成芽管和附着胞;接种后48 h,芽管伸长在复眼、触角基部、足基节、腹末生殖节等部位形成网络结构;接种后96 h,菌丝布满整个虫体,新的分生孢子产生。【结论】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对豌豆蚜成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扫描电镜观察揭示了其分生孢子在其虫体上的侵染过程,结果为进一步应用昆虫病原真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