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21.
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阈值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方创琳  乔标 《生态学报》2005,25(9):2413-2422
城市化水平阈值是指在水资源硬约束下,在确保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速度与规模、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基本保障、并具备足以支撑城市接纳一定数量农民进城转为非农人口的经济能力时,能达到的“农转非”人口占总人口的最大比例。以干旱区河西走廊为例,分析了在水资源约束下城市经济发展总量及其对应的城市化阈值。采用阈值模型计算表明,未来30a在不跨区调水的前提下,河西走廊总需水量的上限阈值为7.81×109m3,其中生态需水、生产需水和生活需水比例调整为13.2:83.5:3.3,总需水量对应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81×1011元,历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快可达到6.91%,第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18.99:47.20:33.81。在总需水量阈值、经济总量、需水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7%、农业需水按0.61%的速度退水9.12×108m3、生态需水比例不低于13%等多重条件约束下,求得河西走廊未来30a能够达到的总人口为5.82×106人,城镇非农业人口可达到2.05×106人,城市化水平可达到35.14%,这一水平仅相当于中国2001年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在跨区调水1.31×109m3的条件下,城市化水平可望达到47.17%。进而采用总人口人均拥有的GDP、非农业人口人均拥有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农业人口人均拥有的第一产业增加值3项经济指标对水资源约束下经济发展总量对城市化水平的保障程度进行了验证分析。由于各城市的缺水状况、取水条件、发展性质、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实力与前景等各不相同,致使不同城市之间对应的总需水量、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和城市化水平等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2.
YG系列医用供给吊塔的设计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我国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疗手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手术时所应用的医疗仪器(如麻醉机、呼吸机、高频外科仪器、心电图仪等各种监护仪)和医用气体越来越多,应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使手术室中需放置的设备和仪器越来越多,各种管线拖在地面上使手术室显得杂乱无章、碍手绊脚,甚至还会妨碍手术的正常进行。因此需要一种装置把各种医疗仪器较中地集中放在一起,同时又能集中供气供电和通讯线路,而其各种管线从房顶上走,使地面无任何杂物,保证手术或抢救能无障碍地进行,这种装置就是医用供给吊塔(简称吊塔)。  相似文献   
23.
24.
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供给和消费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严岩  朱捷缘  吴钢  詹云军 《生态学报》2017,37(8):2489-2496
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是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来满足需求和提高自身福祉。研究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消费,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对生态系统的管理、土地发展规划和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供给和消费的内涵与特征,辨析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有效供给与潜在供给,进而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框架,指出应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空间关联以及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弹性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调控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使得生态系统服务效用最大化。梳理并比较了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量化指标和研究方法,包括基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矩阵法、生态足迹法、公众参与法、模型计算法等。提出了未来的相关研究主要应从不同群体的需求弹性差异、跨学科与多源数据结合的需求定量评估方法、供需关系的多尺度分析、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与人类福祉的耦合机制拓展等方面展开,为生态系统服务调控管理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研究共聚焦激光检眼镜下不基于特征提取的眼底图像自动配准方法中的运动约束模型,从成像机理上分析共聚焦激光检眼镜下图像对间的运动模式,并分析比较多种实际全局运动模型约束下的配准精度和效率,进而给出一种由粗到细的复合约束模型对眼底图像进行配准。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模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6.
考虑两个正态总体X_i~N(μ_i,σ_i~2) i=1,2,均值μ_i和方差σ_i~2>0是未知参数,它们的比在半序约束μ_1/σ_1≤μ_2/σ_2下的最大似然估计(MLE)问题,给出了计算MLE的方法,对三个正态总体的情况,给出了相关的结果,这些方法在生物遗传和药物检验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7.
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在区域尺度上管理生态系统服务并提高当地居民福祉。以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利用InVEST模型和空间制图在乡镇尺度上对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水资源供给服务、土壤保持服务、水质净化服务、产品供给服务以及居民福祉进行了定量评估和空间特征刻画,并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不同关系模式。结果表明,流域内各乡镇土壤保持服务从上游到下游呈逐渐递增的趋势,水质净化服务从上游到下游整体上也呈逐渐递增的趋势,流域内水质净化服务功能与水资源供给服务、粮食供给服务、蔬菜供给服务以及畜牧产品供给服务在空间上呈显著负相关;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在空间上的聚集特征,可将56个乡镇划分为低服务低福祉模式、供给服务依赖模式和高服务高福祉模式,针对这3种关系模式特点,可分别提出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居民福祉的管理措施。案例研究可为其他区域实施分区管理、协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与居民福祉的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农地、果园、林地和草地0~20cm表层土壤的有机碳(SOC)和全氮(TSN)积累特征.结果表明:该区SOC含量平均值为7·56g·kg-1,TSN平均值为0·71g·kg-1.其中,农地SOC和TSN平均值分别为4·67和0·48g·kg-1,且梯田较低,川坝地较高.与农地相比,果园SOC(4·33g·kg-1)和TSN(0·46g·kg-1)平均值略有降低,草地较高.林地SOC和TSN平均值较农地高117·7%和89·4%.该区SOC和TSN含量的变异系数为69·7%和58·4%,以林地最大(62·8%和54·5%),草地和农地次之,果园最小(18·0%和22·9%).土壤C/N依果园、农地、草地和林地的顺序递增.该区各类土地利用方式下的SOC和TSN都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91).黄土丘陵沟壑区基本农田建设和果园建设对SOC和TSN积累作用不明显;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明显促进了SOC和TSN的积累.  相似文献   
29.
生态足迹方法为定量计算地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论文将在传统生态足迹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外最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方法对广西北部湾地区从1998年到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结合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等指标的生态足迹动态分析方法,加强了传统生态足迹方法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反应。1998~2005年期间,广西北部湾地区,土地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但是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趋势,出现生态赤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仅林地资源与建筑用地资源还有少量人均盈余。  相似文献   
30.
基于约束的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模型(genome-scale metabolic models,GEMs)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代谢表型的预测.而实际细胞中代谢速率除计量学约束外,还受到酶资源可用性和反应热力学可行性等其他因素影响,在GEMs中整合酶资源约束或者热力学约束构建多约束代谢网络模型可以进一步缩小优化解空间,提升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