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5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植物防循御反应中水杨酸与茉莉酸的“对话”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杨酸和茉莉酸是介导植物防御反应的两种重要信号分子。它们的生物合成途径迥然不同、对PRs以及防御反应的诱导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虽然两者之间存在若干相互拮抗现象,但它们在介导植物防御反应中却又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效应。本文综述了两者关系研究中的一些新进展,并提出该领域亟待解决的有关问题,以期为了解、调控和利用植物防御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条锈菌与慢锈小麦品种互作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青  商鸿生 《菌物系统》2002,21(4):580-584
条锈菌与慢锈小麦品种互作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随着慢锈性的表达,条锈菌的胞间菌丝发育受抑,细胞器泡囊化解体。吸器母细胞和吸器发育受阻,最终解体,坏死。吸器的受抑,坏死主要表现在吸器体形成后期。在锈菌与寄主互作的交界面,吸器外质膜皱褶,电子致密度增高,吸器外间质加宽,并有大量电子致密度加深的物质沉积。与抗病品种相比,慢锈品种中病菌受抑,坏死程度轻,寄主细胞的过敏性坏死机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63.
利用置换系检测棉花第16染色体的产量、纤维品质QTLs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Acta Botanica Sinica》2002,44(7):815-820
  相似文献   
64.
20 0 2年 8月 3 0日至 9月 2日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古生物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辽宁省大连市召开。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同济大学和石油大学以及地质、石油勘探等单位的 67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 3 4篇 ,并已编辑成论文摘要集。会议开幕式由微体古生物分会副理事长万晓樵教授主持 ,微体古生物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杨群研究员致开幕词 ,微体古生物分会秘书长冯伟民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会议筹备过程和会议的日程安…  相似文献   
65.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和种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3种类型水稻稻苗上的种内密度效应和种间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6-24头/盆若虫和2-6对/盆成虫的接虫密度范围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均较弱,其中尤以褐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更弱,种内密度效应与水稻品种有关,在秀水11和协优9308上,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相对较强;褐飞虱在浙852和协优9308上表现一定的密度效应;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存时种间在互利关系,其中尤以对白背飞虱有利,主要表现为两种飞虱的若虫存活率,成虫短翅率,单雌每天产卵量和后代虫孵化率在混合饲养时比一种飞虱单独饲养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6.
采用三因素多项式回归311-A最优设计方法对影响落叶松体细胞胚发生数量的ABA、PEG4000和AgNO3的用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华北落叶松正常体细胞胚发生数量与ABA、PEG4000和AgNO3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落叶松体细胞胚发生数量试验因子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优选了落叶松体细胞胚发生数量最佳结果的最佳技术组合方案为ABA18.9138mg/L,PEG4000.888007g/L与AgNO310.7513 mg/L时,最佳体细胞胚数量应为107.5278个子叶胚/g.callus。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针叶树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主要激素种类与浓度配比、处理组合,科学、合理的培养基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67.
张宏  金洁  王剑峰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7):1369-1374
很多微生物通过分泌生长素和生长素前体与植物建立了有益的关系并改变植物根系的形态结构,此外,微生物分泌的其他代谢产物也能改变植物生长素信号通路。因此,生长素和生长素信号通路在微生物调控植物根系发育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从生长素合成、生长素信号和生长素极性运输3个方面总结了生长素在微生物调控植物根系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微生物增加了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含量、增强了生长素的信号和调控PIN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如何调控植物生理和分子水平来适应微生物对其根系的改变,为进一步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早籼稻碾磨品质品种、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浙江省1995年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6个试点参试品种碾磨品质测定结果为试验材料,用多元分析法探讨了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3个碾磨品质的品种(基因型)、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和各效应内碾磨品质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参试品种互作效应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以品种效应为主,整精米率性状以环境效应最大。相关分析显示,糙米率、精米率呈较强正相关,糙米率、精米率与整精米率均无相关关系。参试品种互作效应检验显示,多数品种整精米率均存在基因型×地点交互作用,糙米率、精米率多数品种较稳定。 Abstract:The genotype,test site,genotype×site effects on brown rice rate,milled rice recovery and head rice recovery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milling qualities within various effects were approached by using multiple analysis method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early season indica rice varieties tested in regional trial in Zhejiang Province.Results showed that brown rice rate,milled rice recovery were predominantly affected by genotype.While head rice recovery was mostly conditioned by environment effect.Correlation analysis displayed that there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rown rice rate and milled rice rate.However,no correlation between brown rice rate,milled rice recovery and head rice recovery was found.The analysis of genotype×site of the varieties tested displayed that head rice recovery of the most tested varieties is involved with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components,while brown rice rate,milled rice recovery of the most tested varieties were more stable.  相似文献   
69.
《生命世界》2006,(4):110-110
由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主办,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将于2006年7月29、30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本次学术会议是一次涉及植物药、药用植物研究的学术交流盛会。会议由大会报告和分组学术报告组成,大会报告将邀请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就国内外中药、植物药和天然药物的最新研究动态,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等做精彩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70.
能源作物续随子的综合利用和栽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介绍续随子的药用价值,在工农业方面应用的价值,特别阐述续随子作为能源植物的应用前景,并对其繁殖栽培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