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 竹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bambusifolia.C.F Liang sp.nov.是最近在广西隆林首次发现的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新种。该属植物大部分为药用或民间有名草药。文献曾报导广西马兜铃属植物有12种,但无此种,民间亦未使用。其化学成分尚未研究过,因此我们对其块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2.
以薯蓣皂苷为原料,1,6-己二异氰酸酯作为间隔臂,采用"一锅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高效液相色谱填料——薯蓣皂苷键合硅胶固定相。通过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电镜扫描等手段对自制的薯蓣皂苷键合硅胶固定相进行结构表征,确证薯蓣皂苷已键合至硅胶表面。采用该固定相,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三七总皂苷原料药HPLC指纹图谱。以天然产物药用成分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填料,为液相色谱固定相制备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急性低压缺氧对大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过氧化氢酶( CAT)及内皮素( ET-1)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成地面对照组和急性低压缺氧组,急性低压缺氧组又分成缺氧1组和缺氧2组,每组8只。急性低压缺氧后10 min和24 h处死动物,迅速取出肾脏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组织内皮素( ET-1)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低压缺氧后,大鼠肾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下降(P <0.01),缺氧1组CAT活性极显著降低(P <0.01),缺氧2组GSH活性显著降低(P <0.05),但MDA含量无明显变化( P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T-1和TNF-α表达均明显增强,24 h 后表达减弱。结论SOD、CAT和GSH活性明显下降及ET-1及TNF-α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参与了缺氧性肾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4.
本论文采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以苦参内生真菌BS002菌株为研究对象,对BS002菌株的有效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并最终得到两种有效活性成分。论文确定了有效产物提取分离的最适温度为40℃、pH为5。柱层析分离选用硅胶(GF254)为固定相,CHCl3∶CH3OH=5∶1为流动相进行,并经TLC生物自显影法跟踪生物活性物质,最终产物经浓缩、冻干,利用HPLC、IR、GC-MS等方法确定其分别为:1,2-苯二甲酸丁基环己基酯,1,2-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  相似文献   
45.
针对生物学专业本科生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了将薄层色谱法和柱层析色谱法应用于叶绿体色素分离实验.采用硅胶作为吸附材料,以石油醚、苯和丙酮为混合展开剂,用薄层色谱法代替传统的纸色谱法进行叶绿体各色素的分离,用柱层析色谱法进行单体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黄素制备,实验装置简单,易于操作,特别是各色素条带分离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46.
吴茵  陈敏  郭倩 《菌物学报》2016,35(6):705-713
分离纯化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芳基醇氧化酶,并探究其酶学性质。通过硫酸铵盐沉、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200 High Resolution凝胶过滤层析和Source 15Q强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化的单一酶。经肽指纹图谱鉴定,确定其为芳基醇氧化酶,酶活回收率25.5%,纯化倍数38.2。结合SDS-PAGE和IEF-PAGE分析,确定其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70kDa和4.2。以藜芦醇为底物,该酶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70℃,金属离子Zn2+、Fe2+和Cu2+对芳基醇氧化酶的活性抑制作用明显,KmVmax分别为0.921mmol/L和80U/mg。  相似文献   
47.
对蒺藜全草中-抗真菌甾体皂苷:替告皂苷元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半乳糖甙苷(TTS-12)进行提取分离工艺研究,采用70%乙醇提取后,沉淀部分经乙酸乙酯处理再进行硅胶柱层析,粗品重结晶后得到TTS-12纯品,HPLC-ELSD法测定TTS-12含量,TTS-12的收率为86.5%,产品纯度为97.1%。本工艺简便实用,收率稳定,产品纯度高,适合中试生产TTS-12。  相似文献   
48.
对银杏聚戊烯醇柱层析纯化条件进行研究,所得产物经薄层层析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聚戊烯醇含量超过90%。  相似文献   
49.
应用苯酚—硫酸法对乳酸菌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菌株在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40~48h,pH值降到4时,胞外多糖的产量最大。葡萄糖是乳酸菌产生多糖的良好碳源。在对乳酸菌的培养物进行离心、透析、脱蛋白、脱色,最后用乙醇沉淀,得到粗品多糖,粗品多糖至少含有两种分子量和含量相差很大的多糖。经过SephadexG-200凝胶柱得到多糖精品EPS-Ⅱ,薄层层析结果显示其为一纯化的样品。  相似文献   
50.
目的建立非控制性脾大部损伤出血性休克模型,比较低压复苏与常压复苏抢救的效果。方法脾部分切除模拟人失血低压状态下,建立类似人休克的模型后,将动物随机分成4组。1组,假手术组;2组,休克未处理组;3组,正常血压复苏组;4组,低压复苏组。观察其成活率及对内脏的损伤程度。结果动物失血低压抢救比常压抢救存活时间长。结论低压可改善组织代谢,提高生存时间,是更为理想的复苏方法。低压复苏非控制性脾大部损伤出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为临床急性大出血提供新的抢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