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Molecular phylogenetic studies have become a major area of interest in plant systematics, and their impacts on historical biogeographic hypotheses are not to be disregarded. In Brazil, most historical biogeographic studies have relied on animal phylogenies, whereas plant biogeographic studies have largely lacked a phylogenetic component, having a limited utility for historical biogeography. That country, however,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most biogeographic studies of lowland tropical South America, and it includes areas from a number of biogeographic regions of the continent. Important biogeographic reports have been published as part of phylogenetic studies, taxonomic monographs, and regional accounts for small areas or phytogeographic domains, but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is subsequently scattered and sometimes hard to find.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some relevant angiosperm biogeographic studies in Brazil. Initially we briefly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other continents as source areas for the South American flora. Then we present a subdivision of Brazil into phytogeographic domains, and we cite studies that have explored the detection of biogeographic units (areas of endemism) and how they are historically related among those domains. Examples of plant taxa that could be used to test some biogeographic hypotheses are provided throughout, as well as taxa that exemplify several patterns of endemism and disjunction in the Brazilian angiosperm flora.  相似文献   
92.
《微生物学报》2012,(6):709
经过本刊审查通过后即将发表的稿件,作者在修改时,如果对"作者或单位的署名"进行变更,与最初的投稿不同,本刊要求:作者必须再提供有关证明,否则不能生效!此项规定早已公布在本刊的网页上、并且在本刊的纸质出版物中也多次公布。  相似文献   
93.
《微生物学报》2012,(8):1039
经过本刊审查通过后即将发表的稿件,作者在修改时,如果对"作者或单位的署名"进行变更,与最初的投稿不同,本刊要求:作者必须再提供有关证明,否则不能生效!此项规定早已公布在本刊的网页上、并且在本刊的纸质出版物中也多次公布。  相似文献   
94.
胡晋红  黄瑾 《生命科学》2012,(11):1250-1257
创新技术的开展和转化医学的注重给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生命医学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催生了医学研究伦理学分支学科形成,目的在于推进解决涉及人体的医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当前,面临的最突出的伦理问题在于,对医学研究合法性、先进性及伦理性的把握,对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必要性的认知,对医学研究方案设计与伦理道德的匹配,对医学研究知情同意的告知,对医学研究风险与受益的平衡。逐步与国际接轨,加强伦理委员会制度建设;提高伦理审查能力建设,形成高水平的伦理审查队伍;学术组织和团体共同努力,推进医学研究伦理学的发展,这将助推医学研究伦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带来的动物伦理及福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玫蕾 《生命科学》2012,(11):1325-1329
实验动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人工饲养繁殖,具有特定的生物学特性,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支撑条件,是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作出贡献和牺牲的生命体。实验动物科学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个方面,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问题已经全面渗透到了实验动物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在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带来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虐杀实验动物的现象缺乏管理,违背实验动物伦理的技术操作现象依然存在,动物保护主义者和实验动物科学工作者之间的矛盾,等等。动物伦理学在中国出现的社会原因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观念转变,与国际的交往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同时也是近十几年来教育的结果。近年来,我国实验动物科学领域内关于伦理问题和动物福利的研究进展迅速,实验动物纪念碑的出现和"3R"研究概念的传入是其主要表现。改善实验动物的生活条件,杜绝虐杀实验动物的现象,规范动物实验的技术操作,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进一步努力的目标;而落实组织措施,成立动物伦理委员会及专家组,加强与国际上的交流,推动"3R"研究的进展,扩大对社会的宣传,支持爱护动物的行为,注重与动物保护组织的理解及沟通等,是为达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6.
背景介绍 在日本,医药品、医疗器械批准审查的实际业务由独立行政法人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PMDA)实施。由于医药品、医疗器械带有与人的生命直接相关的危险.因此从全世界来说,医药品及医疗器械在上市前必须要经过官方的认证。PMDA是相当于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医药品管理局(EMEA)的机构。  相似文献   
97.
如果单纯从技术角度看,克隆人未来也许会满足某一部分人的需求。比如,有些女性没有结婚但是又希望有自己的后代,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就可以满足这种愿望。克隆人最终可能会解决一个很小人群的特殊需求。但是克隆人技术一旦获得法律认可,必将带来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问题。其明显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8.
动物实验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必须采用的研究手段,对于生物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实验动物的福利及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重视实验动物的福利伦理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对用于人类健康研究的实验动物生命的尊重。2006年9月,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为落实意见的实施,我所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9.
医学功能学科实验是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主要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针对动物实验中不符合动物伦理的现象,基于实验动物伦理教育的内涵和要求,探究将其融入医学功能学科实验的必要性、路径和措施,把实验动物法制化、标准化管理与知识育人、立德树人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遵守法纪和技术标准、恪守科技伦理规范要求、善待敬畏生命和关心关爱患者。  相似文献   
100.
黄禹锡事件不但重新挑起国际学术界就如何加强创新研究成果的审核,防止不真实的研究蒙混过关,还加深了国际学术界对第三世界国家科研的质疑,就人类基因组和干细胞研究方面应该遵守的伦理规范来说,这些置疑显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