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总结锁骨下动脉瘤腔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11 例锁骨下动脉瘤,其中7 例真性动脉瘤4 例假性动脉瘤,均采用覆 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1 例患者腔内介入治疗成功率100%,共置入覆膜支架12 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痊 愈出院。经平均32.5 个月随访,全部患者无明显内漏发生,无动脉瘤复发,除3 例患者出现覆膜支架内轻度狭窄(<30%)外,余介 入治疗患者的锁骨下动脉血流均通畅。结论: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2.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尽管发生率较低,但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高凝状态源自患者的自身因素及支架植入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包括斑块破裂、血管内皮损伤、组织因子大量表达、微粒生成增多等,进一步可激活血细胞和凝血系统,重者可导致局部血栓形成。及时检测及防治支架术后的高凝状态对降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高凝状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3.
黄雪琴 《蛇志》2002,14(2):70-71
我院应用抗癌药介入治疗导致偏瘫 1例 ,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5 8岁 ,因咳嗽、右胸痛及进行性消瘦 2个月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正常 ,神志清醒 ,精神、食欲一般。胸部 X线拍片及 CT示右上肺癌。行肺癌介入术治疗 ,灌注阿霉素 40 mg,丝裂霉素1 0 ml,顺铂 80 mg。介入治疗术后第 2天上午 ,患者突然出现嘴角右歪 ,失语 ,反应迟钝 ,右上肢及下肢肢体无力。右侧鼻唇沟变深 ,颈软 ,无抵抗。右上肢及下肢肌力 0级 ,肌张力减弱 ,膝腱反射亢进 ,未引出病理反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罂粟碱、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  相似文献   
164.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D-二聚体及Caprini血栓评分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81例脑血管狭窄患者,术前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D-二聚体,并采用Caprini血栓评分评估患者DVT风险,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31例)和无DVT组(250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血管狭窄介入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拟合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术后DVT的预测价值。结果:DVT组中性粒细胞计数、D-二聚体、Caprini血栓评分高危和极高危比例高于无DVT组(P<0.05)。且中心静脉导管、卧床时间超过72 h、高中性粒细胞计数、高D-二聚体、Caprini血栓评分分级高危和极高危是脑血管狭窄介入术后DVT的危险因素(P<0.05)。由上述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其预测脑血管狭窄介入术后DVT的曲线下面积AUC(0.95CI)为0.871(0.779~0.938),灵敏度为0.871(27/31),特异度为0.832(208/250)。经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效果良好(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卧床时间超过72 h、高中性粒细胞计数、高D-二聚体、Caprini血栓评分分级高危和极高危是脑血管狭窄介入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术后DVT的预测能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5.
目的:回顾性比较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时分别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择本院2011-01至2012-12接受PCI术患者共200例,根据PCI使用肝素不同分为LMWH组(n=117),UFH组(n=83)。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后,根据患者术中靶血管TIMI血流评价各组疗效,根据术中、后72h内出血/血肿、死亡、其他(心包填塞、胸痛、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室速室颤、心脏骤停,阿斯发作、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各组安全性。结果:(1)各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患者PCI术中支架植入后靶血管血流改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MWH在疗效上优于UFH。(3)各组间死亡发生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血/血肿及其他(心包填塞、胸痛、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室速室颤、心脏骤停,阿斯发作、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的发生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MWH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结论:LMWH在PCI术中疗效更为显著,且较UFH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更适用于PCI术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66.
<正>申宝忠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黑龙江分院副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影像研究所所长,哈医大四院医学影像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享受省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  相似文献   
167.
<正>申宝忠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黑龙江分院副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影像研究所所长,哈医大四院医学影像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享受省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  相似文献   
168.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对高危心梗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作用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到2010年间50例心梗病人,其中随机选取25例应用IABP,其余2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5天后血压、心肌损伤标志物、BNP的差异,并随访6个月时左室射血功能(EF).结果:IABP组在5天后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和BNP恢复较对照组增快,6月时EF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危心梗患者行PCI介入治疗时,尽早应用IABP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探讨左半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经内镜介入治疗后再限期行肿瘤根治切除及一期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1年我院收治的87例左半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7例中,71例经内镜置入支架或肠梗阻导管介入减压治疗成功并完成了肿瘤根治性切除及一期肠吻合术.16例介入治疗失败行了急诊手术治疗,其中支架或导管置入失败7例,堵塞5例,减压效果差4例,无穿孔、出血并发症,介入治疗有效率81.6%.限期手术后切口感染5例(7.0%);急诊手术后切口感染4例(25.0%);吻合口漏2例(2.8%);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左半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经内镜介入治疗后,限期行肿瘤根治性切除及一期肠吻合术,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漏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0.
申宝忠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黑龙江分院副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影像研究所所长,哈医大四院医学影像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享受省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龙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中国医院院长领导力杰出业绩奖、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