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2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92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长苞铁杉群落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以长苞铁杉及其伴生树种在正常纯林和伴生树种为优势种组成的阔叶林中的优势度为环境容纳量,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长苞铁杉林的共优种群(长苞铁杉与其伴生树种)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平衡时,长苞铁杉及其伴生树上对优势度分别为74.22%和25.78%,说明长苞铁杉种群支配整个群落。  相似文献   
982.
密度对不同类型玉米源库关系及产量的调控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通过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在4个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密度定额试验发现,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库源也随着增加,但两者增加幅度不同,群体库的增加幅度超过群体源的增加幅度。高密度下群体源不足是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保证一定总粒数,增加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成粒率,强源促库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3.
生态环境对甘肃河西荒漠蜥蜴多样性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甘肃河西地区荒漠蜥蜴及其环境因子的生态数据通过数学建模,利用SPSS/PC^ 软件在计算机上运行求解,将各种生态因子按其对蜥蜴多样性的重要性程度排序,并通过聚类分析对12个调查地区分类。确定了决定甘肃河西多数地区荒漠蜥蜴多样性的主导因子依次是植被类型的多样性、海拔、降水量、年平均气温、7月平均最高气温。通常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海拔低,降水量少,年均温和月平均最高气温的地区蜥蜴种类多;植被类型少,海拔高、降不量少、年均和7月平均最高气温低的地区蜥蜴种类少。由于特殊原因,少数地区各主导因子的作用有一定变化。从而揭示了环境因子调控蜥蜴多样性的综合机制。  相似文献   
984.
用RAPD标记探讨金色果蝇复合种内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中明  陆剑  戴灼华 《动物学报》2001,47(6):625-631
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金以果蝇复合种的5个姊妹种(Drosophile auraria、D.biauraria、D.triauraria、D.quadraria和D.subauraria)共12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在40种10碱基随机引物中有30种引物对每个种群都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扩增结果。在161个RAPD标记中有129个呈多态性。以遗传距离为尺度用UPGMA法构建了该复合种的聚类关系图。聚类分析结果结果表明:D.subauraria处于聚类关系图的基部,为该复合种中最早分化的种类;其后才是D.biauraria的分化,而D.auraria和D.quadraria的分化相对较晚。此结果不支持以往认为D.quadraria为金色果蝇复合种祖先种的观点。RAPD分子标记为金色果蝇复合种的系统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85.
986.
激光诱变洋葱L2代主要性状的多重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彤 《激光生物学报》2004,13(5):372-376
采用CO22和He-Ne两种激光的三种剂量,分别辐照两个洋葱品种的湿种子,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从个体水平上考查激光诱变洋葱L2代的鳞茎鲜重,横茎等主要性状的回归分析和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洋葱鳞茎的横茎、纵茎、单株生物产量与鳞茎鲜重间的回归关系显著,横茎的作用大于纵茎,育种中应重视鳞茎、横茎的选择。  相似文献   
987.
赵宽  徐建平 《菌物学报》2023,(6):1240-1257
纽芬兰鸡油菌是北美东部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火烧山,位于加拿大格罗莫恩国家公园中心、三面环水,该地纽芬兰鸡油菌的持续出菇时间至少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且未见于周边地区。研究该持续存在的孤立种群,对于资源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火烧山共采集纽芬兰鸡油菌子实体109个,包括间距100 m以上的6个局域群体共81个个体以及5 d后随机采集的28个个体。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基因分型结果显示,3个位点上分别有3、5和2个等位基因,而每个局域群体的各位点均被1到2个等位基因主导;共有多位点基因型29个。每个局域群体和总样本中的基因型频率总体上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虽然总样本中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但克隆校正后未检测到差异。比较间隔5d的两次取样,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存在微小差异。此外,与纽芬兰岛另外两地(分别相距约200 km和600 km)和安大略省哈密尔顿市一地(约2 000 km外)共3个地区群体样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突变、有性生殖、基因流、选择和遗传漂变都对纽芬兰鸡油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88.
灰冠鹤雏鸟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2000年对哈尔滨动物园8只灰冠鹤(Balerica regulorum)雏鸟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并对雏鹤恒温能力的发育进行测定。发现灰冠鹤体重、嘴峰、跗跖和翼4个生长指标的增长曲线均呈“S”型。利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生长曲线分别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3种曲线的回归效果均较好,其中Logistic曲线的回归效果最佳。显示出雏鹤外部体征发育呈现一定的顺序,符合重要功能优先发育的原则。灰冠鹤雏鸟的体温调节能力在5~10日龄发育最快,到40日龄体温基本恒定,达到成鸟体温。根据灰冠鹤的发育规律,可将其生长分为4个阶段:(1)0~5日龄,体重下降,体温调节能力很低;(2)6~30日龄,体重开始增长,嘴峰增长速度达到顶峰,体温调节能力明显增强;(3)31~80日龄,体重、跗跖和翼快速生长,体温基本恒定;(4)81~135日龄(离巢),体重及各外部体征的生长都很缓慢,体型已接近成体,不断完善身体各部的机能。  相似文献   
989.
长江三峡地区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长江三峡地区4种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每一类型5个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每克干土中真菌和细菌的数量分别为 8.62×104 ~1.31×105 cfu 及 1.547×107~6.957×107 cfu, 但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有所不同,其中单位重量土壤真菌数量 (cfu/g)多少顺序为:栓皮栎林(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马尾松林( Pinus massoniana forest)>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 Pinus massoniana-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杉木林(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细菌数量顺序为: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 Pinus massoniana-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栓皮栎林( 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马尾松林( Pinus massoniana forest)>杉木林(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真菌种类鉴定表明,青霉菌(Penicillium ssp.)、镰刀菌(Fusarium spp.)、木霉菌(Trihoderma spp.)和葡萄孢菌(Botrytis spp.)等是组成该地区土壤真菌的主要类群。  相似文献   
990.
晚三叠世泡孔类苔藓动物Casianopora及其种系发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描述了窄唇纲苔藓动物的一个新种Casianoporaheisp.nov.,此新种发现于我国滇西北宁蒗彝族自治县松桂组15层(菊石Malayites-Pseudocardioceras带),是迄今已知的全球三叠纪泡孔类的一个最新代表。重新确定了Casianopora属(卡尼中期-诺利早期)的分类位置,它和Cystitrypa属(卡尼早期)都归入Fistuliporidae科。这两个三叠纪的属,与古生代和古生代后的一些泡孔类的种系发生关系的初步探讨表明,所有古生代后的窄唇纲的各个目(除环口目外),可能都是从同一演化根系上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