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92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目的: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基因)和Bcl-X1蛋白在人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法检测6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粘膜、上切缘粘膜中Egr-1mRNA和蛋白、凋亡相关蛋白Bcl-X1和原位细胞凋亡。结果:食管上皮和食管癌细胞Egr-1基因原位杂交、Bcl-X1.蛋白免疫组化阳性物定位于细胞浆,Egr-1蛋白免疫组化阳性产物、TUNEL法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核。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细胞凋亡发生率和凋亡指数逐渐升高;Egr-1mRNA及蛋白在食管粘膜上皮非典型增生中呈高表达。在癌组织,Egr-1阳性表达时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其阴性表达;而Bcl-X1.阳性表达时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其阴性表达。结论:细胞凋亡发生在食管癌变的全过程。Egr-1mRNA和蛋白在食管癌前病变呈高表达;Egr-1阳性鳞癌的凋亡指数显著升高;Egr-1有促进凋亡的作用。Egr-1的表达和细胞凋亡在食管癌变过程中可能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95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 (Hp)与慢性胃炎粘膜内CD3+ 细胞 ,S 10 0 + 树突状细胞和nNOS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Hp+ 和Hp 胃炎患者及正常人的胃窦部活检标本。结果 Hp+ 胃炎组胃窦粘膜内CD3+ 细胞和S 10 0 + 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高于Hp-胃炎和正常组 ,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和P <0 0 5 ) ,而nNOS呈高表达 ,与Hp-胃炎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Hp+ 胃炎患者胃窦粘膜内CD3+ 细胞和S 10 0 + 树突状细胞的增加是机体对Hp的免疫应答 ,而nNOS在Hp+ 胃炎组的高表达可能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53.
都江堰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群落与生境类型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于2000年10月底至11月初,对都江堰地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不同生境类型中小型哺乳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其捕获小型哺乳动物12种,其中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10种,食虫目(Insce-tivora)JuQin科(Soricidae)2种,总捕获率为10.67%,在所调查的7个生境中,以干扰较轻的次生林中小型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1.8438)和均匀度(0.9475)最高,灌丛、次生林1、原生林和弃耕地均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农田受人类的干扰最严重,物种单一,优势度(0.5703)明显;柳杉林中的多样性指数(1.3380)和均匀度(0.8313)均较低。但原生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1.4305)略低于次生林(1.8475和1.4610),灌丛(1.6398)和弃耕地(1.6566)。根据不同生境内群落相似性指数进行系统聚类,7个生境在相似性指数0.0952处全部聚合在一起,灌丛、原生林和次生林中主要分布有森林型小型哺乳动物,聚为一类,为森林群落型;柳杉林和农田以大足鼠(Rattus nitidus)为优势种,聚为一类,为农田群落型;弃耕地一方面由于群落多样性指数较高(1.6566),另一方面其农田型小型哺乳动物仍占较高比例(46.67%),所以在聚类图中另成一类,为农林交错型。结果表明,人类活动过度干扰的生境(如农田、柳杉林)多样性指数最低,适度干扰的生境(如次生林、灌丛、弃耕地)多样性指数最高,干扰较少的生境(如原生林)多样性指数略低。  相似文献   
954.
195 9年Cohen[1] 在纯化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过程中 ,首先从小鼠颌下腺中发现了一种对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细胞具有促分裂活性的多肽生长因子 ,并能明显地促进表皮细胞的生长与角化 ,命名为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uthFactorEGF)。人的表皮生长因子以hEGF - β和hEGF -γ两种形式存在。由于它对胃酸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故又命名为尿抑胃素 (urogastrone)。 1975年Starkey等人[2 ] 从尿中纯化获得了EGF的纯品 ,并确定其结构。hEGF - β和hEGF -γ具有高度的同…  相似文献   
955.
小鼠受精抗原1基因与人类同源基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平  张思仲  夏庆杰 《遗传》2002,24(4):427-430
参照已报道小鼠受精抗原1(FA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运用PCR和PCR产物克隆测序等方法,对人受精抗原1(hFAI)基因进行了克隆,并对两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已报道的小鼠FA1基因序列在其可读框内可能存在两处错误。(2)人OTK27基因可能与小鼠FA1基因同源,即OTK27基因就是人hFA1基因,或FA1基因就是小鼠otk27基因。  相似文献   
956.
与昆虫有关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与昆虫的关系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在近 2 0年中 ,分析手段得到长足的提高。本文回顾了传统的研究方法 ,综合近年新报道的研究方法加以综述 ,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57.
应用STS—PCR标记研究新疆布顿大麦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 2 2个来源于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和栽培大麦 (HordeumvulgareL .)的STS_PCR标记 ,研究了 32份新疆布顿大麦 (HordeumbogdaniiWilensky)的遗传多样性。在这 2 2个STS_PCR标记中 ,仅有 3个标记的扩增产物经HinfⅠ、HhaⅠ、HaeⅢ和RsaⅠ 4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没有产生多态性DNA片段 ,而 19个标记 (占 86 .4 % )和 4 6种标记 /酶组合 (占 5 2 .3% )能够揭示材料间的多态性。在 32份布顿大麦材料的 88种STS_PCR标记 /酶组合中 ,总共得到 315条DNA片段 ,平均每个标记 /酶组合能得到 3.6条DNA片段。在这 315条DNA片段中 ,共有 12 3条片段(占 39.0 % )具有多态性 ,每一个多态性标记 /酶组合能获得 1~ 6条多态性DNA片段。STS_PCR标记揭示的 32份布顿大麦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 0 .0 78~ 0 .35 2 ,平均为 0 .198。根据STS_PCR标记的遗传距离矩阵 ,采用不完全加权算术平均数法 (UPGMA)构建了 32份布顿大麦群体间的遗传关系树状图 ,结果表明STS_PCR标记能将 32份材料完全区分开来。同时 ,来源于同一地方的不同居群没有明显地聚类在一起 ,表明新疆布顿大麦的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分布相关不紧密。  相似文献   
958.
研究对“高等”金缕梅类的 8科 2 4属 2 5种植物和外类群Hamamelis两种植物的叶绿体DNAtrnL_F区进行了测序 ,并根据DNA序列对该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高等”金缕梅类植物的科结合成一支 ,bootstrap分析支持率为 10 0 % ,各科之间的关系得到很好分辨。Nothofagus是最基部的一支 ;山毛榉科 (Fa gaceae)作为姐妹群与“核心”金缕梅类的科 (桦木科Betulaceae ,胡桃科Juglandaceae ,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 ,杨梅科Myricaceae,Ticodendraceae和马尾树科Rhoipteleaceae)组成一支 ,并得到很强的支持。“核心”金缕梅类构成三支 ,关系如下 :(1)Casuarina (Ticodendron ,(Betulaceae) ) ,(2 )Juglandaceae_Rhoipteleaceae ,(3)Myricaceae。本研究显示叶绿体DNAtrnL_F区对分辨“高等”金缕梅类科间关系及部分科内的属间关系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959.
研究对"高等"金缕梅类的8科24属25种植物和外类群Hamamelis两种植物的叶绿体DNA trnL-F区进行了测序,并根据DNA序列对该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高等"金缕梅类植物的科结合成一支, bootstrap 分析支持率为100%,各科之间的关系得到很好分辨.Nothofagus是最基部的一支;山毛榉科(Fagaceae)作为姐妹群与"核心"金缕梅类的科(桦木科Betul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 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 杨梅科Myricaceae, Ticodendraceae 和马尾树科Rhoipteleaceae)组成一支,并得到很强的支持."核心"金缕梅类构成三支,关系如下:(1) Casuarina (Ticodendron, (Betulaceae)), (2) Juglandaceae-Rhoipteleaceae, (3) Myricaceae.本研究显示叶绿体DNA trnL-F区对分辨"高等"金缕梅类科间关系及部分科内的属间关系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960.
山稻蝗及相关物种Cyt b基因序列及其遗传关系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中国7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山稻蝗Oxya agavisa共16个个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中间部分序列被测定,分析和比较,同时与小稻蝗O.inricata,日本稻蝗O.japonica和中华稻蝗O.chinensis相应序列进行比较,用瘤锥蝗科的曲尾似橄蝗Pseudomorphacris hollisi和蚱科的日本蚱Tetrix japonica作外群,构建了山稻蝗不同单倍型及其相关物种的NJ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山稻蝗432bp的序列中,A+T约占71.0%,其中9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占所测核苷酸的2.08%),但权有1个位点引起了氨基酸的变异,就每个氨基酸密码子来看,第三位点的A+T含量较,达88.3%。分子系统树显示,山稻蝗6个单倍型聚为一个簇,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分歧,其分枝与地理分布没有直接的关系;该种与日本稻蝗关系较近,与中华稻蝗和小稻蝗相对较远。并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