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121.
基于斑块尺度的云南省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变及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活动的需求增强和范围扩张,建设开发、农林种植等行为不断侵占和切分原有土地系统,导致区域景观斑块小型化和破碎化,产生了诸多生态问题。云南既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地区,研究云南省景观生态安全及其影响因素,对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斑块尺度的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评估云南省1990-2018年近三十年的景观生态安全,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通过地理探测器识别影响景观生态安全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与传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相比,斑块尺度的景观生态安全模型对区域内部景观生态安全的变化更敏感,能够反映区域内部多年景观生态安全状况的细微变化。(2)云南省1990-2018年整体生态安全成本成波动上升趋势,其中"三屏两带"地区的景观生态安全状况提升明显,而滇中城市群外围以及滇东南喀斯特地带的部分区域有所下降。云南省景观生态安全的Global Moran''s I指数平均值为-0.293,区域内部斑块破碎,空间分布上具有离散性。(3)云南省景观生态安全状况目前主要受到人口密度、年平均温度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从交互驱动方面看,云南省景观生态安全空间分布是自然和人文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因子的交互驱动作用更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2.
2010年12月7日,笔者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母屯海州级自然保护区(26°35′N,100°12′E,海拔2196m)进行冬季水鸟调查时,观察到了3只天鹅正在湖中水深约1m处的眼子菜类群落中觅食活动,它们全身体羽洁白,下嘴黑色,上嘴黑多黄少,嘴基两侧黄斑沿嘴缘不前伸于鼻孔之下,且黄斑前端较钝,跗跖、蹼均为黑色。对照相关图鉴和描述,鉴定为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云南省鸟类物种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23.
首次报道了云南省被子植物的8个省级分布新记录种,分别为三白草科的白苞裸蒴(Gymnotheca involucrata C.Pei)、金虎尾科的花江盾翅藤(Aspidopterys esquirolii H.Lév.)、豆科的柱序杭子梢(Campylotropis teretiracemosa P.C.Li&C.J.Chen)、石竹科的四川卷耳(Cerastium szechuense F.N.Williams)、报春花科的齿萼报春[Primula odontocalyx(Franch.)Pax],苦苣苔科的白花大苞苣苔[Anna ophiorrhizoides(Hemsl.)B.L.Burtt&R.A.Davidson]、唇形科的石荠苎[Mosla scabra(Thunb.)C.Y.Wu&H.W.Li]和菊科的华漏芦[Rhaponticum chinense(S.Moore)L.Martins&Hidalgo];凭证标本保存于云南大学植物标本馆(YUKU)。  相似文献   
124.
<正>猞猁(Lynx lynx Linnaeus, 1758)为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猞猁属(Lynx)的中等体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欧洲、北亚、西亚及中亚地区(蒋志刚等,2015)。猞猁分布较广,数量多,为IUCN红色名录的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 LC)(Breitenmoser et al., 2015)。亚洲地区的猞猁主要栖息在山地森林、无林裸岩地带、密集灌木丛和草原,分布海拔可达4 500 m (汪松,1998)。在中国,猞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高耀亭等,1987;王应祥,2003),野外种群数量较少,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25.
目的:为解决我国加工企业依赖原料进口和加工型品种缺乏的难题,筛选适宜我国云南栽培的薯条加工型马铃薯。方法:从美国引进一批薯条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生长适应性、薯条加工品质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引自美国的16个薯条加工型品种在云南3个试验点的表现具有:晚疫病抗性不强,需要人工防治辅助;薯型的长度最长为M3,长宽比最接近1.75的为M2、YS401;在块茎炸条后质地上表现综合评价得分较高的为M3、M2、M6。3个点综合评价,得分排前4名的品种/系为M3、YS401、M2、M6;目前超过对照品种YS401的品种/系为M3。结论:初步筛选出适宜云南种植的美国引进薯条加工型品种/系为M3、M2、M6。该结果可为我国引进美国薯条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6.
杨飞龙  李旭东  闫振天  付文博  陈斌 《生态学报》2015,35(16):5449-5457
为了掌握云南省各地中华按蚊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特征,测序并分析了采自云南9个样本点5个种群组的89头中华按蚊的线粒体COII基因。结果表明这些中华按蚊种群的COII基因序列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h=0.933,π=0.00406,共有51个变异位点,占分析的739个碱基总数的6.9%;定义了39个单倍型,有2个频率最高的单倍型H1和H9,分别占个体序列数的20.2%和12.4%;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单倍型与地理位置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大部分单倍型分布没有明显的亲缘地理格局,主要以单倍型H1、H9、H4、H33和H2为中心呈星状分布,但元江和元阳构成的种群组(YU)单倍型存在明显地域分布特征;AMOVA结果表明种群组间遗传变异为12.58%,达到显著水平(P=0.04888),地理种群组间具有明显种群遗传结构。不同地区两两种群组间的Fst值和Nm值显示大部分种群组间存在基因交流,没有形成明显的遗传分化,但YU种群组和其他种群组间缺乏明显的基因交流,这主要是因为哀牢山的阻隔,使云南东西部形成两种不同的气候,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歧点分布图显示为明显单峰分布,中性检测结果均为显著负值,说明云南省的中华按蚊种群在近期经历过复杂的种群扩张事件。掌握中华按蚊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特征,对中华按蚊及疟疾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7.
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西北部,西北临金沙江大峡谷──虎跳峡,东麓是海拔3000米左右的甘海子高位山间盆地,南面是丽江盆地。雪山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3公里,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耸立在群峰之上。高峰区白雪皑皑,有19条冰川环绕其间,总面积11.61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28.
正2012年9月8日,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三角海水库(23°35'27.61″N,103°18'16.09″E,海拔1 300 m)进行鸟类调查时,于湖边退水草地中发现1只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在约50只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和近60只牛背鹭(Bubulcus ibis)组成的混合群中一起觅食。作者对小杓鹬  相似文献   
129.
《遗传》2012,(12):1576
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云南省科协与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等单位协办,《遗传》编辑部和云南省遗传学会承办的  相似文献   
130.
《遗传》2012,(4):106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最基础和最为活跃的学科,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是我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广大青年遗传学家在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中国遗传学会青年委员会兹定于2012年6月7日至10日在云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