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30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木丹颗粒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P2h BG及Hb Alc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参照TCSS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MCV、SCV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上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SS评分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片治疗。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含有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结构蛋白编码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vAcHCVsp1,并获得了HCV结构蛋白在昆虫细胞Sf21中的表达.HCV mRNA转录和蛋白质表达时相分析表明,感染后16 h HCV结构蛋白编码基因开始转录,72 h达最高峰;蛋白质表达则是在感染后48h开始,72 h达到高峰.电镜观察表明vAcHCVsp1感染的Sf21细胞96 h时在细胞质中可见很多空泡,空泡中可见50nm的球形颗粒,为HCV结构蛋白组装的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993.
VP1是人多瘤病毒BK株的主要结构蛋白,使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体外表达VP1可以形成病毒样颗粒(VLP).为了探讨VP1的C末端阳电荷残基R-281,R-285,K-288,R-290,R-292,K-293,R-294,和K297对VLP形成和其结合DNA的影响,我们分别改变将阳电荷残基变成丙氨酸,然后表达VP1蛋白.结果发现用丙氨酸替代K-288,R-290,R-292,K-293,R-294后仍能形成VLP,但与野毒株相比,在VLP分泌以及衣壳蛋白与细胞DNA的结合方面有差异.有趣的是,R-281被丙氨酸取代后仅在细胞中形成少量的VLP,而R-285被丙氨酸取代后不能形成VLP.该研究证实阳电荷氨基酸残基R-281和R-285是形成VLP所必须的,K-288、R-290、R-292、K-293、R-294和K-297则影响VLP和DNA的结合.  相似文献   
994.
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的表达和类病毒颗粒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方法从病毒基因组中获得了vp2完整的编码区并经测序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了VP2与Trx-His-S Tag的融合蛋白,通过免疫家兔获得了高特异性的兔抗血清.另外,将vp2克隆到pFastBacDUAL载体上,利用昆虫表达系统,即AcMNPV的Bac-to-Bac系统对vp2进行了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为64kD,并且该蛋白能在昆虫细胞中形成类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995.
996.
Liu Y  Ling YP  Yu Z  Wu ZQ  Zhong CS 《生理学报》2001,53(2):147-151
通过胆碱能激动剂乙酰胆碱及离子诱导剂A23187(以下简称激动剂)作用于分离的肾上腺髓质细胞,以引起离体细胞的刺激-分泌耦联过程,运用细胞立体形态计量法计算分泌过程中的嗜铬颗粒数目的变化,运用电镜X射线显微分析法测量分泌过程中嗜铬颗粒内钙含量的变化,并运用高 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离体细胞在激动剂作用后的肾上腺素分泌情况,结果发现,分离的肾上腺髓质细胞嗜铬颗粒内钙含量在激动剂作用10min时有明显下降,颗粒数目在激动剂作用过程中呈缓慢下降趋势,而细胞悬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在激动剂作用20min以后有明显的升高,激动剂作用引起的离体肾上腺髓质的细胞分泌时颗粒内钙含量的下降早于颗粒数目减少或肾上腺素升高,提示颗粒释放的Ca^2 可能是引起细胞分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7.
对Prion译名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元 《病毒学报》2000,16(2):F003-F003
80年代初,Prusiner等首先获得了部分纯化的搔痒病(scrapie)病原因子.其主要成份是一种蛋白质,未能证明它含核酸,故称之为"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缩写为prion,以与普通病毒和类病毒相区分.Prusiner给这种病原因子所下的定义是:"不被大多数修饰核酸的方法灭活的蛋白质传染性颗粒"[1].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构建携带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第四结构域(PA4)基因的重组Semliki森林病毒(SFV)复制子病毒颗粒,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将编码炭疽PA4的SFV复制子DNA载体pSCAR-SPA4,与辅助SFV DNA载体pSHCAR共转染BHK21细胞,制备表达PA4的重组复制子病毒颗粒;用重组复制子病毒颗粒疫苗免疫小鼠,并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IFN-γ和IL-4。结果:免疫小鼠血清中检测到较高的抗体水平,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经特异性抗原刺激后产生了明显的T细胞增殖反应并分泌产生了IFN-γ和IL-4。结论:重组PA4复制子病毒颗粒疫苗免疫小鼠后能够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制备的重组PA4复制子病毒颗粒极有潜力作为人用炭疽候选疫苗,为进一步研究新型炭疽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随着人群的老龄化,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已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而OA传统的诊断方法敏感性差,往往在确诊时,疾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本研究拟运用生物磁谱分析技术(bio-ferrography)来初步分析研究OA患者关节液中磨屑颗粒的参数,进而为OA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我科住院收治的OA患者。采集患者关节液后,运用bio-ferrography技术分离、收集关节液中的软骨磨屑颗粒和骨性磨屑颗粒,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测磨屑颗粒的外形、数量和大小等参数。结果:随着患者OA等级的进展,软骨颗粒和骨性颗粒的数量均在增加,磨屑颗粒外形变得越来越锐利和不规则。在Kellgren-Lawrence(K-L)1级OA患者的关节液中,无骨性颗粒的存在,在K-L 1~3级OA患者的关节液中,软骨颗粒数量显著多于骨性颗粒。结论:我们初步探讨了通过bio-ferrography技术观测OA患者关节液中的磨屑颗粒,并评估了不同K-L分级OA患者关节液中磨屑颗粒的统计学特点,为今后建立以bio-ferrography技术为基础的OA早期诊断标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药用野生稻GBSS基因的系统发育及组织特异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景翔  周光才  包颖 《植物学报》2019,54(3):343-349
淀粉作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在储藏能量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颗粒结合型淀粉合酶(GBSS)与直链淀粉的合成息息相关。尽管该酶的编码基因已在许多栽培植物中被分离和确定, 但有关它们在作物野生近缘种中的序列分歧和表达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该研究以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为研究对象, 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GBSS编码基因的序列特点、与其它植物同源基因的进化关系以及在叶和种子中的表达情况。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该酶在禾本科植物中分别由GBSSIGBSSII基因编码。在药用野生稻中, 这2种基因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62%, 并且它们在不同器官内呈现时空分化表达, 其中GBSSI在种子中超强表达, GBSSII则主要在叶片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