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SVP)患儿T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5例RSVP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连续给予治疗7 d。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的一般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及咳嗽减轻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3+、CD4+水平升高,外周血CD8+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外周血CD8+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比治疗前低(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x2=0.501,P=0.479)。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RSVP患儿的临床疗效较好,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控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加味芪榔方对药物依赖性便秘患者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我院160例药物依赖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分别予以加味芪榔方+乳果糖口服液模拟剂,乳果糖口服液+加味芪榔方模拟剂,疗程均为8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便秘主要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粪便短链脂肪酸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FAS(full analysis set,全分析集)及PPS(per protocol set,符合方案集)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4%和93.51%,均高于对照组的73.33%和76.39%(均P<0.000 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便秘主要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t=-6.113 6、-7.035 2,均P<0.000 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粪便总短链脂肪酸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t=7.024 6,P<0.000 1)。随访至第2周和第4周时,对照组复发率均高于治疗组(χ^(2)=59.645 2,P<0.000 1;χ^(2)=17.064 5,P=0.000 4)。结论 加味芪榔方治疗药物依赖性便秘的疗效显著,患者复发率低,可能与其能调节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水平和改善肠道动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乳果糖对肝癌TACE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乳果糖对肝癌TACE后患者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按常规治疗加服乳果糖,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服药后观察全身和肠道情况并检测二胺氧化酶(DAO)的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组血二胺氧化酶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应用乳果糖组血内毒素水平比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内毒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未应用乳果糖组血内毒素水平比术前升高(P<0.05)。结论乳果糖增强了肠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在避免肝癌TACE后的肠道细菌易位,内毒素血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乳果糖联合美常安(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试验.按入选标准选择成人便秘患者64例,随机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试验组服用乳果糖15 mL bid和美常安500 mg tid;对照组服用乳果糖15 mL bid,疗程2周.观察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及便秘伴随症状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48 h首次排便率(78.12%)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P<0.05);试验组平均每周排便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大便恢复正常率分别为87.50%和60.00%(P<0.05),试验组腹胀缓解率(84.00%)及排便困难缓解率(92.5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6.52%和65.38%)(均为P <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乳果糖联合美常安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比单纯应用乳果糖治疗症状改善快、效果好、安全.  相似文献   
15.
凝结芽胞杆菌对大鼠降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凝结芽胞杆菌(简称TQ33)对糖尿病大鼠病理模型的降血糖作用及糖耐量的影响,方法:以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大鼠病理模型后,灌服TQ33口服液,以氧化酶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血糖含量。结果:TQ33对正常大鼠的空腹血糖基本无影响,对糖耐量的Cmax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并促进血糖水平迅速恢复;TQ33可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对糖耐量的Cmax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使糖耐量减低现象好转,结论:TQ33对由于四氧嘧\啶造成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文伶  孙文会  陆秋娟 《生物磁学》2009,(13):2538-2539,2557
目的:了解188例海洛因成瘾者在本门诊治疗的情况以及美沙酮口服液治疗188例海洛因成瘾者的观察分析。方法:收集本门诊由国家工作组制定的申请表及基线调查表188份,均由门诊医生实名登记和调查。结果:通过美沙维持治疗,患者和其家属均表示认可和接受,均认为是有效,治疗方法是可行的。结论:患者恢复了自信,可维持正常人的生活,67.2%的静脉注射海洛因的患者减少了注射的次数,降低了感染爱滋病的机率(见表1,P〈0.01)。但同时,如何使患者维持治疗时间的长久,需要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支持等因素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口服液制剂工艺尚需改进,能耗物耗大,生产周期长。本文在此主要对口服液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蓝芩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血清β防御素-2、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以阿奇霉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阿奇霉素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蓝芩口服液。治疗1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测和比较两组免疫功能及血清β防御素-2、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0%,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P 0.05),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下调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D_3~+、CD_4~+、CD_4~+/CD_8~+、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以上指标水平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β防御素-2水平分别上调至(562.86±45.38)pg/mL及(607.37±47.26)pg/mL,血清D-二聚体浓度分别下调至(83.28±10.46)pg/mL及(125.94±14.83)pg/mL,治疗组以上指标的变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阿奇霉素常规治疗,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儿血清中D-二聚体的水平、升高β防御素-2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扶正口服液在家兔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色法测定口服单剂量扶正口服液后,家兔体内齐墩果酸的血药曲线,并据此研究扶正口服液中齐墩果酸在体内代谢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在家兔体内的代谢符合-室药动学模型。并求出了该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对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炎症性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90例MHE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和单用组各45例。两组患者给予低盐饮食、护肝降转氨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治疗。单用组患者给予乳果糖口服液20 mL/次,3次/d,口服。联用组患者在单用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温开水送服。两组患者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数字连接试验(NCT)时间、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IL) 6、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和肠黏膜损伤指标[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变化,并比较临床型肝性脑病(HE)的进展率。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ALT、IL 6、TNF α、IFABP、AGEs水平和NCT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联用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单用组(均P<0.05)。联用组患者临床型HE的进展率为8.89%(4/45),明显低于单用组的24.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P=0.047 1)。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能改善MHE患者肝功能和智力测验结果,降低临床型HE的进展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IL 6、TNF α水平,保护肠黏膜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