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人二氢乳清酸脱氢酶(human dihydroorotate dehydrogenase, hDHODH)是催化嘧啶从头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近年来,多种研究表明,抑制该酶可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但该酶的抑制剂甚少,寻找该酶的高效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hDHODH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19b-hDHODH,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 ) BL21(DE3)中表达,获得可溶性蛋白质。用Ni2+-NTA亲和层析柱对蛋白质进行纯化,获得较高(90%)纯度的hDHODH蛋白,将蛋白质与抑制剂3-(5-乙硫基)-1H-1, 2, 4-三氮唑-3-)苯甲酸和底物DHO混合孵育。用Hampton试剂盒初筛晶体并用棋盘法进行优化,获得晶形完美、衍射能力很强的hDHODH蛋白复合物单晶。用X射线衍射晶体,用CCP4、Coot软件解析结构,获得hDHODH蛋白复合物晶体结构。从解析的结构中可以看出,抑制剂与蛋白质的吻合度非常高,且抑制剂通过亲水的羧基端与蛋白质356位和147位的酪氨酸形成氢键网络。抑制剂的5元环与蛋白质359位的亮氨酸和360位的苏氨酸相互作用,使抑制剂与蛋白质牢固结合。该复合物晶体结构的顺利解析,将为开发新型特异性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建立回收乙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该法的适用性进行确认。方法 探索合适的稀释度来消除乙醇对微生物的抑菌性,寻找合适的过滤量,确定操作步骤。通过多次试验结果确定质量标准。另取3批回收乙醇,进行微生物限度方法适用性试验,分别计算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回收率。结果 回收乙醇至少稀释10倍时,可消除其抑菌性。最终确定试验时先用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将供试品稀释10倍,薄膜过滤法过滤量为每张滤膜100 mL。根据多次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最终确定回收乙醇微生物限度质量标准为不高于10 cfu/mL。方法适用性试验中,3批回收乙醇,5种菌的回收率均在50%~200%范围内,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回收乙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结论 回收乙醇经10倍稀释后,可以消除其抑菌性,可以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83.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 (EC 1.2.1.12),a key enzyme ofcarbon metabolism,was purified and characterized to homogeneity from skeletal muscle of Camelusdromedarius.The protein was purified approximately 26.8 folds by conventional ammonium sulphatefractionation followed by Blue Sepharose CL-6B chromatography,and its physical and kinetic propertieswere investigated.The native protein is a homotetramer with an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of approximately146 kDa.Isoelectric focusing analysi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only one GAPDH isoform with an isoelectricpoint of 7.2.The optimum pH of the purified enzyme was 7.8.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enzyme activity revealed an optimal value of approximately 28-32 ℃ with activation energy of 4.9 kcal/mol.The apparent K_m values for NAD~ and DL-glyceraldehyde-3-phophate were estimated to be 0.025±0.040mM and 0.21±0.08 mM, respectively. The V_(max) of the purified protein was estimated to be 52.7±5.9 U/mg.These kinetic parameter values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described previously, reflecting protein differencesbetween species.  相似文献   
84.
纤维乙醇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纤维乙醇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目前纤维乙醇生产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纤维乙醇产业化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展望了纤维乙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5.
蜂胶乙醇提取物(EEP)对豚鼠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蜂胶水提物(WEP)和乙醇提物(EEP)的血管舒张作用。方法:以离体豚鼠胸主动脉环为材料,采用离体实验方法记录血管收缩张力。结果:对于PE(PE,1μM)和KC1(60mM)预收缩的主动脉环,EEP可以剂量依赖地使其舒张。去除内皮后舒张作用减弱,所以这种作用是内皮依赖性的;使用NO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L-NNA,10μM)、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methylene blue,10μM)或者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indomethacin,10μM)预处理,血管舒张作用也减弱。这提示EEP的作用可能与血管内皮释放的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有关;K~ 通道通用抑制剂TEA(tetraethylammonium chloride,1 mM)的处理对EEP的舒血管作用没有影响,显示EEP对豚鼠动脉环的舒张作用与K~ 通道无关;另外,EEP能使CaCl_2的量效曲线下移,说明EEP可以抑制细胞外Ca~(2 )的内流,同时EEP还可以抑制细胞内Ca~(2 )的释放。结论:蜂胶乙醇提取物EEP能剂量依赖地引起离体豚鼠动脉环舒张。这种舒张作用与K~ 通道无关,但受内皮NO-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和前列腺素调控,最终通过降低细胞内Ca~(2 )的浓度舒张血管。  相似文献   
86.
崔静  徐明芳  章群  李瑶  曾晓舒  李莎 《生物多样性》2022,30(5):21485-144
角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是东亚沿海重要的鲽形目经济鱼类,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其种质资源, 有必要全面了解其遗传背景。本研究测定了中国和日本沿海7个群体200尾角木叶鲽线粒体控制区(CR) 5'端、细胞色素b (Cytb)和NADH脱氢酶第二亚基(ND2)基因序列, 比较不同标记在解析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上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阐明中日沿海角木叶鲽群体间出现遗传分化的分子机制。CR序列分析发现中日沿海7个角木叶鲽群体遗传多样性表现出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 = 0.9699)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 = 0.0061); 各群体间无显著的遗传分化(FST = -0.0197-0.0184, P > 0.05); 单倍型网络未显示出明显的地理聚群和谱系结构; 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 99.17%)。进一步通过CytbND2基因分别与CR序列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表现为高Hd (0.9683-0.9829)低π (0.0050-0.0063)模式, 仅有ND2基因分析FST值(FST = 0.0302, P < 0.05)显示了中国碣石(GDJS)和日本明石(JAP)群体间显著的低水平遗传分化现象。CRCytbND2的单倍型网络图均无明显的地理聚类和谱系结构, AMOVA分析也显示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 98.39%)。种群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 角木叶鲽可能在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经历了群体扩张事件, 扩张时间分别为31.93-9.58万年前(CR)、27.53-22.02万年前(Cytb)和26.99-18.75万年前(ND2)。综上所述, 中日沿海的角木叶鲽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 GDJS和JAP群体间存在低度分化; ND2基因比CRCytb序列更适于分析角木叶鲽种群遗传结构, 选择多个遗传标记可有效弥补单一标记分析遗传多样性的局限性; 推测冰期两大独立避难所的形成及GDJS和JAP群体距离相隔较远是其发生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中日沿海角木叶鲽渔业资源的种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桂枝化学成分研究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是临床常用中药,本课题组前期发现桂枝乙醇提取物具有抑制程序性细胞坏死的生理活性。为进一步阐明桂枝的化学成分和更好地开发利用桂枝药用资源,该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桂枝7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研究。此次报道从中得到的13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对照鉴定为脱落酸(1)、蚱蜢酮(2)、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3)、赤型-1,2,3-三羟基苯丙烷(4)、1-苯基-1,3-丙二醇(5)、香豆素(6)、肉桂酸(7)、对羟基肉桂酸(8)、邻羟基肉桂酸(9)、邻甲氧基肉桂酸(10)、肉桂醛(11)、阿魏酸(12)、咖啡酸乙酯(13)。其中1-5、12和13为首次从桂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8.
目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每年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其致病机制、对其进行快速的检测鉴定是其病害防治的前提和基础。核酸适配体因其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等多种优点,在微生物的靶标分析、检测鉴定以及致病机制等多个领域都呈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因此,筛选鳗弧菌的核酸适配体,利用核酸适配体对鳗弧菌相关位点进行分析鉴定,不仅能为鳗弧菌的检测鉴定提供一个新的手段,对于探索鳗弧菌相关位点在其病害防治中的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鳗弧菌为靶目标,采用每轮测序的SELEX筛选方法,从高频序列中筛选鳗弧菌的核酸适配体;采用单链DNA浓度法测定核酸适配体的亲和力,研究核酸适配体对鳗弧菌的亲和特异性;采用Origin软件、选择反比例函数(Hyperbola函数)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核酸适配体的亲和常数(Kd)和最大亲和力(Am);采用磁分离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出核酸适配体H5的结合蛋白,通过质谱对该蛋白质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Prabi、Phyre2、Psortb 3.0等在线网站分析该结合蛋白的...  相似文献   
89.
[目的]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在茄科作物上引起严重的细菌性青枯病,本研究旨在发掘青枯劳尔氏菌与致病相关的基因。[方法]利用Tn5转座子构建随机插入突变体,分析生物膜形成、细胞运动和致病性;对有表型变化的突变体,运用TAIL-PCR方法鉴定Tn5插入位点,确定所突变的基因。[结果]以模式菌株GMI000为出发菌,总共获得了400个突变体,其中2个突变体不能形成生物膜,在软琼脂平板上的运动能力下降;接种感病番茄植物,这2个突变体都不能引起萎焉症状。TAIL-PCR结果显示,2个突变体的Tn5插入位点都在NADH脱氢酶F亚基(nuoF)中,距离翻译起始位点分别为103-bp和225-bp。ripAY基因启动子推动的nuoF基因互补载体,完全恢复了2个突变体的表型。[结论]NADH脱氢酶复合物是微生物呼吸电子传递链中的第一步催化酶。我们的结果表明,NADH脱氢酶复合物对R.solanacearum生物膜形成、细胞运动和致病性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0.
一氧化氮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相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高频弱电流刺激法建立离体心肌相对缺血再灌注模型,设非缺血组和相对缺血组,相对缺血组包括对照、L-精氨酸(L-AR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三组。测定缺血前和再灌注时心功能变化、NO含量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1)活性。结果:L-ARG可明显促进再灌注期间NO合成,抑制D-1活性升高。再灌注40min时,L-ARG组心肌功能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L-NAME组(P<0.05),L-NAME使心肌NO含量降低(P<0.05),LD-1活性升高(P<0.05),心功能恢复程度最低。结论:NO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细胞损伤,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