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蓝刺头(Echinops ritro L.)全草为研究材料,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对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及1H-NMR,13C-NMR等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是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甾醇乙酰酯(化合物1)、蒲公英甾醇(化合物2)、黄酮苷类化合物金丝桃苷(化合物3)、胡萝卜苷(化合物4)与β-豆甾醇葡萄糖苷(化合物5).其中化合物1,2,5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32.
O-GlcNAc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蛋白质丝/苏氨酸残基上的动态、可逆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它广泛分布在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参与调节多种细胞途径。研究表明蛋白的O-GlcNAc糖基化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相关。在体内,O-GlcNAc动态修饰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GT)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OGA)协同完成。近年来,OGT逐渐成为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其结构、作用机制及晶体学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3.
伏俊  俞安清 《生物磁学》2011,(Z1):4716-4718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与尿酶联合检测在早期肾脏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采用终点法测定,尿肌酐(Cr)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结果:①尿蛋白定性为阴性的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阴性组)尿mALB/Cr、RBP/Cr、NAG/C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蛋白定性为阳性的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阳性组)尿mALB/Cr、RBP/Cr、NAG/Cr显著高于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应用单个指标或任意两个指标联合诊断早期肾损害的灵敏度较低,应用3个指标联合诊断早期肾损害的灵敏度达到86.30%。结论:尿mALB、RBP、NAG联合检测可以早期、可靠地诊断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34.
目的:基于钙黄绿素-铜(Ⅱ)荧光体系测定乙酰半胱氨酸。方法:在pH=8.0的Na2HPO.412H2O-KH2PO4缓冲液中,以492 nm为激发波长,520 nm为发射波长测定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的荧光强度。结果:在pH=8.0的Na2HPO.412H2O-KH2PO4缓冲液中,二价铜离子与钙黄绿素配位引起荧光猝灭。由于乙酰半胱氨酸中巯基上的硫离子与Cu2+的亲和力很强,可从钙黄绿素-铜(Ⅱ)的络合物中夺取铜离子而使钙黄绿素游离出来,从而使体系的荧光得以恢复,并且荧光恢复的程度与加入乙酰半胱氨酸的量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结论:建立了一种测定乙酰半胱氨酸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6.0 10-6~1.4 10-5 mol/L,检出限为4.010-6 mol/L。  相似文献   
35.
利用PCR扩增技术从极端嗜热古菌Pyrococcus horikoshii 中得到预测为几丁二糖脱乙酰酶的基因(Dacph,PH0499),将其克隆入表达质粒pET15b,并在E.coliBL21_codonPlus(DE3)_RIL中表达获得可溶的Dacph重组蛋白(31.6kDa),TLC分析证明Dacph能够脱去N_乙酰氨基葡萄糖及几丁二糖的一个乙酰基,并与氨基葡萄糖苷酶(BglAPh)共同作用水解几丁二糖生成氨基葡萄糖,从而被命名为一种几丁二糖脱乙酰酶。与Pyrococcus horikoshii中外切氨基葡萄糖苷酶等共同作用,Dacph可能在嗜热球古菌独特的几丁质降解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利用质粒pET-22b( )为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高效表达N-乙酰鸟氨酸脱乙酰基酶的基因工程菌BL21-pET-22b( )-argE。研究了该菌的最适超声破壁条件及硫酸铵分级沉淀的最适范围,并以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含有6-His-Tag的目的蛋白。结果表明:26℃诱导表达的菌体,最佳超声破碎条件为功率200 W,超声时间为15min;目的蛋白主要存在于40%~50%硫酸铵沉淀中。通过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可以达到SDS-PAGE电泳纯,并显示单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43 000。纯化倍数为139倍,回收率为11.1%。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减轻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的机制,在大鼠股静脉注射NAC(150mg/kg),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min,再灌注1h制备GI/R模型。取胃后计数胃黏膜损伤指数(gastric mucosal damage index,GMDI),用原位检测(TUNEL)法观察胃黏膜细胞的凋亡,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胃黏膜组织中p-ERK,p-JNK和NF-κB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TNF-α,Caspase-3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NAC可以减轻GI/R损伤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凋亡;促进大鼠I/R损伤的胃黏膜组织中p-ERK蛋白的表达,抑制p-JNK和NF-κB的蛋白表达,同时也抑制TNF-α mRNA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股静脉给予辣椒素受体(vanilloid receptor subtype1,VR1)拮抗剂(capsaizepin,CPZ)400mg/kg,能逆转NAC对大鼠GI/R损伤的保护作用。以上结果提示:NAC对大鼠GI/R损伤具有减轻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胃黏膜组织中p-ERK,下调p-JNK和NF-κB实现的,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VR1有关。  相似文献   
38.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0,32(2):F0002-F0002
《猪毛制备氨基酸》是武汉大学生物系编写的一本氨基酸生产技术资料专集。约20万字。第一篇为《氨基酸的制备》。共分六章,分别介绍了胱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半胱氨酸盐酸盐和N-乙酰半胱氨酸等7种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和检验方法。第二篇为《氨基酸的化学、分类及应用》,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了氨基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第二章对常见的二十种氨基酸进行了分类,逐个介绍了制备方法、性质及检验方法。第三章介绍了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工业和农业领域情况。该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9.
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惟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硫酸乙酰肝素的一种葡萄糖醛酸内切酶,在胃癌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就乙酰肝素酶的分子结构特点、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0.
本文用免疫组化双标法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成鼠基底前脑内的分布,结果发现嗅结节、隔内侧核、斜角带核、腹侧苍白球及基底大细胞核均有NGF-R及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免疫组化双标染色发现,大部分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NGF-R与ChAT共存,部分神经元呈单纯NGF-R或ChAT阳性,但这种NGF-R和ChAT的共存情况在不同区域不完全相同.在隔内侧核和斜角带核,大多数的NGF-R阳性神经元和ChAT阳性神经元共存,但在腹侧仓白球和基底大细胞核,两者共存的神经元较前两区为少.此外ChAT阳性神经元在尾壳核中分布较均匀,而NGF-R阳性神经元较少见.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胆碱能神经元有NGF-R,提示NGF对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和激活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直接与NGF受体的结合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