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
结合民族生态学、文化人类学和样方调查方法,通过调查、访谈、搜集资料研究分析,评价了鄂尔多斯蒙古族敖包文化和植物崇拜文化对保育生物多样性的贡献.蒙古族敖包是受游牧文化保育的历史悠久的、天然的、原始的自然保护区.在鄂尔多斯高原有8个敖包的蒙古名直接反映出优势植物群落特征.鄂尔多斯蒙古族植物崇拜文化包括崇拜使用祭祀活动的植物,崇拜形状奇异、苍劲挺拔的乔木和崇拜寺庙附近的树木等3个内容.蒙古族敖包文化和树木崇拜文化在保育生物多样性中起到积极作用,她是在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进行生物多样性保育中值得发掘、研究和借鉴的传统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32.
甘肃小陇山锐齿栎群落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甘肃小陇山天然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生物量为183 6 6t·hm2 ,其中以锐齿栎为主的慢生树种占6 4 89% ,中速生树种占33 4 0 % ,针叶树种占1 38%。乔木层生物量随着锐齿栎群落发育年龄的增长,积累增多,各器官具有不同的增长速度,到群落发育成熟时群落总生物量的和各器官生物量都达到最大值,群落进一步发育,总生物量趋于稳定,部分器官生物量有所衰减。群落发育过程中,慢生树种生物量比例趋于增大,中速生树种生物量比例逐渐减少,直到发育末期,随着优势种—锐齿栎的衰败,其生物量比例有所减少,中速生树种生物量的比例相应又有所增大,针叶树种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生物量所占比例很小  相似文献   
33.
五指山热带雨林黑桫椤种群及其所在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作者在海南岛五指山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分别设立样地对黑桫椤种群及其所在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热带雨林黑桫椤种群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数量分布以及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中黑桫椤种群分别为稳定型种群和增长型种群,都是完全集群分布.低地雨林的黑桫椤平均密度是山地雨林的1.7倍.土壤pH值对黑桫椤种群密度有负的影响,全磷含量对其有正的影响.山地雨林林地土壤pH值大而全磷含量低,低地雨林刚好相反.土壤酸碱度和全磷含量的差异是导致两地黑桫椤数量差异的原因之一.pH值对黑桫椤平均密度的影响效应是全磷含量的2.5倍,说明pH值是影响黑桫椤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黑桫椤所在群落垂直结构分为3个乔木亚层、2个灌木亚层及草本层.山地雨林黑桫椤所在群落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0.957和5.305,均匀度为0.811;低地雨林黑桫椤所在群落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0.937和5.484,均匀度为0.804.总之,五指山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的黑桫椤种群年龄结构、分布格局和数量分布都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是由生境差异造成的.热带雨林黑桫椤所在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34.
1993~2005年,朱鹮在洋县刘家庄村集群营巢,成功繁殖了112窝,产卵372枚,成活雏鸟198只.繁殖地的优势树种为油松,其平均高度为14.9 m.9个样方的香农多样性指数(H)为2.6,乔木的多样性指数为1.8;辛普生指数(D)为0.77,乔木的多样性指数为0.58.繁殖地所有树种的平均密度为0.55株/m2,乔木的平均密度为0.12株/m2.刘家庄村分布有冬水田7.10 hm2.巢位树全部是油松.  相似文献   
35.
以吉林蛟河次生针阔混交林42 hm 2固定监测样地中209个幼苗监测站内的乔木幼苗为研究对象, 基于2016和2017年幼苗调查数据, 探究幼苗物种组成、数量动态等特征, 并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幼苗密度与生物邻体及其生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该样地内所有幼苗监测站共调查到幼苗4 245株, 分属10科12属18种, 新生幼苗的数量在物种和调查年份间均有明显差异, 其中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和紫椴(Tilia amurensis)幼苗表现出大量出生和死亡的动态特征。(2)群落水平上, 幼苗密度与局域同种成体胸高断面积之和、土壤全磷和有效钾等养分含量显著正相关, 适宜大树生长的生境同样适宜幼苗的生长。(3)水曲柳幼苗密度的影响因素与群落水平一致, 红松(Pinus koraiensis)存在明显的生境偏好, 在湿度较小、土壤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较低的生境中密度更高。相对于多年生幼苗, 同种成年邻体对当年生幼苗密度影响更加显著。该研究证实了扩散限制和生境过滤共同影响幼苗密度格局, 生物邻体和生境异质性的相对重要性随幼苗物种种类和年龄级变化。  相似文献   
36.
光、温度和土壤水分对坡垒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对坡垒(Hopea hainanensis Merr.et Chun)种子萌发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垒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20℃种子在全黑暗条件与周期性光照条件下处理的萌发结果无明显差异。土壤含水量为20%-70%时种子能够萌发,而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30%-50%。在室内自然摊放第14天的发芽率为20%。18d完全丧失发芽能力。由于坡垒种子具有顽拗型种子的一些特点,该物种宜采取活体保存的方法,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  相似文献   
37.
都江堰地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与生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都江堰地区3个不同生境样地(般若寺、馒头山、龙池)中85种优势及常见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其中78种植物(91.8%)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同时对其中58种植物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共分离到5属47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35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7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2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2种。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是3个样地共有的优势属。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是龙池的优势种,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是般若寺和馒头山的优势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显著受到海拔相关因子影响,同时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组成也受较大影响。乔木砍伐没有显著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同时对种类组成影响也较小。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与根系侵染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2=0.024 8)。  相似文献   
38.
四种灌木状与四种乔木状棕榈植物热值的月变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 4种灌木状棕榈植物 (香棕、袖珍椰子、棕竹、江边刺葵 )与 4种乔木状棕榈植物 (假槟榔、董棕、国王椰子、大王椰子 )叶的热值和灰分含量的月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 8种植物叶的灰分含量存在差异且具有不同的月变化 ;从灰分含量的比较看 ,乔木类的 4种植物叶平均灰分含量分别为 :假槟榔 1 3.64%± 2 .94%、董棕 9.74%± 1 .90 %、国王椰子 9.1 2 %± 1 .1 8%、大王椰子 8.69%± 3.5 5 % ;灌木类的 4种植物叶平均灰分含量分别为 :棕竹 8.73%± 2 .5 2 %、袖珍椰子 8.67%± 1 .1 9%、香棕 8.63%± 1 .2 0 %、江边刺葵 7.60 %± 0 .98% ,乔木类植物 (除大王椰子外 )叶平均灰分含量高于灌木类的植物 ;( 2 )从干重热值的月变化来看 ,分 3种类型 :江边刺葵与棕竹有相反的变化趋势 ;假槟榔、董棕、袖珍椰子的月变化趋势相同 ;国王椰子、香棕、大王椰子具有各自的变化趋势 ;在 8种棕榈植物中 ,除香棕外 ,灌木类的植物平均干重热值大于乔木类 ;灌木类中 ,茎单生的江边刺葵干重热值高于茎丛生的棕竹、香棕和袖珍椰子 ;( 3)假槟榔、袖珍椰子、大王椰子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 ( P<0 .0 1 ) ,棕竹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有显著的线性相关 ( P<0 .0 5 ) ;而香棕、董棕、江边刺葵、国王椰  相似文献   
39.
鼎湖山主要森林类型植物胸径生长对氮沉降增加的初期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林地分别喷加0、50、100和150kgNhm^-2a^-1,研究鼎湖山马尾松林、马尾松荷木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植物胸径生长(年增长率)对增施氮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喷加N,马尾松林、混交林和阔叶林胸径年增长率分别为4.84%、4.09%和2.99%;外加氮对植物胸径生长的影响因森林类型和植物种而异。马尾松林和混交林,低氮处理(喷加50kgNhm^-2a^-1)没有对胸径生长产生明显影响,中氮处理(喷加100kgNhm^-2a^-1)则分别增加了77、8%和105.6%。外加氮处理均使阔叶林胸径年增长率下降,低氮、中氮和高氮处理(喷加150kgNhm^-2a^-1)分别比对照(不喷N)低36.8%、28.5%和41.0%。这表明外加氮处理促进马尾松生长,但抑制大多数阔叶树种生长。  相似文献   
40.
对泡桐,春椿,木蝴蝶,枳Ju扁斗青冈和罗浮柿等亚热带森林乔木树种在不同强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进行观察,泡桐和枳Ju种子在光(100%)条件下的萌发率最高,香椿和罗浮肺种子在轻阴(62.2%)条件下的萌发率最高,木蝴蝶和扁斗青冈种子在中阴(34.4%)条件下萌发率最高,阳性树种泡桐,香椿,木蝴蝶和枳Ju幼苗生长速度较快,属速生型树种,其幼苗在自然光条件下的总生物量最大;扁斗青冈和罗浮柿幼苗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