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扩大区域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峰岭自然保护区2002年由省级上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由原来的7,762hm2增加至20,170hm2。为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海南大学于2003年10月通过路线调查与标准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区扩大区域展开了植被资源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共记录到43种尖峰岭地区新记录种,其中黄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fulvicoma)、海南地不容(Stephania hainanensis)、卵叶石笔木(Tutcheria ovalifolia)、蜜茱萸(Melicope patulinervia)和南烛(Lyonia ovalifolia)等5种为海南特有种。在本次调查的9,600m2天然林标准样方中共记录到高1.5m以上的立木3,466株398种,隶属于69科161属。在扩大区域内共有国家级珍稀濒危和保护植物4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4种,新记录到的尖峰岭地区国家级濒危植物2种,即毛茶(Antirhea chinensis)和琼棕(Chuniophoenix hainanensis),并基本确定了这些植物的垂直分布状况。扩大区域热带低地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山顶矮林3种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且Simpson指数(D)及Shannon-Wiener指数(H')均是热带山地雨林〉热带低地雨林〉热带山顶矮林;均匀度则是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山顶矮林〉热带低地雨林。表明经过多年封山育林及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扩大区域内曾经受过强烈干扰的热带低地雨林和山地雨林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五指山热带雨林黑桫椤种群及其所在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作者在海南岛五指山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分别设立样地对黑桫椤种群及其所在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热带雨林黑桫椤种群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数量分布以及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中黑桫椤种群分别为稳定型种群和增长型种群,都是完全集群分布.低地雨林的黑桫椤平均密度是山地雨林的1.7倍.土壤pH值对黑桫椤种群密度有负的影响,全磷含量对其有正的影响.山地雨林林地土壤pH值大而全磷含量低,低地雨林刚好相反.土壤酸碱度和全磷含量的差异是导致两地黑桫椤数量差异的原因之一.pH值对黑桫椤平均密度的影响效应是全磷含量的2.5倍,说明pH值是影响黑桫椤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黑桫椤所在群落垂直结构分为3个乔木亚层、2个灌木亚层及草本层.山地雨林黑桫椤所在群落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0.957和5.305,均匀度为0.811;低地雨林黑桫椤所在群落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0.937和5.484,均匀度为0.804.总之,五指山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的黑桫椤种群年龄结构、分布格局和数量分布都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是由生境差异造成的.热带雨林黑桫椤所在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3.
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铜鼓岭自然保护区地处海南岛东北部文昌县境内的滨海低丘陵。为全面了解其植物多样性及经过18年的保护后其植被变化特征,作者采用野外调查与植物群落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岛铜鼓岭保护区的各类植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植物984种,隶属166科618属。其中海南特有种35个,如海南苏铁(Cycashain-anensis)、茶槁楠(Phoebehainanensis)、古山龙(Arcangelisiagusanhung)等;濒危保护物种12个,分别为:金毛狗(Cibotiumbarometz)、海南苏铁、蕉木(Oncodostigmahainanense)、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hainanensis)、红花天料木(母生)(Homaliumhainanense)、粘木(Ixonantheschinensis)、毛茶(Antirheachinensis)、野生龙眼(Dimocarpuslongan)、野生荔枝(Litchichinensis)、苦梓(Gmelinahainanensis)、白桂木(Artocarpushypargyreus)。该保护区内的主要植被类型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灌木林和红树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4.7485、4.5876和1.8096,Simpson指数分别为0.9247、0.9206和0.6978。在热带常绿季雨矮林2,800m2的标准样地内,树高大于1.5m的乔木共有81种1,366个个体,重要值较高的物种分别为黄椿木姜(Litseavariabilis)、海南大风子、滨木患(Aryteralittoralis)、禾串树(Brideliainsulana)、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等,18年前的优势种鸭脚木(Scheffleraoctophylla)被黄椿木姜所替代。另外,种数—个体数分析得出3,300m2标准样方内高于1.5m的单个体种有20种,双个体种有13种,占标准样方内所记录物种总数的32.7%。总体来说,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群落发展稳定,灌木林有向次生林演替的趋势,红树林遭破坏严重,面积减小,多样性也不是很高。所以从植被角度来说对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单细胞生物进化研究的进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胡楷  吴庆书 《遗传》2002,24(1):104-110
20世纪60年代,生物大致分为5界的谱系图, 经历了几次翻新,开始提出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学说。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首先将各种生物的蛋白质的分子进行比较,构建成蛋白质的分子系统树。再转向核糖核酸,将核糖体的小亚单位,作为区别生命类型之间亲缘关系的指标。发现有些嗜极端条件的细菌,它们不同于原核生物也不同于真核生物,是第三种类型的生命形式。因此,在 80年代为生命建立了细菌、古细菌和真核生物三界的系统树。对许许多多单个基因的系统树的分析,又使人们认识到,古细菌与细菌和真核微生物之间以及各个物种之间,显然皆发生过大量的基因交换。对单细胞进化来说,基因除垂直传递外,横向的或叫侧向的基因转移也十分繁多。在一张完全的系统图中,要同时表现几千个不同的基因家族的超联结的种系型式才符合实际。因而,最新版本的系统树是分枝交缠、无主干的。 Abstract:In 1960s,kimgdoms of organisms were charted generally in a five branching form.Later,the endosymbiont hypothesis for the mitochondria and the chloroplast was proposed.The life-form is divided into two forms,the prokaryotes (bacteria) and the eukaryotes.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biology made the progress faster.In 1980s,Woese,CR.asserted that two-domain view of life was no longer true,a three-domain construct,the Bacteria,the Archaea,and the Eukaryotes had to take its place.At first,phylogeny trees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then among ribosomal RNAs and also nuclear gene from hundreds of microbial species were depicted and many mini phylogenetic trees grouped the specie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ces in the sequences.It was found that they shared genes between their contemporaries and across the species barriers.At the root of the phylogeny tree,there was not a single common cell,it was replaced by a common ancestral community of primitive cells.Genes transfered rather freely as the transposons swapping between those cells.There was no 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or of single cell that could be found in the revised Tree of Life,It was not easy to represent the genealogical patterns of thousands of different families of genes,in one systematic map,therefor there was no trunk at all.  相似文献   
5.
海南琼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研究海南岛琼化弃荒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演变的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α-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和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的增加正相关明显,β-多样性指数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变化较强烈,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的地方则是在疏灌丛与密灌丛之间,表现出在植被恢复的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会有所增加,但后者一般稍滞后一段时间。在对土壤肥力与植被性状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与演替后期植物种类的发展有关;而土壤全氮则与群落覆盖度,木本植物种数和演替后期植物种数等多个因素有关;全磷稍与物种多样性有关。土壤全钾和pH变化比较复杂,与植物组成性状的关系没有选择项。  相似文献   
6.
海南中部山区什运乡人工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什运乡地处海南中部山区,其人口大多为黎族。为揭示人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多样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为海南中部山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依据,以位于海南中部山区的什运乡为调查点,采用参与性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调查了5个村庄和2个橡胶林的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什运乡的人工生态系统由农田生态系统、庭院生态系统、园地生态系统和林地生态系统组成。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318种,隶属95科243属。重点保护植物10种;栽培植物87种,其中有17种栽培植物有较多品种。药用类植物所占的比例最大。研究表明,人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多样性与其面积无明显关联,而与人类对其需求的多样化程度有关。需求多样化的庭院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最丰富。采用生物多样性参与性管理下的原位保存法,重视对庭院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并提高现有园地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效率将会是保护什运乡植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热带地区弃荒农田次生植被恢复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海南岛热带地区弃荒农田次生植被恢复特点 ,结果表明在热带多雨地区弃荒农田的植被演替过程中 ,植物种数增加的速度较快 ,α多样性指数的增加是比较明显的 ;β多样性变化较强烈的阶段是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 ,这说明在弃荒农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 ,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生态过渡区是植物种类增加较快和更替较快的区域。比较弃荒农田植被类型的植物成分百分比与典型原始林和次生林的现有植物成分的百分比 ,预计热带多雨地区弃荒农田 10 0~ 12 0年可达到次生密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