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 cell,VEC)膜超微结构的动态演变情况,以及探讨阿托伐他汀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非降脂作用.方法:取88只新西兰纯种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4只喂以普通兔饲料、高脂模型组32只喂以高脂饲料、药物组32只喂以高脂饲料同时给与阿托伐他汀,分别于2、4、6、8周末每组随机处死6-8只.取胸主动脉中段制作标本,应用AFM进行扫描.结果:对照组VEC呈梭形,排列规整,其长轴与血液流动方向一致.高脂模型组随时间不同内皮细胞发生了动态改变,细胞形态变成球形、不规则形、体积变大,排列紊乱.1μm、500nm扫描范围细胞膜超微结构也有明显的改变.药物组VEC的变化在相应的时间段明显好于高脂模型组,基本接近对照组.同时比较了三组500nm水平下膜蛋白的平均粗糙度(mean roughness,Ra),发现在高脂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药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阿托伐他汀组细胞膜粗糙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As形成过程中VEC膜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变化,而阿托伐他汀可早期预防As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从而阻止As的进一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辅助连续血液净化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白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辅助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研究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辅助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淀粉酶(amylase,AMY)、HSP70、IL-15、HMGB1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b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BUN、Scr、AMY、APACHEⅡ评分、血清HSP70、IL-15、HMGB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以上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辅助血液净化有利于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恢复,减轻临床症状,降低HSP70、IL-15和HMGB1水平。  相似文献   
103.
从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差向选择性还原(R)-6-氰基-5-羟基-3-羰基己酸叔丁酯活性的微生物菌株ZJB-09225,经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8S rDNA测序后鉴定为卡里比克毕赤酵母(Pichia caribbic ZJB-09225)。研究结果发现,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培养32 h,生物量为8.8 g/L,体积酶活达7.2 U/L;P.caribbic ZJB-09225最适作用温度、最适作用pH值分别为35℃和7.5。在最适的催化条件下,P.caribbic ZJB-09225细胞催化50.0 g/L(R)-6-氰基-5-羟基-3-羰基己酸叔丁酯3 h后,产物6-氰基-(3R,5R)-二羟基己酸叔丁酯得率3.4%,产物d.e.值99.5%以上。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TNF-α,IL-6的变化,评价乌司他丁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i健康Wistar大鼠84只,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制作肠缺血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肠缺血再灌注组(I),UTI治疗组(u)。根据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又将I组和U组分成0min、2h和6h组。I组、U组于手术前经尾静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2mL、乌司他丁5×10^4U/kg,假手术组仅分离SMA,不夹闭血管。于各时点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6含量。结果:肠缺血再灌注各时相点均引起血清TNF-α、IL-6的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点TNF-α值显著升高(P〈0.01),IL-6显著升高(P〈0.01)。u组0min、2h血清TNF-α值低于相应时点的I组(P〈0.01);U组0min、2h、6h血清IL-6值低于相应时点的I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胺碘酮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80例,经成功转复心律治疗后按随机原则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胺碘酮,对照组联合使用胺碘酮和阿托伐他汀,治疗18个月后对比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结果:经治疗,联合用药组12个月时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5% vs.62.5%,P<0.05),18个月时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0.0% vs.55.0%,P<0.05).结论:胺碘酮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对阵发性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疗效显著,优于胺碘酮单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LVEDD及LVEF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DD水平明显下降,LVEF水平明显升高(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后LVEDD及LVEF水平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及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钠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抵抗素及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6月两组患者hs-CRP、TNF-α、IL-6及抵抗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及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钠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显著减少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合乌司他丁对内毒素所致兔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5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组)、乌司他丁组(U组)、丙泊酚+乌司他丁组(P+U组)和模型对照组(L组)。除C组外,其他组均静脉微量注射泵给予内毒素(LPS)8 mg/kg,P、U、P+U组在给予LPS后静注乌司他丁5×104U/kg或连续经静脉泵入丙泊酚8mg/(kg.h)。4h后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水平,取肺组织观察大体形态和光镜下计算肺泡损伤比值(IQA),测定肺组织湿/干重量比值(W/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光镜下与C组比较,L组肺部损伤严重肺泡损伤比值(IQA)显著增加(P<0.05),与L组比较,P、U、P+U组肺部损伤严重肺泡损伤比值(IQA)明显减轻(P<0.05)。与L组比较,P、U、P+U组组织SOD活性明显增强(P<0.05)、W/D、MDA以及血清TNF-α及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P+U组较P、U组的上述指标改变更加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和乌司他丁对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则保护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9.
无锡他汀由洛伐他汀经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 CGMCC1149羟基化而来。为获得该转化过程中的关键酶——羟基化酶,运用简并PCR和SEFA PCR技术,从Amycolatopsis sp. CGMCC1149中克隆获得长度为1 212 bp的新型羟基化酶基因,并实现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BLAST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属于细胞色素P450基因超家族,并可编码一个含403氨基酸的蛋白,其分子量为44.8 kDa。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包含有氧结合区、离子对结合区和血红素结合区等P450典型功能区。同时文中利用NADH、铁氧还蛋白和铁氧还蛋白还原酶建立了体外酶催化功能验证系统,首次实现无锡他汀转化底物洛伐他汀的体外羟基化。该结果为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无锡他汀大规模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观察乌司他丁(UTI)对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表达的影响,探讨CC16在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VILI)发病中作用以及UTI对VILI的干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潮气量组和UTI干预组,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和BALF中总蛋白(TP)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CC16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CC16蛋白表达及Clara细胞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潮气量肺组织MDA的含量及BALF总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肺细支气管上皮细胞CC16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大潮气量组比较,UTI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MDA的含量及BALF总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肺细支气管上皮细胞CC16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导致肺组织CC16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在VILI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乌司他丁不但能促进Clara细胞分泌CC16而抑制肺组织炎症反应,还能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对VILI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