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在植物保护工作上,我们要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综合防治消灭害虫。“以虫治虫”是其中的重要措施。研究益虫越冬集群的规律,扩大益虫来源,给利用天敌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为此开展本题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方有益瓢虫越冬集群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北方有益瓢虫越冬集群的考察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科技人员与群众相结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掘了瓢虫越冬集群的资源,为开展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依据。 一、攀登雪山险峰 为革命考察 我国疆域辽阔,幅员广大,昆虫区系复杂,益虫资源丰富,有益瓢虫就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资源,它对控制农、林作物的蚜虫、蚧虫等起着重要作用。解放前,一  相似文献   
3.
异色瓢虫(Coccinella axiridis Pallas)是蚜虫主要天敌之一。在有蚜虫的果林、蔬菜以及大田作物上常常看到大批异色瓢虫。在秋季往往看到大量异色瓢虫和其他种类食蚜瓢虫,它们限制着蚜虫的大发生,或将蚜虫压低到作物不受危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长期不同施肥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引起土地碳贮量变化,进而影响到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以位于湖南省桃江县国家级稻田肥力长期定位试验点的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测试板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率因长期不同的施肥处理而发生分异.Shannon和Simpson指数的结果显示所有施肥处理均有利于维持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但秸秆还田和习惯施肥使群落均匀度(McIntosh指数)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试验点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主要碳源为氨基酸类和糖类,但不同施肥处理碳源利用类型有差异.结果可以得出,不同的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产生了不同影响,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中碳、氮含量.这些信息可以为深入研究施肥对全球碳氮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差向选择性还原(R)-6-氰基-5-羟基-3-羰基己酸叔丁酯活性的微生物菌株ZJB-09225,经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8S rDNA测序后鉴定为卡里比克毕赤酵母(Pichia caribbic ZJB-09225)。研究结果发现,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培养32 h,生物量为8.8 g/L,体积酶活达7.2 U/L;P.caribbic ZJB-09225最适作用温度、最适作用pH值分别为35℃和7.5。在最适的催化条件下,P.caribbic ZJB-09225细胞催化50.0 g/L(R)-6-氰基-5-羟基-3-羰基己酸叔丁酯3 h后,产物6-氰基-(3R,5R)-二羟基己酸叔丁酯得率3.4%,产物d.e.值99.5%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位于湖南省新化和宁乡县两个稻田肥力长期定位试验点的土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机氮组分、微生物生物量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提高了稻田土壤酸解总氮(TAHN)及其组分中氨基糖氮(ASN)、氨基酸氮(AAN)和酸解氨态氮(AN)的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对组分中酸解未知氮(HUN)的影响不尽相同.与CK相比,单施化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MBN)含量的影响较小,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则显著提高了土壤MBC和MBN的含量.采用BIOLOG法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高量有机肥处理提高了稻田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率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类型因长期不同施肥处理而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7.
异色飘虫(Leis axyridis Pallas)越冬集群的报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色瓢虫(Leix axyridis Pallas)是我国最常见的分布较广的一种食蚜瓢虫。利用异色瓢虫防治蚜虫,首先应解决虫源问题。如果能够收集自然繁殖的瓢虫定会比人工繁殖的方法经济而简便。探索瓢虫越冬集群,从而得到大量越冬虫,以便保护利用,是本工作的主要目的。 调查方法 作者在1958、1960—1963年中,调查了沈阳、公主岭、怀德县及梨树县的村落郊区房舍及山洞中的越冬  相似文献   
8.
人工释放异色瓢虫防治黄瓜蚜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是1960—1962年分别在吉林省四平农校及怀德县的工作结果。早春在杨树、铁叶子、车前子、杏树、梨树、海棠、白菜、豌豆、红花及小麦等十余种有蚜虫的植物上,均可采到越冬后的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我们收集异色瓢虫释放到蚜虫为害的黄瓜上,进行防治试验,获得相当成效。兹简报于下。 异色瓢虫在公主岭地区,5月下旬开始出现第一代卵及幼虫,6月上旬出现蛹及成虫。在此时期可以大量收集,充分利用。我们用指形管收集成虫及幼虫,用剪刀采集卵块及蛹,分别放在采集箱的小室中,以免互相残杀。在6月上旬,平均每天每人可采到数百头。采回的瓢虫,进行饥饿处理。在室温下不给任何饲料,成虫经过3—5天,幼虫经过2天,死亡很少。饥饿后  相似文献   
9.
越冬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过冷点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希成 《昆虫学报》1965,(6):610-612
大量采集食蚜瓢虫的越冬集群,经人工保护安全越冬,来年散放在发生害虫的作物上扑食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个新的途径。获得巨量的瓢虫,必须在越冬亡或迁散前采完,放在适宜温度下才能安全越冬。本文给越冬保护和采集的时期,提供了依据。 作者于1961年冬至1962年春,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利用热电偶测定了越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